晶莹剔透的琥珀,在普通人眼里是宝石,在专家眼里却是记录着地球远古生命奥秘的宝藏。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宣布,由该研究所研究员张海春领衔的科研团队认定,抚顺琥珀是目前世界上种类最丰富的琥珀生物群之一。这项研究不仅填补了始新世时期(约5000万年前)亚洲大陆琥珀生物群的空白,也表明5000万年前欧亚大陆两端已经存在广泛的生物交流。
发现2000块宝石琥珀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苍蝇和蜘蛛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里,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1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
——摘自小学语文课文《琥珀》
琥珀是数亿年前、上千万年前针叶树木分泌出来的树脂,由于地壳运动深埋于地下,逐渐演化而成的一种天然树脂化石,被誉为“世界上最轻的宝石”。像小学语文课文中形容的那样包着远古昆虫的琥珀更是宝石中的珍品。在全世界范围内,就数波罗的海周边的俄罗斯、波兰、立陶宛等国的琥珀最富盛名,而在我国,100多年前发现的辽宁抚顺琥珀是目前已知的我国惟一含有虫子的琥珀,但是名气不太大,过去研究也并不多。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张海春研究员对抚顺琥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在20多年前,他的研究团队就在野外考察和系统收集辽宁抚顺琥珀,迄今已经搜集了2000多块含虫或是植物、孢粉的琥珀。他自豪地告诉记者:“虽然琥珀在一般人眼里是精美的宝石,但是在我们眼里它却是记录古代生物样貌的密码。”
精诚所至石头“开口”
张海春研究员和该所的王博副研究员等7位中方专家,以及德、美、英、法等国多个学科的科学家组成联合团队,对这2000多块琥珀进行了多年系统研究,目前已发现的节肢类动物至少有22个目,超过80个科,150种。其中,有100多个新物种,尤以昆虫类最为丰富,包括至少16目,79科,上百种。像蜂、蚂蚁、蚜虫等就有很多。
在这些抚顺琥珀中,昆虫被保存得非常完美,有的触角都保存了下来。王博指着几块琥珀介绍说:“这是近30个蚜虫聚集在一起;这个摇蚊,它们在交尾的时候被保存下来了,非常难得;这一块琥珀中有小型蜂,它的翅膀能发出太阳一样的光芒……”除了能了解5000万年前的昆虫样貌,专家们还能研究伴随这些昆虫、病毒的协同进化过程。
在所有的琥珀中,最罕见的是一块捻翅目化石。它的个头只有2毫米左右,是非常不起眼的小虫,长着很奇怪的触角,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神秘的昆虫,古生物学家到目前也没有弄清楚应该怎么给它分类。王博介绍说,波罗的海周边的国家每年有上万块化石被发现,但是直到现在世界上发现的捻翅目化石也只有10块,而此次在辽宁抚顺2000块化石中就发现了1块,说明在5000多万年前,这一带的昆虫种类极具多样性,种类非常丰富。
辽宁气候曾经如福建
王博告诉记者,经过研究他们发现,这批辽宁抚顺琥珀出自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早期的地层里,那个时候辽宁抚顺不像现在这样寒冷,正处于温室效应时期,年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20摄氏度,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气候和现在的福建、浙江东部一带有点相似。
王博与同事还做了5000万年前抚顺原始森林复原图。根据图片显示,在远古的抚顺原始森林里生活着成片的松、柏类植物,还有一片水生环境,在这其中生活着大量的古代昆虫和微生物类群。
那个时候,抚顺的地理位置极其关键。“我们发现抚顺琥珀内的蚂蚁、蜂类等社会性和外寄生性昆虫同波罗的海生物群有着极大的相似性,说明早在5000万年前欧亚大陆两端已经存在广泛的生物交流,这为我们了解当时欧洲-亚洲-印度生物分布格局提供了直接依据。”张海春说。这些研究成果还为研究气候变化(例如温室效应)和地球板块构造事件(例如青藏高原隆升)对欧亚大陆生物演化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线索。△
抚顺琥珀中保留着重要的植物和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