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玻璃长廊上,脚下流动着红色“岩浆”,头顶“火山灰”弥漫。“岩浆”好似燃烧的焰火,不断向上喷出,再落下,涌到地面。耳畔雷声轰鸣,地动山摇......“火山爆发了!”记者日前在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漳浦火山岛滨海火山地学博物馆火山爆发体验厅感受到这心惊肉跳的一刻。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台湾海峡西岸、漳州市漳浦县和龙海市滨海地带,规划面积61.34平方千米,其中陆域规划面积10.07平方千米、海域规划面积51.27平方千米。它是国内迄今惟一的滨海火山地质地貌风景区,是一座天然的火山地质博物馆,也是研究台湾海峡火山岩地质的重要基地。2001年3月6日,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被国土资源部列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9月29日公园正式开园。今年是公园开园十周年,新扩建的漳浦火山岛滨海火山地学博物馆(以下简称“漳浦火山岛地学博物馆”)也于近日正式开馆。
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分为漳浦火山岛和龙海牛头山园区。2600万年至700万年前喷出的玄武岩出露于海岸和海岛,喷发序次清楚,特征典型,如气孔柱群、海蚀崖、海蚀洞等。漳浦火山岛内保留了典型的第三纪中心式火山喷发构造形迹和后期风化侵蚀的地形地貌景观,以4种世界罕见的火山地质遗迹为代表,即南碇岛的柱状玄武岩、古火山口、串珠状的火山喷气口群和玄武岩的西瓜皮构造。牛头山古火山口以喷发机理完整、层次清楚、保存完整而闻名国内外。该火山历经15次喷发,总厚度为178.5米。现可看到的第三世中段上部的最后三次喷发物,距今2460万年。在古火山口及周围,火山活动的形迹十分完整且清晰。地表上由岩浆形成的六方柱状节理玄武岩,以及西瓜状、流纹状、枕状节理玄武岩,呈现出奇特壮丽的景观。这里也因此被地质学家誉为“中外罕见的古火山博物馆”和“海上兵马俑”。
为更好地推广地学科普知识,相关单位对原来的地学博物馆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漳浦火山岛地学博物馆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博物馆分别设有火山爆发体验厅以及火山探秘、“漳州——环太平洋的一颗明珠”、“火山——地球生命的脉动”等展示项目。参观者可以从中了解什么是火山喷发、岩浆的来源、地壳从内到外的温度变化、地球的热量来源等一系列地质科学知识。此外,博物馆也设有漳浦名人古迹和漳浦自然生态品牌的专题介绍,以及中国摄影家协会火山岛摄影获奖作品展示等内容。“博物馆还配有4D影院,可通过光、声、电、图、物等,具体、生动地对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进行还原,帮助游客学习地学科普知识。”漳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林焕华介绍说。
漳浦火山岛地学博物馆立足于推动具有漳浦地方特色的火山科普知识教育,弘扬与漳浦悠久历史交相融汇的海峡两岸文化,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火山地质科普教育场所,使之成为彰显海峡两岸文化特色的参观、旅游、度假的首选地。“今后我们将发挥地学博物馆的平台作用,积极推进地学科普知识的宣传,使之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享有盛誉的具有科普教育及旅游度假功能的地质公园之一。”公园管理人员说。□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