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公园面积720平方千米,由14座火山和5个主要火山堰塞湖组成,拥有“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品类最齐全”的新老期火山地质地貌,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公园的主要游览区包括老黑山(火山)景区、龙门石寨(块状熔岩流)景区、温泊景区、火山堰塞湖景区、水晶宫白龙洞(熔岩隧道)景区、药泉景区及格拉球山——天池景区等,大小景点共380余个。
■特色景观
山巅火口
山巅火口是290多年前老黑山最后一次喷发后留下的处在火山锥顶部的火山口。老黑山火山口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漏斗状火山口,直径350米,深145米。南北两侧高,东西两侧低,火口内危石耸立,边缘及外坡铺满了浮石、岩渣、火山弹。站在这里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当年山崩地裂、浓烟滚滚的情景。当时喷发的温度可达1100摄氏度的岩浆随后形成了碱性玄武岩。据满文档案康熙五十八年记载,老黑山喷发持续了一年零两个月。
喷气锥(碟)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喷气锥(碟)成群分布在由老黑山、火烧山溢出熔岩流——翻花石海之上,其中喷气锥有1543个。公园内的喷气锥(碟)数量之多、形态与类型之多样、保存之完整,世界罕见。
喷气锥是由小片饼状熔岩叠瓦状堆积而形成的锥体,有多种形态,如塔状、冢状、锥状,底径一般2米~5米,高1米~4米,中有空腔,腔壁光滑或有熔岩刺。喷气碟为较矮的碟形坑,直径一般1.5米~3.5米,高一般1米左右。
喷气锥(碟)形成过程:从火山口溢出的熔岩流流经含水的潮湿地表;热的岩流与冷的水相互接触产生小规模的点状分布的水热蒸汽;间歇性喷气与小片饼状熔浆不断地抛出或溢出,堆积在小型通道的周围,最终形成中有空腔,而四周为小片的熔岩饼互相叠落而成锥状体。
龙门石寨(块状熔岩)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地貌类型多样,熔岩类型有渣状熔岩、翻花熔岩和块状熔岩。龙门石寨是块状熔岩聚集区。其成因是:龙门山附近的早期盾状火山喷发,岩浆从火山口溢出,顺坡流下,形成熔岩流;炽热、黏性较强的熔岩流,在慢慢流动过程中,表层首先冷却、固结并碎裂成渣块状熔岩;熔岩继续流动,并驮着表层的碎裂岩块;熔岩向前运移,碎裂的熔岩块进一步裂开变小,最终呈碎裂的岩块,杂乱堆积成为块状熔岩。
■经验推广
作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经历了十年发展变革。十年间,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管委会高度重视公园地质遗迹保护,注重公园科研科普水平的提高,同时不断强化与国内外地质公园网络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公园的保护与发展需要地方居民的积极参与。为此,地质公园定期组织开展科普讲座及各类科普活动带动地方参与,促进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