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自贡世界地质公园位于素有“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之称的四川省自贡市,是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内外知名的古生物科研与教学基地,是中国古生物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国土资源科普基地。2008年,公园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
自贡的地质遗迹资源非常丰富,涵盖了三叠纪-白垩纪由海到陆变迁的沉积地层遗迹,以侏罗纪恐龙化石遗迹和三叠纪盐矿生产遗址为特色,辅以有“活化石”之称的桫椤植物群落,并融合自贡厚重的历史文化。
公园内的古生物化石和地层遗迹,完整地记录了侏罗纪地质演化和生物进化的过程。特别是近30年来,科研人员对恐龙的研究取得了具有历史性的重大发现和突破,成为古生物学家们注目的焦点。而井盐开采遗迹则见证了人类井盐开采的光辉历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特色景观
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
中生代被称为“恐龙时代”,侏罗纪是恐龙的繁盛时期。自贡地区侏罗纪时期的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生态环境,为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钟健教授说:四川恐龙多,自贡是个窝。在著名的大山铺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群,科研人员已经采集到两百多个古脊椎动物个体和数以万计的骨骼化石。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保留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可供观览的保存最密集、最精彩的化石埋藏现场。在这里,中侏罗世(1.6亿年前)的大量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化石原地完好地保留在地层中,层叠堆积,交错横陈,是被称为“世界奇观”的大山铺“恐龙群窟”的缩影。在该遗址上建立起来的自贡恐龙博物馆是世界上收藏中侏罗世恐龙最丰富的博物馆,是亚洲最大的拥有化石埋藏现场展示的恐龙博物馆,与美国犹他州国立恐龙公园和加拿大阿尔伯特恐龙公园并称为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
盐业历史博物馆
自贡是因盐而兴、因盐而设的城市,被誉为“千年盐都”,它由“自流井”和“贡井”两口盐井名称的第一个字组合而成。在两千年的井盐生产过程中,公园范围内形成并保留了一批完整而珍贵的凿井、采卤和制盐工具等遗址和遗迹,成为公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于1959年建馆,是中国最早的专业博物馆之一。该博物馆以清代建筑“西秦会馆”为馆址,馆内陈列的大量珍贵的文物、模型、照片和标本,从钻井、采卤、输卤、制盐等方面再现了井盐生产技术的沿革和发展,生动表现了以深井钻凿技术为中心的古代井盐生产工艺,体现了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燊海井
在东汉章帝时期,自贡地区就开始了井盐生产。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千年来,自贡钻成盐井、天然气井约13000多口。这些古盐井是人类获取自然资源的典型工程,是自贡历史文化的载体和基础。它所代表的手工机械式钻井与采卤方式,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是中国开采井下盐卤资源的独特代表。1835年,用该技术开凿的燊海井是世界第一口超千米深井,10年之后的1845年,美国人在卡诺地区也创造了美国钻井的最高纪录,而井深仅仅为518米。因此,燊海井不仅是中国古代钻井工艺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世界科技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目前,燊海井仍保存着百年传统制盐故作方,是自贡最真实的井盐生产地和盐业活化石,完整地再现了清末钻井、采气、制盐的生产场景。
■经验推广
自入选首批国家地质公园以来,自贡地质公园不断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先后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并在自贡市蜀光中学、四川省盐业学校、自贡市塘坎上小学建立了自贡世界地质公园地学科普教育中心。公园还不断完善科普教育设施,增加龙山、4D影院,与恐龙赛跑、恐龙拓片、涂鸦等互动项目,同时面向自贡市中小学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并编辑出版了《中国恐龙》、《恐龙天地》、《自贡恐龙》、《恐龙博物馆》、《走进恐龙世界》、《恐龙园区画册》等科普读物,《亚洲第一龙——马门溪龙揭秘》被国土资源部评为“2014年度国土资源优秀科普作品”。此外,科普教育也与公园特色展览一起走出国门,与世界分享地质遗迹资源与地球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