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环球影业和传奇影业出品、被众多影迷称为“2015年上半年最期待的院线片”——《侏罗纪世界》目前正在国内热映。影片中酷炫的特效、逼真的恐龙造型无不让影迷们大饱眼福。那么,在远古世界恐龙真的像电影中描述的那样庞大、凶残、高智商吗?下面,不妨让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好好认识一下——
一根石柱引出的惊人“故事”
破解谜团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张图(如图一)——这是古生物学家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发掘的一根石柱,这根石柱从上至下埋藏有5只恐龙的化石。是的,你没看错,是5只,令人惊奇的是这根石柱的高度只有0.9米。可是,恐龙不是应该很大吗?(如图三)为何会有5只恐龙从上至下地被埋在一起呢?而且还是在只有0.9米高的石柱中?
“大约在1.6亿年前,准噶尔盆地并不是如今的戈壁荒漠,而是一片沼泽,位于一片遍布火山口的小山脉脚下。在一次火山喷发后,厚厚的火山灰落到沼泽地上形成了黏性很大的泥土。在大型蜥脚类恐龙踩过这片松软的地面之后,留下的脚印就成了小恐龙的死亡陷阱。一只恐龙在路过此地时,或许是听到了坑内困兽的哀鸣,或是闻到了腐肉的气味,它纵身跳进去想饱餐一顿,却没想到自己已深陷泥沼,无法自拔。它在烂泥中挣扎太久,阵阵哀鸣声又吸引了其它掠食者,令死亡陷阱的戏码循环上演。”
这是古生物学家詹姆斯·克拉克和徐星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资助下,挖掘出的震惊世人的“故事”。当然,类似的死亡之穴不止这一处。科考队还发现了几只无头恐龙的遗骸,很显然这些恐龙是在沼泽中拼死挣扎时头部被掠食者咬掉了。另外一些恐龙化石则有头部断裂的痕迹,说明这些恐龙死于可怕的暴力。
恐龙并非都是庞然大物
通过还原5只“恐龙叠罗汉”的样子(如图二),我们不难发现——“恐龙叠罗汉”最顶部的2只恐龙被专家称为冠龙,上方的成年冠龙可能是在捕食下方陷入泥潭的幼年冠龙时陷进去的。这只成年冠龙的体长仅为3.7米。
也许会有人问,这些掉进沼泽无法逃脱的恐龙应该都是恐龙世界里的“小角色”吧,没听说过强悍的霸王龙有这么悲剧的时候。
答案自然是否定。
那么,体长只有3米的冠龙和体长11.5米~14.7米、平均高度5.1米、平均体重10吨的霸王龙又有什么关系呢?
你可不要小看冠龙,它们可是已知的暴龙家族最早的祖先,正是暴龙家族演化出了人们熟知的最可怕的霸王龙。大多数人认为,暴龙都是强大的捕食者,但那些其实都是暴龙进化晚期的物种。在暴龙家族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它们恐怕只相当于远古世界的胡狼。
可见,恐龙并非都是庞然大物,或者说巨型恐龙仅仅是恐龙世界中的冰山一角。但是,恐龙之间为了生存所需彼此厮杀倒是和电影中描述的场景别无二致。
恐龙到底有多聪明?
在电影《侏罗纪世界》和前几部《侏罗纪公园》系列影片中,恐龙都很聪明(尽管本片中的所有恐龙角色均被设置为基因变异的杂交恐龙,并非真正的恐龙)。尤其是影片中的暴虐龙D-Rex,虽然从小被单独圈养,但是却对植入追踪器有记忆,还会用利爪在墙上刻出痕迹以迷惑众人。
恐龙的智商有多高?一直以来,恐龙的智商都是古生物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人们对恐龙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恐龙不再被认为是一种慵懒的冷血动物,而是一群活跃的热血动物,尤其是一些兽角类恐龙,尽管一直被认为并不聪慧,但其智力也得到不少科学家的肯定。
目前,古生物学家们普遍认为,恐龙在爬行动物中智商是数一数二的,但并没有现代哺乳动物的智力。△
相关链接:
科学家破解早期食草恐龙远离热带地区之谜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日前在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文章称,他们破解了2亿年前热带地区很少有大型草食性恐龙生活之谜,认为这可能与当时热带地区的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条件有关。
根据化石资料显示,恐龙大约2.3亿年前出现在地球上,它们在1500万年内进化出各种体型,并占据地球大部分陆地。但是,在恐龙时代的前3000万年里,热带地区只有寥寥数种体型很小的肉食性恐龙存在,那时候大型草食性恐龙在热带地区很罕见,这种现象在古生物学上成为一个谜。
为了了解恐龙时代早期热带地区的环境,这项最新研究分析了美国新墨西哥州北部一个被称为“幽灵牧场”的沉积岩样本,这些样本在2.05亿年前~2.15亿年前由河流沉积物沉积而成。“幽灵牧场”曾发掘多个恐龙化石,2亿年前它位于北纬12度,与今天印度南端的地理位置类似。
研究表明,2亿年前的热带地区气候极不稳定,有些年份湿润,有些年份干燥,两者之间的交替完全不可预测,每隔几十年还有野火发生,能把气温加热到600摄氏度,那时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很高,是现在的4倍~6倍。
这样严酷的环境导致当时的热带地区难有茂盛的植被存在。“我们的数据显示,这不是一个好玩的地方。”参与研究的美国犹他大学助理教授兰德尔·伊尔米什在一份声明中说,“那个时候,极端天气事件不可预测地来回交替,大型、温血草食性恐龙无法在比较接近赤道的地区生存,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研究人员认为,2亿年前的热带地区最多只有小型的双足恐龙(如腔骨龙)可以生存。
这项研究也被认为有助于认识由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导致的气候变化。伊尔米什说:“在恐龙时代的早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现在的4倍~6倍,这说明如果我们现在的气候变化继续下去,热带地区可能出现类似的生态环境。”△(林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