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根据地——房山世界地质公园

来源:中国矿业报 发布时间:2015-09-02

■基本情况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展现了华北地区数十亿年以来地球演化发展的历史画卷,记录了自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个地质年代的动荡变迁,是一座浩瀚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1929年“北京人”的发现,震惊了世界,使周口店成为国内外研究古人类活动的著名发祥地;反映陆内造山运动的地质遗迹分布广泛、特征明显,成为中国东部地区中生代造山运动“燕山运动”的命名地。

公园内发育的碳酸盐岩地表岩溶地貌和多种化学沉积类型的溶洞洞穴景观,是北方地区半干旱半湿润温带型喀斯特景观的典型代表,具有美妙绝伦的观赏性。区内单面山、墙状山、塔状山,叠峰屏立、挺拔险峻、山体陡峭、棱角分明;以负地形岩溶地貌出现的嶂谷绵延百里、蜿蜒曲折、绝壁千仞,其“雄、险、奇、幽”的景色令人惊叹;白石山大理岩与花岗岩双层结构式地貌是一处独特的构造“冲蚀岩溶地貌景观”;石花洞溶洞群及溶洞内多种类型化学沉积形态,是中国北方地区特有地质条件造就的地下岩溶艺术殿堂。

公园分周口店遗址园区、石花洞园区、十渡园区、上方山园区、圣莲山园区、峡谷旅游区、百花山园区、野三坡园区、白石山园区。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公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遗产,留下了古建筑、石窟石刻、古遗址、古墓葬等多处文化景观资源。以石刻佛经闻名世界的云居寺拥有1300多年历史,是我国一所重要的佛教寺院。白石山长城是明代长城中保存较好的地段,保持了长城的原始面孔,是中华民族的重要遗产。

■特色景点

仙峰谷:是十渡地区五渡桥东南的一条景色优美的峡谷。该谷北邻拒马河,谷内奇石林立、水碧潭深、山高峰陡、云雾缥缈,置身其中,有如进入仙境。“仙泉把谷口,水往高处流,巨石远来客,驼峰自然秀”是仙峰谷的四奇景观。踏进仙峰谷,一泉六瀑十二潭,处处见水流。这里没有炎热,没有喧闹,没有人工雕饰,全是自然景观,一步一景,步移景换,一石一形,千姿百态。

石花洞:自然景观五彩多姿,有滴水、流水和停滞水沉积而成的高大洁白的石笋、石竹、石钟乳、石幔、石瀑布、边槽、石坝、石梯田等;有渗透水、飞溅水、毛细水沉积形成的众多石花、石枝、卷曲石、晶花、石毛、石菊、石珍珠、石葡萄等;还有许多自然形成的造型,如海龟护宝等。众多的五彩石旗和美丽的石盾为中国洞穴沉积物的典型,大量月奶石莲花在我国洞穴中首次被发现。

■沟通交流

2015年8月3 日,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云居寺景区迎来了新的文化瑰宝,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总顾问、贝叶经收藏家白十源先生向云居寺捐赠了享有“佛教熊猫”之称的《贝叶经》。

《贝叶经》发源于印度,是用铁簪将文字刻写在贝叶上,并涂以颜料,不但字迹清晰,而且擦不掉抹不去,给人一种精湛、古朴、大方、美观之感。由于贝叶经过水煮等工艺特殊处理,可以防虫、防水、防变形,经久耐用,能够保存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贝叶经》已经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是研究东方哲学、艺术、历史的珍贵资料,对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今年7月至10月,《穿越七十万年——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物特展》分别在徽州文化博物馆和浙江嘉兴博物馆展出。展览展出了包括“北京人”及山顶洞人头骨模型、复原像、各类史前动植物遗存等各类文物。通过辅助展板、标本展示、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手段,介绍了周口店遗址的发现、发掘,“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丢失、寻找等内容。在举办展览的同时,还将开展“模型制作”、“钻木取火”、“沙盘幻像”等科普互动活动,再现“北京人”时期的生产生活,增进当地市民对远古人类文化的了解。□

拒马河大峡谷

列屏谷白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