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万华岩溶洞的神秘面纱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张贵付 发布时间:2015-09-23

当你走进湖南郴州万华岩溶洞,欣赏世间罕见的地质奇观——水下晶锥、石蛋生笋时,一定会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置身在宽敞的洞穴和迂回的通道内,如同来到梦幻般的地下宫殿。近日,笔者与国内知名地质学者来到这个神奇梦幻的洞穴,欣赏那千姿百态、晶莹剔透的石狮、石鹤、石树、石花、石钟、石幔、石田,探究这些自然景观的发育、形成过程——

“溶洞是怎样形成的,人们为什么要进洞观看?这就是我们本次科考的目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运海说,“我们这次组织国内外的地质地貌、洞穴动物、洞穴植物、古环境、古气候、微生物、第四纪地质学等领域的专家来万华岩进行实地科考,旨在运用3D扫描、数据处理等技术以及各领域专家考察的结果,形成一个权威性的地质考察报告,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科考结果制作成一部科普宣传片,让游客了解溶洞是怎样形成的,钟乳石是如何演变的……”

桂林岩溶研究所史文强博士介绍说:“别看喀斯特地貌千奇百怪、突兀嶙峋,其实它的成因比较简单。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从空气、土壤、生物,甚至地壳深处‘跑’出来溶解于水中,使水略呈酸性,再渗入石灰岩隙缝中,溶解其中的碳酸钙,使岩石出现空洞。溶解了碳酸钙的水从洞顶滴下来时,由于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出,从而使被溶解的钙质又变成固体(称为固化),由上而下逐渐增长便形成了钟乳石。”

万华岩位于郴州市西南17千米处,是一个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溶洞,其主支洞已探明9千米,地下河已知总长8千米,现在开放的主洞长2245米,有3个进出口、12个迷离怪异的大厅,支洞在主洞430米处,洞内石景别致,洞中三大瀑布神秘莫测令人神往。洞内一般宽度在15米~20米,最宽处为110米,高度在10米~20米左右,最高处为30米,地下河贯穿始终,空气清新流畅,四季恒温在19摄氏度左右。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共组织了20多次科考活动。其中,1988年中美联合开展的万华岩洞穴探险科考活动探明万华岩溶洞长4500米,地下河的沿伸方向发现正在生长的岩溶地质国宝‘水下晶锥’。2005年,中美专家再次联手探明万华岩充水溶洞水系基本走向,探测出宋家洞、莲花洞为万华岩支洞主要水源,成功探测万华岩支洞深处地下瀑布。今年5月,中英地质学专家利用国际最先进的三维激光扫描仪对万华岩主洞穴系统形态景观进行了三维扫描,获得大量洞穴三维扫描科学数据。据了解,三维扫描数据分析完成后将形成万华岩洞穴三维飞行模式,制作洞穴形态影像视频以及洞穴3D模型,为系统研究万华岩洞穴及建设智能化数字景区提供科学依据。”万华岩风景区管理处副主任文革平介绍说,这次科考主要是对万华岩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估,目的有4个:一是进一步推动万华岩风景区的发展。二是提升万华岩的科考深度。根据前几次科考的数据处理结果,形成万华岩洞穴三维飞行模式图,制作洞穴形态影像视频,让人们能在网上查看。三是为苏仙岭万华岩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摸清家底,建设智能化数字景区。四是为国家名胜区提供科学素材。□

科考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