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同堂”的嵩山世界地质公园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李晓霞 发布时间:2016-08-26

嵩山少林寺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

7月31日至8月3日,来自挪威和意大利的地质专家帕尔·安德斯教授和李普马·帕斯奎尔教授,对嵩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了系统的考察,这是嵩山2004年成功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其进行的第三次中评估。

在四天的评估中,联合国专家对嵩山世界地质公园近4年的管理结构、地质遗迹保护、科学研究普及活动、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在中评估反馈会上,专家们充分肯定了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在过去4年中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也对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可再生资源永续利用、地质遗迹保护等提出改进建议。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濒伊洛,南环颍水,面积464平方公里,包括安坡山、马鞍山、挡阳山、少室山、太室山、五指岭诸峰等,群山耸峙,层峦叠嶂,气势磅礴。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是集珍稀地质遗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三位于一体的世界级自然、文化资源,铸就了地学科普、文物古迹、奇特地貌、生态环境等多层次的综合性旅游环境,是进行地学游览、考古研究、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2004年2月14日,在法国巴黎,嵩山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如今12年过去了,嵩山迎来了第3次评估验证。

五代同堂,天然地质博物馆

嵩山是我国古老的陆核之一,据科学家们研究,至少已有30亿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嵩山地区经受多次地壳运动,发生了多次海陆变迁过程。

距今36亿年~25亿年间,由海底基性岩浆喷发作用和酸性岩浆侵入作用共同构成的太古宙(代)花岗绿岩建造——登封群,铸就了嵩山的结晶基底。

距今25亿年~5.43亿年间,由滨海——浅海环境多旋回沉积和受华北板块控制的陆缘高地冰川沉积共同构成元古宙(代)嵩山群、马鞍山群和五佛山群、罗圈冰碛层三次盖层沉积层序。

距今5.43亿年~2.5亿年间,在海相——陆相环境中沉积的古生代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碳酸盐岩——碎屑岩多旋回地层层序,其中广泛赋存着煤、铁、铝、建材等沉积矿产。古生代是生命大爆发的时代,地层中保存着丰富的动物、植物化石,这些古生物化石成为地层年代和沉积环境的见证。

距今2.5亿~0.65亿年间,在陆相盆地——河流环境沉积的中生代三叠系红色泥岩——碎屑岩地层中,含有丰富的陆生动物、植物化石。

距今0.65亿年至现代的新生代新近系、第四系湖沼、河流、盆地、平原等环境沉积的碎屑岩——黄土层,其中含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及古人类、古文化遗址。

嵩山拥有清晰的“五代同堂”地层,还有发生在距今约25亿年、18亿年和5.43亿年前的三次前寒武纪强烈地壳运动形成的角度不整合界面遗迹,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百科全书,人文、生物多样化

嵩山拥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教文化、武术文化、民间文化等。201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建筑群有8处11项。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享誉海内外。在少室山麓的少林寺内,有一个“三教圣像碑”,碑面上是一圆形图案,从正面看,中间的图像是佛家鼻祖释迦牟尼;掩其左图,右侧头像是儒家的至圣先师孔子;掩其右图、左侧头像是道教所尊崇的始祖老子。碑上赞语为:“三教一体、九流一派、百家一理、万法一门”,是弘扬三教合流思想的宝贵文物。

嵩山在古代被认为是天文、地理研究中心,在现代被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和地学百科全书。在这里成就了一代代地学名人。周公测景台有3000年历史,周公用圭表法测量日影,把日影最短的一天定为“夏至”,最长的一天定为“冬至”,把一年中两个日影相同、昼夜相等的一天定为“春分”和“秋分”,并总结出二十四节气,在我国一直沿用至今。

嵩山动植物丰富,植物种类有168科760属1707种;兽类7种、鸟类30余种。古植物遗迹有:古树679株,其中树龄在1000年至3000年以上的450株,100年到1000年的229株。

升级改造,全面展示嵩山地质特征

嵩山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后,登封市建设了嵩山地质公园博物馆,占地面积38亩,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基地的核心示范区。2009年,嵩山地质公园博物馆进行了升级改造,布展面积增加到 1441平方米,由6个展厅组成,分别为走进嵩山、地质大典、海陆变迁、地学摇篮、岳立中天和多媒体厅。布展内容丰富,展示手段新颖,语音讲解导示系统先进,体现了嵩山地质与人文特点,向游客和科研人员全面展示嵩山的地质大观。

活动丰富,坐实科普基地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2009年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第一批全国国土资源科普基地,2012年10月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嵩山世界地质公园肩负着传承嵩山地质文化的重要社会职责。积极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各种世界地质公园会议,并发表了相关论文和文章,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