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贵州省西部毕节市境内,距织金县城22千米,距黔西县城78千米,总面积为170平方千米。
贵州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由织金洞、绮结河、东风湖三个分别代表不同岩溶发育过程的地貌单元组成。织金洞地貌单元以织金洞地下河为发育纽带,形成了规模宏大的4层迷宫式化石洞穴系统-织金洞洞穴系统,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类型齐全,总体属于已停止发育的化石型洞穴喀斯特地貌单元。绮结河地貌单元以明暗交替的绮结河为发育纽带,峰丛、岩溶丘陵、洞穴、峰丛峡谷、天坑、天生桥等地貌有序分布于河谷上或其两侧,协同共生,总体属于地表与地下喀斯特正在相互交替发育的地貌单元。东风湖地貌单元以地表明流六冲河和三岔河为发育纽带,河谷深切,纵向形态差异较大,总体属于正在发育的地表喀斯特地貌单元。
贵州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所在地区构造线和地层总体走向呈北东方向,岩层发生构造变形的主要时期为燕山期,新构造运动的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总体隆升。地层褶皱大多较紧密,背斜、向斜相间展布,背斜轴部多数被断层断开而地层出露不完整,区内褶皱对地下水运动及河流流向具有控制作用。区内断裂很发育,大部分走向与褶皱一致,是具有压扭性和压性的逆断层。此外北东东向的黄土断层、三家断层等具左行扭动的压扭性断层以及织金县城皱连带发生的共轭扭动构造。另外还有少量张性断层,如东南部北北东向的大戛断层等。区内裂隙也很发育,主要为北东东、北西西及北北东、近南北几组。出水裂隙走向主要为南北、北东及北西三组。
园区内地质遗迹丰富,总体可概括为11大类,即岩溶洞穴遗迹、岩溶峡谷遗迹、岩溶天生桥遗迹、岩溶天坑遗迹、岩溶高峰丛遗迹、岩溶丘陵遗迹、岩溶单面山与象形山遗迹、岩溶水文遗迹、古生物化石遗迹、地层岩石遗迹和构造遗迹等,它们以下三叠统海相碳酸盐岩为物质基础,集中分布于织金洞、绮结河、东风湖三片相对独立,却又以绮结河为纽带紧密相连的喀斯特地貌单元内,共同构成一个以洞穴、峡谷、天生桥、天坑为核心的高原喀斯特景观,及繁多的人文和生物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
贵州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按照自然分布自西向东划分为绮结河景区、织金洞景区和东风湖景区,以织金洞为中心,构成一主两副格局。织金洞景区为主景区,以地下溶洞景群为主,是整个地质公园的核心,溶洞景群主要有四个洞厅,洞厅内有石幔、石钟乳、石柱、石笋等岩溶造型石,景区面积为17.39平方千米。东风湖景区以构造和水域景观为主,主要包括鸭池河和东风湖水库,面积为119平方千米。绮结河景区以岩溶峡谷、暗河为主,囊括了地上和地下岩溶景观,景区面积为33.28平方千米。
贵州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1988年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称号,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中国旅游胜地40佳之一,1994年加入国际旅游洞穴协会,2004年1月成功申报并取得国家地质公园资格,2006年1月8日正式揭碑开园并被批准为中国国家自然遗产,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3年9月被评为中国最美国家地质公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