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家族发现新属种——晋地甲龙

来源:中国矿业报社 发布时间:2018-06-01

山西地质博物馆日前举行发布会,发布了3项古生物研究成果,“左云晋地甲龙”化石、“择义王氏鳄”化石和锯齿龙类化石齐亮相。其中,“左云晋地甲龙”是一个新的属种,经过7年修复和研究后首次亮相。

“左云晋地甲龙”于2011年发现于大同市左云县白垩纪地层中,是一具近乎完整的甲龙骨架化石。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尤海鲁介绍,“左云晋地甲龙”生存在距今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中期,是目前已知的最原始的具有骨质尾锤的甲龙科恐龙。

目前发现的最完整的锯齿龙类头骨

“择义王氏鳄”生存在距今约两亿四千万年的三叠纪中期,是比恐龙和鳄鱼更为原始的爬行动物,属于“中国肯氏兽动物群”中的掠食者。其身体上覆盖着瓦状鳞片,在山西省榆社、武乡等地均有分布。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唐治路介绍说,“择义王氏鳄”是地质学家杨钟健院士依据很不完整的材料建立的,正型标本很不完整,缺乏有效的鉴定特征。不少国内外学者怀疑“择义王氏鳄”的有效性,认为“择义王氏鳄”是个存疑属种。2010年和2013年,山西地质博物馆古生物团队在榆社三叠系采集到了新的完整的化石,其中包括距离原产地8千米外的一具完整的无头骨个体,以及距离原产地4千米外的11具集群埋葬个体。据唐治路介绍,目前这些标本的修复已经基本完成,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同类化石中标本最多、完整程度最高的一批。

山西地质博物馆馆长史建儒介绍说,2015年,山西地质博物馆在保德县二叠系孙家沟组发现了大批脊椎动物化石,经多次大规模的发掘,采集了总重量接近150吨的化石标本。经初步鉴定,这批大规模集群埋藏的化石为锯齿龙类,而且很可能属同一种类。“在此之前,我国已知的锯齿龙类化石均不完整,尤其是缺乏相对完好的头骨。”史建儒说,山西地质博物馆此次采集的锯齿龙化石是目前国内最完整的一批,包括了近乎完整的头骨及大量的头后骨骼,以及大小不等的幼年到成年个体。据目前阶段性统计,化石个体数量超过20具,化石总数已达1500余件。

山西境内广泛发育了各个地质时代的沉积地层,蕴藏着丰富的化石资源。山西地质博物馆近年来持续开展了全省范围内的古生物化石调查、发掘、修复、研究工作,先后发掘了三叠纪“中国肯氏兽动物群”、白垩纪恐龙动物群、二叠纪锯齿龙类等一批重要的古生物化石。□(邢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