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沧桑的庐山国家地质公园

来源:中国矿业报社 作者:宗合 发布时间:2018-06-29

庐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北濒长江,南傍鄱阳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山”之美称。唐代诗人李白曾这样赞美庐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之壮观也。”

早在1982年,庐山就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12月,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4年2月,庐山又被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5年1月9日,“国际地质公园和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会庐山办事处”、“亚洲地质公园网络办事处”等两大机构落户庐山。

庐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迄今为止,在庐山共发现100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我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及北美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对研究全球古气候变化和地质发展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以伸展构造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组成了庐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受新构造运动作用,庐山孤山屹立,大构造巍峨壮观,小构造千姿百态。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十分出众,与世界标型变质核杂岩具有对比性,庐山南麓出露有25亿~18亿年前的早元古代“星子群”变质杂岩地层,被载入了《中国地层典》。

到过庐山的游客都会发现,庐山的岩石大多是由细颗粒石子组成的,这些细颗粒石子主要是晶莹剔透的石英石,好像是海里的沙子胶结成的石块。这就是砂岩,它们形成于8亿年前的海洋环境,那时的庐山地区还是浅海。海沙经历沉积、胶结作用,再经过数亿年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巨厚的坚硬砂岩。

距今2亿年时,地球变得活跃起来,地壳深处灼热的岩浆寻找着地壳的裂隙,不断地沿着裂隙蜂拥而上.....当时,庐山地区还非常平坦,海水还没有完全退去,是浅水海湾。但就在平静的海湾下面,从地壳深处涌来了一股强大的热流——岩浆。然而,厚实而又坚硬的砂岩把热岩浆压住,保护了美丽的地表环境。热岩浆虽然未能钻到地表,却把厚厚的砂岩地层顶得高高的,形成了巍峨的庐山。直到2000万年前,这股热岩浆才停下来,冷却变成了花岗岩。

跟今300万年时,地球变得寒冷起来,进入了第四纪冰期时代。在高高隆起的庐山上,积满了厚厚的冰雪。在重力作用下,山顶上的冰雪开始向山脚下滑动起来,形成了冰川。冰川像河流一样,慢慢流向庐山四周,巨大的冰流在运动过程中对庐山产生了剥蚀作用,冰川流经的路径形成了冰谷——U型谷,冰川的源头形成了许多冰斗、悬谷、角峰等特殊地貌。

在庐山可以发现许许多多有趣的现象,几乎无一例外地与庐山的地质演变历史有关。美丽的庐山,历经沧海桑田,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风光,也给我们展现了丰富的地球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