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属我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东北部与湘西北中低山区的过渡地带。公园内的砂岩台地、方山、峰丛、峰墙、峰林、柱峰、石门、深切嶂谷、溪流、自生桥、穿山、一线天等在空间的分布上具有典型的系统性,表明了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是地表流水沿产状平缓、厚度巨大的成景石英砂岩中完全内切穿的垂直或近垂直节理侵蚀切割,使岩层逐渐肢解分离,经历了由原始构造面-台地、方山地貌-峰丛、峰林地貌-斜坡残余峰柱林-新剥蚀地貌的动态发展过程。这是一种在特定的地质构造部位、特定的新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条件下形成的举世罕见的独特地貌,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因此被视为地表过程演化天然实验室。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主要发育有砂岩峰林地貌和岩溶地貌,其中砂岩峰林地貌极为壮观。公园内砂岩峰林地貌包含砂石山峰柱、方山台寨、天桥石门、障谷沟壑、岩溶峡谷、岩溶洞穴、泉水瀑布、溪流湖泊和沉积、构造、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等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公园内拔地而起的峰柱达3000多座,高几十米至400 米,其中高度超过200米的有1000多座。这些峰柱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其分布的密集度、造型的奇异度、各种地貌形态组合的有序度、岩石植被和气象因素的色彩鲜明对比度、峡谷与溪流组合的和谐度、地形高低错落相配及各种象形山岩石景观引人入胜的联想度,都达到了令人赏心、悦目、畅神的最高审美境界。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的奇俊秀美在世界山岳景观中极为罕见,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山岳景观之一。
岩溶洞穴地貌是公园区内另一重要地质遗迹类型,共有大小洞穴几十个,其中以黄龙洞最具代表性。黄龙洞发育在上古生界三叠统石灰岩和白云质石灰岩地层中,由5层上下相互连通的岩溶洞穴组成,总高度160米,总长度30千米以上,为全球超级长洞之一。洞内各种窟穴、边槽、倒石芽及各种形态的化学堆积物十分发育,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瀑、石旗、石帘、石梯田、石枝、鹅管、六盆(莲花盆)、穴珠、石金花、华表等,其中石笋最高达22米,最大直径达9米。黄龙洞的长廊、大厅、暗河、瀑布组成了错综复杂的地下迷宫,形成了“洞中水”、“水中洞”、“洞中山”、“山中洞”的神奇景观。黄龙洞的形成过程反映了湖南西北部地区新构造运动有规律、有节奏地多次间歇抬升的特点,溶洞的岩溶类型齐全,表现出喀斯特溶洞的典型特征。
地球上与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类似的地貌类型主要有喀斯特石林地貌及丹霞地貌等,而可与张家界砂岩峰林进行比较的地貌区域在全世界仅约有四处:马达加斯加贝玛拉哈钦吉严格自然保护区,马来西亚沙捞月古纳的穆鲁国家公园,菲律宾巴拉望岛普村寨萨暗河国家公园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凯靖德山。
从科学的角度和美学的角度评价,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与石林地貌、丹霞地貌以及美国的丹佛地貌相比,景观、特色更胜一等,是世界上极其特殊的、珍贵的地质遗迹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