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期间,备受关注的国家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地质云2.0”正式上线。这一云端平台,旨在推动地质大数据共享,增强地质信息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地质调查水平和决策支持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作为地质云的建设单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深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各行业、各领域深度融合对于产业变革、数字中国建设乃至地质工作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成立之初,中国地质调查局便高度重视地质工作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尤其是近年来着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地质调查工作的融合发展,以地质调查信息化技术创新带动地质调查工作模式转变,以信息化推进地质调查工作的现代化,取得了重要进展与成果。
从最初地质资料汇集管理及数据化,到2017年11月“地质云1.0”开启地质信息一站式云端服务的全新工作模式,再到此次“地质云2.0”全面升级云上数据资源和系统功能,乃至未来的“地质云3.0”……近20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调查信息化工作已然在按照既定的科学路线,次第展开,逐一推进。
应时而生 备受关注
为何要建地质云?对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而言,飞速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刻变革的产业格局、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数据信息的渴求等外部环境的发展,使得推进调查信息化工作如箭在弦,异常紧迫。
当前,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全球信息化正在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内容。大数据不仅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科研方式,包括地质调查方式。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地质调查工作模式,已成为未来地质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事实上,信息化建设早已进入党和国家高层的视野,并予以战略统筹。
党的十八大将信息化作为我国“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组成之一,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把信息化工作放到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进一步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要求加快建设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数字鸿沟明显缩小,数字红利充分释放的目标。
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等,大力推进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发展和应用,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对国家信息化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
而针对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2016年印发的《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建立对地观测信息化应用技术体系、加快地质调查业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智能地质调查与智慧探矿新模式、强化地质资料数据的汇交管理与应用、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支撑平台等任务,为我国地质调查信息化“十三五”工作部署指明了方向。
同时,原国土资源部还印发了《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全面落实国家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有关要求,部署并大力推进在国土资源领域的应用。
国家层面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战略安排,需要地质调查提供及时、丰富、可靠的资源环境空间信息,这使得地质调查大数据整合、共享、创新、应用面临诸多新挑战。
此外,伴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突出、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地灾防治、生态修复、城市建设、农业发展、新能源开发利用等社会层面对于地质工作的需求愈发凸显,且呈现出多元化、多要素化的特点。推进地质调查信息化,无疑有利于扩大地质调查数据信息的服务领域,提高服务的便捷性。
对于国家、社会各个层面对地质调查数据、信息的需求,中国地质调查局有着清醒的认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尽管地质调查信息化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建设,特别是“十二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发展基础环境不断优化,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地质调查信息化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短板——地质调查数据共享及使用效率较低;智能地质调查普及应用程度不够;大数据汇聚管理与挖掘应用能力不强;信息化协同管理能力较低,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对于当前地质调查工作面临的历史性转变和内部认知,使其对推进信息化建设格外看重——将信息化建设与科技创新一同视为建设世界一流新型地质调查局的核心驱动力。
当前,地质工作正经历由粗放型向精准型,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调查,由单项、单要素调查向多要素调查等转变,这些都与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都需要对多类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新认识、提出新观点、服务新需求。应当看到,地质工作已经进入了数据密集型科研范式的新时代。
对于地质调查工作本身而言,加快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集成百年来积累的海量珍贵地质数据和信息,从而充分挖掘这一宝贵资源的潜在价值;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地质数据共享和在线服务,不仅可以改变过去低效、分散式的服务,实现高端、远程、便捷式获取,还可以形成“零时差”服务能力,更多地体现地质数据价值;加快信息化建设,推动地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实现从野外地质调查到室内研究以及业务管理的全流程信息化,实现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等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加快信息化建设,可以加速地质成果和信息的社会化传播,促进地质科学知识普及和地质文化繁荣。
积极筹备 大幕拉开
如何推进地质调查信息化?方向明,则思路清。围绕着国家及部大数据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聚焦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质调查局的目标,中国地质调查局以更高的站位开启了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谋篇布局。
2014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印发了《加快推进地质信息共享服务的指导意见》、《加强地质调查成果评价的指导意见(试行)》等文件,并于2015年设立了地质大数据与信息服务工程,启动部署了“地质云”建设工作,将地质云建设连续三年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年度十大重中之重工作。同时,明确了“地质云”的建设原则与总体要求。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