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梦依稀五朵山

作者:陈鹏飞 发布时间:2024-12-0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关于五朵山,未到之前,有着太多美好的期待。那些关于五朵山古老悠久的传说、气派的道观和厚重的人文印迹,都在深浅浓淡中重叠匀染,最终氤氲成一湾游人的旧梦,温软了眼角眉梢,雕刻了寒来暑往、春夏秋冬的心灵向往。

“东朵如泰山之座,西朵如华山之险,中朵如嵩山之卧,北朵如恒山之行。”五朵山,是一个多么优美动听的名字。这是一座带着仙气的山,在年少的记忆中,最爱听的就是父辈们讲过的到五朵山祈雨的故事。岁月流转,现在村子里能把这个故事完整表述出来的人已经不多了。那个时候,周边的几个村子,不论是南召县的,或者是卧龙区的,都会派出庄上的代

表组团到五朵山祈雨。这些祈雨代表们带着祭祀的东西和干粮徒步上山祈雨。不可思议的是,每次祈雨后还真有雨水降临,所以大家都说五朵山是神山,很灵验。

老辈人都依稀记得,这边祈雨代表们上山的时候,邻近的几个村子就在大河滩上搭起了帐篷,放上贡品,还请戏班子在这里唱戏,这种虔诚态度和仪式感还是满满的。对于这种情形的记忆,脑海里的这些片段是永远不会磨灭的。

家乡的村子是和南召县交界的,站在村庄高高的山顶上,向北远眺,三岔口龙洞山顶上的那座小庙清晰可见。那个时候,村子里的人们称这里为小五朵山,大五朵山则是八百里伏牛山北麓向南延伸过来的那一段山脉,具体的位置是在南召县四棵树乡的境内。小的时候交通不是很便利,去五朵山都是徒步或者骑自行车;而现在交通便捷,柏油路都已修通,直接开

车就能到山上。为了让广大游客知道五朵山,南召县的石门乡还专门设置了高速五朵山收费站口。从已通车多年的二广高速(G55)五朵山站下来,向右沿着公路,走到南河店镇左拐再沿着 207 国道走到四棵树乡,从廖庄水库向上沿着盘山公路即可到达。

连自己也不曾晓得,什么时候竟然有了恐高症,这对攀登高山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尽管恐高,但丝毫不影响我对家门口这个景点情有独钟的偏爱。

《明嘉靖南阳府志》云:“此山五峰并峙,圣朵、禅庵朵、摩云朵、娇女朵、姮女朵比肩而立,故名五朵山。”五朵山山门前万福宫的大广场区域很是开阔,玉京宫、文昌庙、财神庙、药王殿分布在广场四周,红墙碧瓦,道观庙宇是这里最耀眼的底色。向西边眺望,宋朝著名画家郭颐盛赞的五朵山峰就矗立眼前,身在山中,只有举目抬头才能看到山顶,这种巍峨和雄伟是让人无法忘却的。

站在(圣朵)金顶上,这里海拔 1668 米,是整个五朵山最高的地方。站在这里,极顶的庙宇建得错落有致,主殿是祖师殿,供奉着真武大帝(朱允炆),后殿是圣公圣母殿,供奉着祖师爷的生身父母。这座距今已经有1800多年历史的庙宇,始肇于东汉末年,最初为祈雨之地。到宋代称骑立山龙堂,到元代称嘉显侯庙,到明代称祖师庙,延续至今,香火不断,神山护佑着南召镇方圆一千多公里的广大区域的黎民百姓。

五朵山是静止不动的,也是静态冰冷的,但在过去的历史尘烟中,从唐贞观年代到明代五朵山都是有传说的,也是有情感的。众所周知,南顶有武当山,北顶有五朵山。这里有朱允炆被赶下皇位的无奈和忧思,也有他出家后对众生平安的美好祝愿,有对祖先的追思,也深藏着他对自己家乡的思念。这里就是一处世外的桃花源,多少年来寄托了无数游人的情感,

心灵的挂牵。

这里青峰环翠,烟岚云岫,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轻盈,这样的山山秀苍翠,这样的水泉流飞瀑。崇山峻岭云蒸霞蔚,钟灵毓秀,云海缥缈,奇峰怪石,峻峭万仞,正所谓无山不秀、无水不灵。千百年来,这里的建筑和环境相互依存,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浑然一体,山青如清泉,烟霞百里间,山多灵草木,潺潺鸣春涧。

五朵山是很让人眷恋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在云端之间建成了清雅简淡的道家圣地,也一点一滴地构筑了五朵山华丽的玲珑楼阁。五朵山的山水韵味不在空泛的远方,在八百里伏牛山山脉延绵起伏的蜿蜒之间,镌刻出这座白云碧嶂名山的灵性之美。秀丽的五朵山,在碧水深流的泉瀑声中,在袅袅的暮鼓声中,神秘而有兴味。

于是乎,美哉,伏牛仙境五朵山;壮哉,北雄南秀五朵山!

作者简介:陈鹏飞,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优秀文艺志愿者。作品散见于《精神文明报》《华夏文明导报》《河南日报》《黄河报》《丝路文明》《莽原》《奔流》《躬耕》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