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评

来源:中国矿业报社 发布时间:2017-04-11

实际调研

重在说上做文章,必然轻在脚下下工夫。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发号施令、高谈阔论,有的讲起理论头头是道,一遇到实际问题,心无良策;有的善于套用新词传达学习文件,如何与本地实际结合办法不多;有的看似认识深刻,但细一琢磨缺乏独到见解。这些现象可以说是作风不实的表现。材料堆里出不了真知,办公室里出不了良策。浮在上面,不到下面,无论怎么日思夜想,语言总是不接地气、苍白无力。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作风,践行之法就是多跑腿、下基层、访群众。干部要身先士卒,多跑腿、沉下去,做践行和弘扬优良作风的表率。同时,对领导干部的培养使用既要看“说得怎么样”,更要看“做得怎么样”,既重言,更重行,这样才能确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点评: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实际,深入一线,积极践行群众路线,走到群众中取经问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际成效,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不断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

评比乱象

评比项目过多过滥,势必会使其“含金量”大大降低,失去了惟一性和权威性。一旦评比项目出现过多的雷同,就会滋生平均主义,造成人人得先进、个个获表彰的不良局面,荣誉就会贬值,失去了创先争优、典型示范的作用。同时,评比项目过多过滥,势必会劳民伤财。一次评比和表彰,就可能是一次对单位和个人的搜刮。办活动需要经费,评比和表彰需要资金,对此,主办这些活动的行业协会是舍不得花一分钱的,而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会让单位和个人出赞助费或参评费,花钱买荣誉。这不仅增加参评者的负担,也使评比活动因受金钱左右而失去了公平。特别是,评比项目过多过滥,势必会引发地方弄虚作假的冲动。一些单位和个人明显不符合评比条件,但受偏执政绩观和功利思维驱使企图通过弄虚作假蒙混过关,骗得一项荣誉。可见,治理评比乱象,不能“头痛医头”,必须从源头进行治理,精简、再精简。——摘自《北京晨报》

点评:开展评比,选出领域内的标杆和楷模,激励全行业“撸起袖子加油干”,值得点赞。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各种评比层出不穷,可谓劳民伤财,引起了广大民众的不满。因此要下狠工夫整顿评比乱象,做到每个领域只有一个权威的评比项目即可,这样才能遏制评比项目过多过滥现象,确保其权威性。

落到实处

如今,各式各样的标语与口号随处可见,其中透露或蕴含的理念都很好,但更需要用行动去落实。老百姓的口头禅“口号喊得震天响,真去做的有几桩”,正是对这类状况最真实的写照。事实证明,没有了落实的标语与口号,只能引来知晓真相人们的嗤之以鼻。所以说,好标语更需要好行动去体现,因为只有在执行中才能展现标语或是口号的价值所在,只有在落实中才能发现标语与实际之间的一致或是偏差,才能不断修正标语,也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身综合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摘自《中国石化报》

点评:俗话说,说一千不如干一件。即使再好的标语与口号,如果落不到具体行动中,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各企业在认真制定规章制度以及标语口号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想方设法将有关规章制度以及标语口号等落到实处,这样才能筑牢安全生产根基。(本期主持:姜焕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