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核工业勘查技术总院地质科研组组长范振祥,从事野外地质工作四十年。他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对祖国的忠诚,用青春和汗水挥洒着对地质事业的热爱。他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奉献精神,为国家发现了潜在价值数十亿元的安徽泾县乌溪金矿、东至兆吉口铅锌矿,并在旌德庙发现了钨、钼、铋等市场紧缺矿种,为地质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是一名老地质工作者,四十年如一日,他从事过钻探、区域地质调查、地质矿产勘查、野外地质矿产科研和开拓地质市场等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把爱岗敬业作为一种天职,把忘我工作作为一种本份,把立足本职工作作为一种责任,把勤勉尽责作为一种品德,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在他的身上,展现着当代地质工作者崇高的敬业精神,体现着新时代地质人吃苦耐劳的精神风貌,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献身地质、找矿立功的诺言。他曾9次荣获核工业华东地质局、安徽省地矿局和总院劳动模范,6次荣获芜湖市住建委优秀党员称号,22次被评为总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工作者和技术能手。2012年,他荣获安徽省住房建设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先锋岗”荣誉,是全院干部职工公认的好干部、好党员。
地质找矿是老范最着迷、最有成就感的工作。有人不禁会问,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叫他如此无怨无悔,将毕身心血投入到地矿行业?范振祥的回答是:“当初,我就是抱着地质找矿、报效祖国的信念走上地质工作岗位的。”正是因为这一份对地质事业的热爱和痴迷,范振祥吃苦耐劳,仿佛有使不完的热情和精力。野外工作,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他凭着坚韧和毅力,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困苦,渴了,掬一捧山泉,饿了,啃一口干粮。没有花前月下,难享天伦之乐,在杳无人烟的深山,想要聊天,只能对着大山和石头倾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坚守地质人的精神高地。
“远看像是逃难的,近看像是要饭的,仔细看是探矿的。”这是地质找矿人的真实写照。四十年前,带着满脸的稚气,范振祥选择了一条充满艰辛的人生之路,从此与地质找矿结下不解之缘,他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献身地质、找矿立功的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