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群众中去

——记广东省国土资源系统优秀基层挂职干部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祝桂峰 发布时间:2014-09-04

“让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有利于他们贴近群众,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日前,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邢建江表示。近年来,该厅不断加强年轻干部管理、培养、使用和选拔工作,对年轻干部进行分层分类培养、多岗位锻炼,鼓励和支持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成长成才,“目的就是要让年轻干部在基层这个广阔天地里历练成长。”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人事处处长王祖华介绍,目前,该厅选派了14名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和驻村扶贫。其中,到基层政府1人、厅属事业单位1人、地级市国土资源系统3人、县(市、区)国土资源系统7人、驻村扶贫2人,挂职时间1年至3年不等。“方吉新、林和明和吴颖斌3人只是这些年轻挂职干部在一线历练成长的缩影。”

方吉新:“帮扶项目,但不能带头违法”

记者日前在梅州市丰顺县南礤村村委会二楼最后一间临时宿舍里,对广东省国土资源厅驻南礤村扶贫工作组副组长方吉新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忽然,笔者发现墙上贴的一张A4纸格外引人注目,只见那纸上密密麻麻地写了许多小字,并画了许多小圈,细细数来竟有17项工作备忘,有整治地质灾害隐患的,也有农田水利建设的,还有村里学校翻新校舍的,项目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为什么记得这么详细?”

“我怕忘了。”戴着黑框眼镜,说话慢条斯理的方吉新,站在身后笑着回答。

他解释说,扶贫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而且涉及各家各户,如果某个协调环节出差错,工作就会受影响。因此,他经常把一些没有做完的事情、一些需要提醒的工作,都一一记在纸上,并张贴在自已的床头,每天对照核对,做完一项工作便打一次勾,“这样自己心里有底,睡觉也踏实。”

2013年5月,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在机关和厅属事业单位选派2名年轻干部进行为期3年的驻村扶贫工作。“当时组织找我谈话想派我去,我确实顾虑重重。”方吉新实话实说。

方吉新和妻子小胡是初中同学,俩人在广州大学毕业后,又有幸都考入国土资源部门工作。当年,为了支持方吉新继续读研深造,身材娇小的小胡承担了大部分家务活。如今,孩子出生才9个月,小胡还在休产假,加上小俩口都是外乡人,父母和亲人都不在广州,“我一走3年,每一趟车程都需要五六个小时,家里一大堆事怎么办?”方吉新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中。

“放心去吧,我也学做女汉子。”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小胡轻声细语的一句话,让方吉新鼻子发酸、眼睛发红,他紧紧握住小胡的手说:“老婆,家里的事就拜托了。”

“扶贫工作不轻松。”方吉新颇有感触地说。2013年6月3日,他和另一名驻村干部张荣胜在南礤村报到、安营扎寨后,各种问题和矛盾接踵而来。

他从小生长在城市,从学校毕业一出来,就到了省直机关坐办公室,对基层工作并不了解,既没有实际经验,也没有太多判断能力。而且,由于长期在办公室工作,养成了根据上级指示,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单一的思维模式。一切都从零开始的基层生活让方吉新一筹莫展。

方吉新介绍,他在省级机关工作时,心里还有点优越感,往往一个电话就可以把事情办妥,但是作为一个驻村干部,找项目、找资金都要得到他人支持,“心里落差很大”,特别是由于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加上性格比较内向,刚到南礤村,“真不知道怎么跟村干部、村民接触和打招呼”。

“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方吉新说,身边没有领导在南礤村,没有人出主意,“一切都要摸着石头过河”,无论从扶贫项目的推动,还是资金的使用,很多事情都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去拿主意,压力很大。

方吉新清楚地记得,为了南礤村上马一个水利项目,他往返丰顺县某局七八趟。一次,为了等该局长签字,小方竟在会议室外等了两三个小时。谁知,这局长工作也不轻松,这边会议刚刚结束又要赶往另外一个会场,无奈之下,方吉新抓住局长下楼梯时间,一溜小跑地把事情汇报完毕。该局长也是爽快人,听完小方的陈述后,三下五除二就把问题解决了,“痛并快乐着的工作节奏在机关根本体会不到。”方吉新如是说。

筹建中的南礤村幼儿园,被该村誉为扶贫项目的1号工程。那天,南礤村支书陈生请喜滋滋地告诉方吉新,村里为了更好地服务村民,决定在南礤桥旁建一所村办幼儿园,彻底解决该村学龄前幼儿教育问题。小方跑到现场查看,发现幼儿园选址在村口的一块土地上,这里地面平坦,视野开阔,交通便利,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

但是,这块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吗?是否需要征地、报建?从事执法工作多年的小方,职业的敏感让他脑海里闪出来了一连串的问号。于是,他专程到了丰顺县国土资源局,查看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块地不仅不符合规划,且有一半是基本农田。

“虽然1号工程是我厅的帮扶项目,但我不能带头违法。”小方诚恳地对村两委班子说:“每年都有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违法用地坚决使不得。”后来,经过方吉新多次的解释说明和宣传,村委会和村民们接受了小方的建议和意见,取消了原来方案,重新进行了选址。

“小方工作的韧劲和执着,我是服了。”当地村委工作人员佩服地竖起了大拇指。

林和明:“基层是一个锤炼干部的大舞台”

“你要是两三天前过来,这里还是金灿灿的一片。”7月8日下午,身材魁梧、浓眉方脸、络腮胡子的林和明,站在罗定市罗镜镇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田埂上,抄着一副大嗓门对记者说:“现在农村都是用收割机割稻,一眨眼的功夫,就能齐刷刷地割完一大片。”

2013年6月22日,广东省土地开发储备局耕储部代理副部长林和明,被该省国土资源厅选派到云浮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管理局挂职副局长。“我是主动报名参加选派的。”林和明说。他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硕士研究生,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广东省土地开发中心、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开发储备局工作,一直和土地打交道,“到基层锻炼,增长见识,磨练意志,这是我来云浮的初衷。”

“没想到,当天报到,当天就要进入工作状态。”林和明介绍,那天上午,广东省国土资源厅人事处领导带他到云浮局报到后,下午局里就召开班子会,重新调整班子成员分工,由他分管耕保用地科,相当于耕保科、规划科和用地科三个科室合一,“业务工作直接对应省厅的三个处室”。

没有缓冲时间,没有跟班学习,来不及角色切换,马上要对分管的业务工作签名负责,马上要参与工作决策……工作任务接踵而至,让过去主要以耕地保护工作为主的林和明喘不过气来。

“既来之则安之。拼了!”经过短暂的焦虑彷徨、夜不能寐后,林和明卯足了劲头,迎难而上,边学边干,边摸索边总结。“到云浮的前三个月,体重一下子减了十余斤,又瘦又黑,回去广州,有些老同事开玩笑说比整容瘦身的效果还要好。”

林和明告诉记者,挂职锻练以来,身份转变了,工作中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及时拿主意、做决定,不但需要政策法律依据,还要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这些对他既是考验,也是锻炼。“以前主要搞技术工作,多数还是宏观的,现在搞行政管理,而且都是很具体的事情。”

来到云浮后,林和明发现,按照有关文件要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和投资预算必须经过县和市两级审批,市级财政部门按照基建程序对项目预算进行审批下达后,建设单位才能进行工程采购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审批程序繁复,审批周期长。如果在秋收之前不把项目的规划设计、预算审批、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完成,错过了施工季节,那么当年的建设任务根本无法按时完成。

为了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林和明多次到市里和省厅汇报,提出按照“把权力和责任放下去,把监管和服务抓起来”的思路,简化程序,重心下移,提高效率。随后,云浮市政府召集国土资源、农业、财政、环保、监察、审计、法制、发改等有关部门以及各县(市、区)进行研究,共同商定把市里承担的部分责权下放(委托)到县,由县级政府承担。

“职责转变后,市里面的环节简化了,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云浮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管理局局长彭仲典兴奋地说,云浮市的做法是一种尝试,既完成了任务,又规范可控。

“基层确实是一个锤炼干部的大舞台。”林和明深有体会地说。创立于1938年的华润集团一直筹划在云浮市云城区都杨镇投资50亿元人民币建设华润西江发电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项目启动至今已近十年之久,仍未进行实质性的建设。

“涉及国土资源部门的手续一定要尽快拿下!”彭仲典叮嘱林和明,华润西江发电厂用地预审要从规划管控、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入手,确保重点项目落户云浮,做好保障服务。

林和明告诉记者,去年国家实施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要求耕地占补平衡必须实行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占水浇地补水浇地,因此,该项目的用地预审材料再次被国土资源部给退了回来。“有些用地预审材料还要继续完善。”

今年5月底,当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正式明确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的有关要求后,林和明第一时间率刘泽磷等人到项目筹建单位、云城区政府、市政府等有关部门协调,拿到了各单位出具的占优补优的承诺函。同时,按照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建设占用耕地的相关信息资料,对补充耕地地块的坐标、范围、面积、图斑地类、质量等级等属性重新进行仔细的核对完善。随后,林和明又马不停蹄地把有关材料送到省国土资源厅会审。省厅也特事特办,项目信息通过软件检测后,立即签批出具了正式预审文件。

“当天,华润西江发电厂筹建办的负责人就赶飞机把有关文件送到了北京。”刘泽磷回忆道,“我们省内的前期工作算是做完了,接下来就等国家有关部委的批复了。”说此话时,林和明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吴颖斌:“东莞不愧是年轻干部成长的摇篮”

眼前这个身高180厘米、五官清秀的干部,让记者仿佛看到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都敏俊教授走进了现实生活里。他,就是广东省东莞市国土资源局总工程师吴颖斌。

“我可不是什么都教授,我是土生土长的广东湛江仔。”7月10日上午,从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大地测量队到东莞国土资源局挂职锻炼已有2年的吴颖斌,用夹着浓重粤语的普通话爽朗地说。他自1995年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毕业后,至今未离开过广东。

东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杰介绍,吴颖斌挂职两年,充分发挥了总工程师的作用,特别是在推动实施三维数字城市建设、地理国情普查等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市测绘院“升甲”的准备工作、成立市测绘地理信息协会完善服务体系、落实了局内电子政务系统升级改造等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2012年6月4日是吴颖斌到东莞国土资源局报到的第一天。当天下午,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工作安排,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到该局检查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情况,老局长刘润荣委托吴颖斌陪同检查。

让吴颖斌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东莞国土资源局利用全市的1:500的航拍图,作为确权登记发证的基础依据,数据准确到位、内容丰富详实,不仅得到了省国土资源厅的充分认可,还获得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

吴颖斌感慨地说,东莞不愧是年轻干部成长的摇篮,各项基础工作十分扎实,特别是在基础测绘方面,数据资源非常丰富。“只要你有能力,就一定会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2013年1月,东莞市长袁宝成到市国土资源局调研三维城市建设项目,在兴致勃勃地看完演示后,还提出了“三维城市”应用领域等问题。

原来,吴颖斌走马上任后,接手了数字三维城市建设项目,但由于全国都没有可以参考的成功经验,项目进度滞后。“如何尽快启动项目建设”、“如何体现东莞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是否可以请市领导听一下汇报”,吴颖斌一连问了自己三个问题,并把想法向刘杰作了汇报。

当吴颖斌充满自信地说:“三维城市平台可以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十大领域,可以实现信息展现立体化、工作管理精细化、应急指挥直观化。”只见袁宝成大手一挥,声音洪亮地说:“立即启动项目建设方向和资金来源,要求将项目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项目。”

据悉,目前《数字东莞地理空间框架三维城市项目建设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市政府计划投资3500万元,在全市范围开展三维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与应用建设,覆盖面积达2465平方公里,预计今年11月底全面建成。

今年4月12日星期六上午一大早,吴颖斌顾不上吃早餐便从东莞赶回广州,因为他答应双胞胎儿子,趁今天休息日带他们到动物园写生。“叮铃铃,叮铃铃…”车经广州广园东路,一阵清脆悦耳的手机铃声传来,接听电话后他又立即调转了车头。

原来,刘杰在电话那端告诉他,国家土地督察广州局将对河源市开展例行督察,按照异地测绘原则,委托东莞国土资源局承担测绘工作。“由你带队成立河源应急测绘工作组,明天下午必须抵达河源党校。”

事不宜迟,吴颖斌立即通知市测绘院副院长贺小槐,迅速挑选优秀技术骨干,组建应急测绘工作组。

当天下午,吴颖斌召集工作组进行动员,连夜启程奔赴河源。第二天一早,吴颖斌就带队抵达了河源,迅速搜集可利用的资料,连夜编写《2014河源市例行督察耕地保护测绘实施方案》,并分成3个作业组马上开赴50公里外的顺天镇实施控制测量。

“这是我们第一次承担省内跨市应急测绘项目。”贺小槐告诉记者,在吴颖斌的带领下,早上6点出发,晚上12点后休息,采取“半天核查、半天测量、晚上内业”的连贯作业模式,连续8天日以继夜的工作,终于在4月21日完成了顺天镇16个权属单位的基本农田和耕地图斑全覆盖核查,共核查图斑1650个,图斑面积33415亩,总面积为7641亩。“不愧是敢于打硬仗、攻坚克难的应急测绘工作组!”国家土地督察广州局有关领导连连称赞。

今年5月,东莞市凤岗镇发生了一起山体滑坡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然而由于山体滑坡严重,地势十分危险,根本没法派人上山查看。万分紧急之下,凤岗镇相关领导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吴颖斌商量对策。

“太危险了,人肯定不能上去。”吴颖斌迅速安排无人机进行低空拍摄,获取了滑坡灾害点的影像数据,并及时传回救灾指挥部,辅助判断灾情。万幸的是,此次灾害没有造成太大损失,反而在影像上发现了一处私自堆放垃圾的违法用地行为,当地政府顺势进行了查处。□

方吉新(左二)走访贫困家庭

林和明(左二)在田间与农民亲切交谈

吴颖斌(左三)在高埗镇部署利用无人机遥感影像监测高标准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