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年来,他将自己的身影刻在了天山南北,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折射出人生的精彩;在平凡的岗位上,他用行动诠释着执着、拼搏、努力、奉献这些生动字眼的真正含义。他就是新疆煤田地质局一六一地质勘探队副队长徐惠忠。
现年58岁的徐惠忠自1972年3月参加工作以来,在新疆煤田地质局一六一煤田地质勘探队202钻机先后担任钻工、副班长、班长、副机长、机长等职务,1991年担任生产工区副主任、主任,现任一六一队副队长。从事煤田地质勘探工作40多年来,徐惠忠的足迹踏遍天山南北,戈壁荒漠。他刻苦学习、扎实工作,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名地勘工作者立志扎根边疆、为祖国多找煤、找好煤的誓言。徐惠忠于2012年荣获自治区直属机关“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奋力拼搏,创下“五个第一”纪录
徐惠忠从小就随父母在新疆煤田地质这个大家庭里生活,耳濡目染了煤田地质人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初中毕业后,他便参加了工作。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久他就发现,看似简单的钻探工作,实际上是一项包括工程力学、物理学、地质学、钻探学等学科交织在一起的综合性工作。为了能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他白天工作,晚上看相关书籍,闲时向师傅请教,逐渐由“门外汉”成长为钻探施工管理方面的行家。
徐惠忠先后在大南湖、淖毛湖、沙尔湖、三塘湖、三道岭南、伊犁、库拜等煤田地质勘探项目区组织施工,为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实施奉献自己的力量。
2011年,自治区将三塘湖勘探重任交给新疆煤田地质局一六一队来承担,并任命徐惠忠为项目副总指挥,全面负责野外施工工作。
2011年2月26日,大年初八,在新疆煤田地质局的统一安排下,徐惠忠带领地质、钻探、后勤等人员奔赴寒风凛冽的三塘湖施工区。第二天,他带领地质队员们开始了野外踏勘。二月的三塘湖气温很低、漫天风沙,遮天蔽日。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开展工作,极易迷失方向,工作难度极大。经过2天的时间,行程800多公里,徐惠忠带领先锋队员们踏遍了三塘湖施工区的每一个角落。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经过多次踏勘和定位,他们圈出了三塘湖东西200公里的简易路径,确定了钻孔位置,找到了水源地和施工路径,为项目施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经过几周的实地踏勘,他们除了在三塘湖乡建立东部工区指挥部外,还在距三塘湖乡120公里的水源地建立三塘湖西部工区,并且成立了三塘湖临时党支部。地质勘探施工的蓝图已经绘就,但各种困难接踵而至。首先,三塘湖位于中蒙边界,边防施工手续的问题自然摆在面前。其次,道路交通问题、修路临建安全问题等。第三,在茫茫的三塘湖施工区,几乎没有手机信号覆盖,这对于开展项目施工将带来诸多不便,甚至是直接牵扯到人身安全问题。徐惠忠一边咨询和办理边防施工相关手续,一边和巴里坤县委、县政府,巴里坤移动公司沟通,希望建立移动基站。他经过数次的协调和沟通,三塘湖边防施工手续终于全部办理完毕。与此同时,4座移动基站很快矗立于三塘湖戈壁,手机信号基本覆盖了整个施工区,为后续施工做好了准备。钻探施工的大会战,油料供应是关键,徐惠忠与当地政府、石油公司协商,终于在三塘湖西部戈壁滩上建立了加油站,保证了钻探施工的顺利进行。
三塘湖一年63万米的工作量,相当于一六一队过去30年国家项目钻探工作量的总和,时间紧,任务重。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徐惠忠将任务细化,并将任务落实到天,落实到人,甚至把每天、每台钻机的进尺,各工种的衔接都细化到每一步。他提出,宁肯让三塘湖的沙石扎破了车轮,磨破了鞋子,宁肯让项目组的工作人员早出晚归,也绝不能耽误生产工期。三塘湖项目部的工作人员也深知这一点,他们本着服务于生产、服务于大局的意识,昼夜不停地奋战在茫茫戈壁上。从施工前的踏勘到组织落实钻机进场,从协调各种关系为项目服务到落实人员、钻孔,从安排测量、地质、钻探、测井、离场到筹建东、西项目部,从落实整个区域的安全检查工作到处理日常琐碎事务,从项目服务人员的食宿问题到组织野外人员各类文化活动……徐惠忠均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组织、施工大项目的工作方法和规章制度。
最终,260台钻机、5500多名勘探队员经过300多天昼夜不停地奋战,在三塘湖4200平方公里的勘探区完成了63万米的钻探工作量,探明煤炭储量550亿吨;在三塘湖戈壁创下了一次勘探面积最大,一次勘探投入最多,一次“参战”人员、钻机最多,一次文字图件数量最多(提交4个详查、两个勘探地质报告),一次探明资源量最大的全国地质勘探工作“五个第一”纪录,令全国煤田地勘人瞩目。2012年1月22日龙年除夕及6月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一行两次分别来到一六一队和三塘湖施工区,对一六一队2011年在三塘湖开展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给予高度的肯定和称赞。张春贤指出,2011年地质勘探队员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飞沙走石的三塘湖戈壁,取得了重大的地质勘探收获,展现了这支队伍的扎实基础和良好风貌,为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展现了新疆效率,体现了新疆能力。实践证明,新疆煤田地质局一六一煤田地质勘探队是一支能吃苦、打硬仗、有事业心、能征善战的地勘铁军。
狠抓安全,严把质量关
徐惠忠是主管安全生产的副队长,他始终将“安全才能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他认为,抓安全不仅仅是表现在安全生产制度是否齐全,更重要的是安全生产制度的落实情况。工作中,他结合各个区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每周六是三塘湖东部工区安全生产例会,每周日是三塘湖西部工区安全生产例会。东、西两个项目部相距120公里,每到例会时间,徐惠忠便奔波在这两个项目部之间,与勘探队员们现场解决日常工作中出现的违章、违规操作等问题。同时,为把安全生产落实到每个钻机、班组,徐惠忠还建立了队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管理。管理人员每天通过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将三塘湖的生产、安全情况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大队,为三塘湖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安全信息保障。
2011年12月的一天,徐惠忠的胃病又犯了,而凌晨5点一台钻机封孔完毕准备搬家,为了不耽误工期,他忍着疼痛驱车前往指挥,同事们发现他的脸色很难看,都劝他回大队休养。他说:“哪怕是我站在这里,也是对大家的鼓励。”就这样,徐惠忠回到宿舍,吃了点胃药,仍然坚守在三塘湖勘查第一线。每次去钻机检查时,只要发现问题,他都要求钻机查清楚,并且解决好。“小问题不过夜,大问题不过班”,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自治区领导的重托,不辜负全局上下的期望,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三塘湖的勘探任务。
2011年2月26日出工到2012年1月15日,徐惠忠有300天在三塘湖工作。有人问他不想家吗?他说:“从事地勘工作的人更加珍惜亲情,渴望家的温暖,但既然选择了地勘工作,那必然要长年在野外施工,与戈壁做伴,同寂寞聊天,过着天当房、地当床的生活。这是我们的工作性质,也是我们的责任、使命和义务。等到年底收工时,再和家人好好团聚吧!”简单的几句话便道出了一位地勘老兵的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
徐惠忠的父亲已经80多岁了,经常生病住院。徐惠忠没有办法照顾老人,就常给老人打个电话问候问候,并嘱咐妻子每天过去看一看,把老人爱吃的东西准备足或做好带过去,替他多尽尽孝道。2011年3月,徐惠忠的女儿临产,领导和同事们得知这一消息后,都劝他回家看看,但此时正好有两个钻孔深度接近1000米,他深知这正是较劲的时候,如果现在回去了,钻孔要是出了问题会追悔莫及。就这样,一件件事办完,等到徐惠忠第一次看到外孙时,孩子已经快3个月了。他不仅亏欠老人和子女,更亏欠妻子,几十年的家务、对老人、子女的责任全都落在妻子一个人身上,妻子无怨无悔,全力支持他的工作,为他分担了很多,让他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他所热爱的事业中去。
300多个日日夜夜,三塘湖的春夏秋冬见证了徐惠忠和5000多名地勘队员的辛劳和付出,完工的1000多个钻孔见证了煤田地质勘探队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和献身煤田地质勘探事业无上光荣的崇高信念。
当三塘湖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时,工作40多年的徐惠忠感慨万千,他说:“在三塘湖克服了多少困难,只有自己最清楚,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所有人都未曾退缩过,真正体现了新疆煤田地质勘探人的精神风貌和行业精神,历史必将会在三塘湖这页上重重写下一笔。”
老骥伏枥,引入煤层气勘查技术
随着自治区《新疆煤层气勘查开发利用(2011-2020年)实施方案》获国家能源局批准,新疆煤层气开发利用正式开始向产业化发展。一六一队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促进煤田地质勘探事业创新、拓展勘探领域、惠及民生的发展机遇,决定在原先地勘工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涉足煤层气勘探领域。
一六一队决定组建煤层气施工钻机,学习相关知识,组建煤层气专业队伍,这一重担再一次落到徐惠忠的肩上。经队审批后,他从队内部选拔了勘探骨干组建了煤层气勘查技术学习团队,通过图书、电子资料、聘请专家等方式进行学习。按照他的话来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掌握煤层气勘查技术并逐步达到熟练运用的水平。
截至2014年10月底,在徐惠忠的带领下,一六一队已经完成了10口煤层气井,投入资金超过2000万元;积极参与库车、拜城及阜康白杨河地区煤层气实验区的工作,并且与北京九尊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展开合作,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日常技术工作,同时向中国石油等单位学习他们的技术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的生产管理经验。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摸索,一批年轻的技术骨干迅速得到成长,为一六一队今后在煤层气勘探施工、项目管理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储备基础。
“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徐惠忠就是这样一位地勘老兵,他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而感到无比骄傲。在未来的日子里,徐惠忠将依然坚守着“献身煤田地质事业无上光荣”信念,传承地勘人“三光荣”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坚定“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思想,积极投身到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大进程中,争取多找矿、找好矿、找大矿,坚持做精、做强勘查主业,拓展金属矿、灾害地质和煤层气勘查领域,科学谋划,为不断提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