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地矿局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李鸿睿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曾强红 发布时间:2015-06-25

雄鹰在蓝天下盘旋,健儿在高原上勘探。高原缺氧,但丝毫不缺责任与担当。勘查金矿,青春一如金子般闪光。大水金矿寻规律,工程见矿突飞猛进,两年探得13吨;加甘滩上战犹酣,综合找矿斩棘披荆,新增黄金百余吨。他和伙伴们续写着甘南草原上的地质史诗《格萨尔王》,九曲黄河为之柔肠百结,聚也依依,别也依依……群峰之巅,“鸿”鹄展翅高飞;盛世之中,才俊方显智“睿”。

——题记

他运用新勘查思路主持大水金矿工作,任期两年累计新增金资源量13余吨;他与同事完成的夏河县加甘滩金矿详查项目,地质找矿获得重大突破,两年新增金资源量逾百吨,荣获2014年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他与同事完成的西藏墨脱幅、藏北吐错幅等5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填补了我国青藏高原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的空白;他提出的“两期三组”断裂控矿理论,为大水金矿勘查指明了方向。他就是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副总工程师、矿山勘查部主任,甘肃省地矿局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李鸿睿。

尽心竭力 攻坚克难

李鸿睿1997年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奋战在艰苦的野外一线。在西藏高原1∶25万墨脱幅区域地质调查中,李鸿睿和同伴“打游击”28天。墨脱地质背景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各种山地灾害频发。工作中,他们饿了啃一口方便面,渴了喝一口山泉水;晚上睡在简易的帐篷中,遭蚊虫虰咬是常有的事;在翻越著名的中印边界附近的蚂蟥山时,他被十几条蚂蟥叮在一个伤口吸血,等到发现时蚂蟥已吸饱了血,但他的伤口却流血不止,同事用草木灰压覆2小时才止血。在藏北区调当中,李鸿睿和他的伙伴们每天面临着新的环境。藏北冻土层发育,陷车时有发生,挖车便成了调查小组的日常任务,最长的一次挖车时间居然达到40天。在没有工具的情况下,李鸿睿硬是和调查组的几位同事用洗脸盆端石头,在藏北修出了一条近1千米的路。过程尽管很艰苦,但这一切对李鸿睿来说如同家常便饭,他从不叫苦叫累,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圆满完成任务。

长期艰苦的野外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使李鸿睿变得坚韧,也使他成长得更快。他担任甘肃省地矿局三勘院矿山勘查部主任后,短期内便熟悉了大水金矿探、采矿工程,同时对大水金矿控矿的构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对大水金矿脉岩产出特征的细致对比分析,他认为大水金矿脉岩产出严格受放射状断裂系控制,从而提出了“两期三组”断裂控矿理论,为大水金矿的勘查理出了思路,为以后的工程布置提供了理论依据。依据断裂构造控矿规律,他大胆进行了大规模工程验证,工程见矿率大幅提升,也证实了“两期三组”断裂系统对大水金矿矿体定位起到直接控制作用。2013年,大水金矿新增金资源量5吨,2014年新增金资源量8吨,为大水金矿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勇担责任 争创一流

从初出校门的青涩学子,成长为一名地质行业的找矿功臣,除了踏踏实实的工作,还与他数十年来谦虚好学、不断积累有关。无论工作多繁忙,他都未曾放松过学习,他利用一切时间向周围的前辈、领导、专家、技术骨干学,向实践、书本学。他每天坚持记工作笔记和学习笔记,如今,他的各种笔记已有厚厚的10余本。李鸿睿不断地经历着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过程,这个过程使他的业务能力达到质的飞跃。

2009年,李鸿睿担任了5·12汶川地震后陇南市武都区-文县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项目工作,工期仅有一年。情系灾区的李鸿睿出院不足1周便带领分队出发,进驻十分偏僻的文县刘家坪。李鸿睿以坚强的毅力克服手术后的虚弱,带领18人的队伍,于当年的3月~10月圆满完成了项目组设计的各项工作任务,获得了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的好评,项目验收获优秀。

2010年~2012年,他主持甘肃省地矿局三勘院矿业公司地质技术工作,完成了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项目近50项,主持西藏矿调项目的招标工作,一举为该院在西藏中标两个1∶5万矿调项目。

2012年,李鸿睿担任甘肃省地矿局三勘院副总工程师、矿山勘查部主任后,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大水金矿的探矿、采矿工作当中。他带领矿山勘查部立足大水金矿,拓宽服务领域,在商业性地质勘查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积极进取 开拓创新

李鸿睿在工作中思路灵活、善于创新。2012年,由于长期的勘查开发,大水金矿勘查地表钻因深度太大、成本高、施工风险大,硐探工程探采矛盾突出,勘查一时陷入了困境。李鸿睿经过细致调研、测算,改变以往勘查工作以地表钻探和坑道为主的传统勘查技术方法,变为以坑内钻探工程为主,坑道为辅的勘查技术方法,大量施工坑内钻探工程,坑内钻探工作量由2012年的3550米增加至2014年的近2万米。

李鸿睿所在的矿山勘查部不仅在地质找矿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且还为甘肃省地矿局三勘院增效创收做出了突出贡献。2013年,他领导的矿山勘查部实现总收入4410万元,比上年度增长50%,利润1100万元;2014年,实现总收入10784万元,利润1700万元,比2013年增长240%,收入总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均实现产值250万元,人均利润近50万元,为甘肃地勘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先后获得了甘肃省青年地质科技奖,甘肃省地矿局“地质勘查”三等奖,多次荣获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勘查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

面对近日获得甘肃省地矿局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的殊荣,李鸿睿说:“任何一点成果的取得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长期学习、实践、磨炼、坚持、积累的结果。”

笔者从李鸿睿身上看到了“三光荣”精神在传承与弘扬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只有具备金子般品质的人,才能成就金光闪闪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