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蒋庄煤矿选煤厂,有一位“首创达人”,他28年如一日,在选煤行业中奋进扬帆、破难前行,用安全高效创造佳绩,用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他就是蒋庄煤矿选煤厂智能化建设领航人褚衍静。
“我们搞智能化建设,就是要把职工从脏、苦、累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降低劳动强度,给职工营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担任选煤厂厂长以来,褚衍静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解决现场安全隐患“金钥匙”。
在储装运系统升级改造中,褚衍静与技术人员研究最佳设计方案。
选煤厂实施重介浮选工艺改造之后,浮选司机成了职工谈之色变的岗位,不仅作业现场弥漫着难闻的浮选药剂气味,而且操作者要在浮选机间反复检查,频繁在三台预处理器间上下平台铁梯,一个班下来浮选司机们“苦不堪言”。为了解开这个难题,2018年他牵头成立攻了关小组,聚焦现场难点,以“让职工坐下来,让信息动起来”为课题,实施了“浮选远程定量自动加药”创新改造。他通过采取流量+浓度+计量隔膜泵方法,解决了浮选加药自动化控制,浮选加药实现“触屏控制”;2019年,他又探索实施以浮选尾矿矿浆AI识别技术为核心的浮选机远程控制改造,这两项科技攻关降低了浮选药耗,使浮选产率稳步提升,创造经济效益300余万元。职工的工作场所也从现场转移到了干净明亮的操作室内,让全体职工体会到智能化升级带给自己的切身利好。
他带领创新团队研发的“浮选尾矿矿浆灰度的AI视觉识别系统”也已经申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由此,蒋庄煤矿选煤厂成为了矿区浮选智能化控制的领先者。
秉承“越简单,越高效”的原则,在他的带领下,“智慧驱动”代替了“汗水驱动”,职工的劳动强度与工作环境逐步向好。过去,选煤厂面临着储装运这个老大难问题,精煤落地存储不符合环保生产需求,铲车装车不仅工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燃油费用还高,加之单一运输线、系统灵活性不足,导致整个生产环节至少需要配备五六名工作人员,不仅耗费人力,还浪费了大量物力。为了实现高效、快速发运精煤,他主导完成了“选煤厂智能储装运系统建设”,全系统20多台设备实现了“1人1站”式装车作业,打造了一条“百秒装车作业线”,平均4小时就可完成2000吨位装船任务,提升发运灵活性,解决了地销小客户单指标发运的煤质难题,夯实了集团公司煤场综合治理及环保工作基础,使选煤厂储装运系统的智能化作业程度在矿区居于首位。
在他的带领下,选煤厂先后完成了“压滤系统一键启停”“重介浮选系统煤泥水自平衡控制”“火车智能车号识别及远程操作”“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等创新改造30余项,3年有效控员159人;探索的《智能化选煤手段下“全能型”员工培训体系的构建》荣获山东省煤炭行业企业2018年度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等奖,实现了全厂区设备“无人值守、专人巡检”目标,真正做到控员提效、精工高效。在他的倡导下,原煤系统完成了“井口防窜仓改造”、“矸石放仓系统改造”,创新性地研发出了“智能煤矸分选机器人”代替人工手选矸石,目前已开始设备制作,原煤系统智能化建设位列矿区领先地位。
近年来,面对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苛刻要求,他落实集团公司部署,推动“精煤战略”向“精品战略”转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优化生产工艺,调优产品结构,稳定精煤质量。针对现场工艺调整,他提出了“三看一调”管理法则,即一看指标、二看系统、三看现场,调优生产流程;针对煤质管控,他从加强煤质分析预警、严细过程管控、健全考核体系入手,根据矿井原煤煤质信息采取不同的洗选方式,发挥配洗调质优势;他创新开展“设备工艺体检”,实施“中煤工艺系统改造”,使中煤生产率提升0.39%,为矿井创造了新的效益源。近年来,蒋庄煤矿选煤厂圆满完成了精煤生产任务,实现了产销平衡,精煤批次合格率达到了100%,杜绝了煤质纠纷,擦亮了“蒋庄煤”品牌。
“100秒地销装车”“触屏式生产”“浮选AI智能加药”“选矸机器人”……蒋庄煤矿选煤厂正递出一张张崭新的名片,展示着智能化发展的硕果。而在这一张张名片下,也印证着褚衍静立志攻坚破难题,勇于首创敢争先的出彩人生,他本人被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授予2017-2018年度“优质高效选煤厂厂长”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