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窠臼”错成“不落巢臼”
【辨 析】误读致误。窠,音kē,不读cháo。“窠”是象形字,下面是树木,上面是鸟窝。“窠”其实也是巢,但《说文解字》认为两者有位置的不同:“穴中曰窠,树上曰巢。”即洞中做窝是“窠”,树上做窝是“巢”。“窠臼”一词是比喻用法字面意思为动物的窝和舂米的臼,比喻一成不变的老套路、老格式。“不落窠臼”便是能自成一格。窠、巢虽然意思接近,但历来只有“窠臼”,未见“巢臼”。
“不能自已”错成“不能自己”
【辨 析】形似致误。己、已二字,一个不封口,一个半封口,另外还有一个“巳”字全封口,这三个字在字形上十分相近。“己”即自身,在现代汉语中,“自己”是一个常用词,“自已”却是一个文言结构,如果对“已”字没有充分的了解,“不能自已”是很容易写成“不能自己”的。《广韵·止韵》:“已,止也。”《三国志》说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到死才能停止。“兴奋得不能自已”,是指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无法让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从语法角度来说,“不能”是无法修饰“自己”的。
“不胫而走”错成“不径而走”
【辨 析】误解词义致误。“径”义为小路《老子》第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此处的径便是荒山野道。“胫”则指下肢从膝盖到脚跟的部位,即通常说的小腿。成语“不胫而走”是固定结构,不宜随意改变,何况“不胫”要比“不径”更有力度。世间没有路可以走出路来,只要迈动双腿,路便在你的脚下。而没有腿却能飞速奔跑,才是令人惊讶的奇。“不胫而走”正是以此来形容消息传布的迅速和影响的巨大的。
“编纂”错成“编篡”
【辨 析】形似致误。“纂”形符为丝,本义指赤色的丝带。凡丝带皆按一定的规则编织而成,由此引申出编排整理的意思。所谓“编纂”,既可指出版意义上的编辑,也可指写作意义上的撰修。篡,音cuàn,形符为古“私”字。《说文》的解释是:“逆而夺取曰篡。”古代多指臣子夺取君主的地位,也可指为了一己之私利、用作伪手段来改动文件或典。“纂”是中性词,“篡”是贬义词,在感情色彩上不能混为一谈。
“舶来品”错成“泊来品”
【辨 析】误解字义致误。泊、舶,读音均为bó。“舶”从舟,义为大船。旧时从国外进口的物品,多用大船从海上运来,故称舶来品。“泊”从水,本义指浅水,因浅水易停,故“泊”有停靠义,杜甫绝句中便有“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名句。原来仅指停船,在某些方言里也指停车,现“泊车”的说法已呈蔓延之势。泊字的水旁,容易让人联想到海,联想到海上运输,于是“舶来品”误为“泊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