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那些留下回味的人和书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荆 墨 发布时间:2014-12-29

读书可以改变人生,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读书可以改变未来。即将过去的2014年,哪些人和书可以回味?又有哪些人和书值得珍藏呢?本文将以文化背景为参照,从不同侧面撷取其中几位反映了2014年读书文化热点所在的作者和他们的作品,推介给大家。

梁晓声:悲悯底层的理想与担当

现在逛书店总能见到梁晓声的书——1月《中国生存启示录》、3月《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5月《国人辩论的表情》,6月《真历史在民间》、8月《中国人的淡定从何处来》、11月《我相信中国的未来》又大面积地铺开。6本书换了6家出版社,似乎并不多见,想是梁晓声的书十分畅销,每家出版社都来活动,争着分到“一杯羹”,以至于弄得老梁也为难,要多分几家平平怨气。梁晓声一直被当作平民的代言人,他与共和国同龄,用文字见证时代变迁。无论是回望过去,还是刻画当代,他都悲悯底层命运,笔指官僚权贵秉持道义。梁晓声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爱与被爱,需要理想与担当。所以,梁晓声不仅属于一个时代,更属于他生活的一切时代!

严歌苓:关怀小人物的命运

严歌苓是中国当代最高产的女性作家之一。随着《小姨多鹤》、《金陵十三钗》,再到《陆犯焉识》的播出,严歌苓似乎一下子就“火”了,因为这些广为人知的影视剧均改编自她的作品。虽然也有争议,但严歌苓作品走红却是不争的事实。1月《妈阁是座城》,重新回到中国人的生活和情感之中,当代赌徒形象刻画的惊心动魄,触目惊心;7月《老师好美》问世,将目光聚焦中学校园,讲述禁忌之恋;12月《四十九日祭》,竭力展现诸多小人物以鲜血热泪,共同谱写的生命祭歌。严歌苓叙述的魅力,就在于“瞬间的容量和浓度”,小说有一种扩张力,充满了嗅觉、听觉、视觉和高度的敏感。她常常在写小人物的命运,不小心就写出了一个世界的命运。

杨绛:百岁老人高贵的灵魂

7月,杨绛先生迎来了103岁生日。也许谁都没想到,百岁文化老人杨绛会为其长篇小说《洗澡》创作续集。8月,九卷本《杨绛全集》问世,其中就有她为《洗澡》创作的续作《洗澡之后》。这本书的文笔跟《洗澡》一样,简洁爽朗,精致干净,从容淡定,分量满满,读来脆香可口;书中还“保全了这份纯洁的友情,也给读者看到了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杨绛最喜欢的名言是:“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俭朴、为人低调。她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旧式的柜子、桌子,室内虽无昂贵的摆设,但却有着浓浓书香。杨绛说:“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老人的低调,隐含了她独特的人生智慧。

汤一介:国学大师的文化坚守

9月,一代国学大师汤一介,在北京去世。作为继季羡林仙逝之后,又一位学术界重量级学者汤一介的远去,让学界乃至广大社会人士,惋惜不已。历史的桥梁或许只有一座,这些学人架起的桥梁却通向不同的世界。4月,习近平主席同汤一介促膝长谈,赞扬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作出了很大贡献。6月,汤一介主持编纂的《儒藏》精华编百册出版。《儒藏》全本将收录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儒学文献3000余种,约10亿字,计划于2025年完成,规模将超《四库全书》。10月出版的《燕南园往事》,成了汤一介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全家合著的唯一一本家庭回忆录。书中文字平实厚重、真挚深情,深厚的亲情和时代烙印下的忧伤溢于言表,令人动容。

莫迪亚诺:当代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

10月,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当代法国最有才华的作家”莫迪亚诺,以表彰他“唤醒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和揭露了对人类生活的占领”。莫迪亚诺是个安静的人,不爱说话。他常常通过寻找、调查、回忆和探索,将视野转回到从前的岁月,描写“消逝”的过去,其代表作《暗店街》、《环城大道》以及《青春咖啡馆》等早已被译成中文,并早在中国文化界、文学界赢得声誉,甚至影响了王小波、王朔等一代中国作家。他的风格,继承了法语文学一直以来的诙谐幽默,文字中承载着哲学的追问、社会的反思和小说形式的创新。我们从他身上,除了要学习他的语言风格、思想主题以及结构外,更要学习他作品之外的东西,如作家要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家园。

张嘉佳:作家富豪榜新首富

12月20日,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34岁的张嘉佳以1950万元的收入,成为中国作家新首富。张嘉佳是2014年书市最大的黑马,他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已经销售了近300万册。这个卖过小龙虾的南京作家,毫无疑问是2014年度最畅销的作家。张嘉佳被称为“微博上最会讲故事的人”,他的“睡前故事”系列,总阅读量超过14亿次,创造了时代的奇迹。张嘉佳讲述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爱情故事,有念念不忘的美好,有爱而不得的疼痛,有生离死别的遗憾,有一再错过的宿命,也有喧嚣之后的回归和温暖。每一分钟,都有人在故事里看到自己。其中的一篇《摆渡人》还被王家卫看中,将改编成电影,而张嘉佳担任编剧。是什么造就了张嘉佳作品的超级畅销,至今让业内人士困惑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