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参加音乐选秀的人都会说,自己有一个关于音乐的梦想,而选秀的赛场就是他们实现梦想的舞台。每当我在电视上看到选手这样激动的表述,不论他们是真情流露还是作秀,我总会感觉有一种触动。因为我也有过关于音乐的梦想。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最喜欢的课是音乐课,而且总是踊跃参加各种文艺活动。那还是处在文革时期,学校里组织了文艺宣传队,我竟然被选中了。那样就可以每天唱歌了,我别提多高兴了。但参加后我才发现,宣传队很少唱歌,却总是演样板戏。由于我是最小的队员,在样板戏里总是被安排演非常简单的角色,别说唱了,有时连一个台词都没有。后来粉碎“四人帮”,并恢复高考,学习一下子忙碌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谁还有工夫去唱歌呢?而且上天似乎和我开了一个玩笑,虽然我从小喜欢唱歌,但在发育变声后,我那清脆的童声嗓音没有了,代之的是无比沙哑的声音。这彻底让我与唱歌byebye了。长大工作后听了一些流行歌手特别是摇滚歌手的演唱,我才知道,原来我这样的嗓子也可以当明星的。当然这是后话。
上大学以后,我买了个小收音机,最主要的是找广播里面的音乐节目听。那时正是文艺作品百花齐放的时代,收音机里经常播放蒋大为、关贵敏、李谷一、苏小明等歌唱家的歌曲。记得晚上9点45分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有个音乐欣赏类节目,每到这时,我就打开收音机和室友们一起欣赏。这便是我大学时代最主要的音乐欣赏活动。此外,我还从助学金里挤出钱来订阅了杂志《歌曲》,一本32开的小册子。从中我认识了王立平、谷建芬等作曲家。
这里要说的是,在收音机里很少听到古典音乐,即使有时音乐栏目也介绍,但由于节目时间的限制,也不可能欣赏完整的作品,加之收单机的音质所限,使我没有对古典音乐产生浓厚兴趣。
而我对古典音乐的热爱,要缘于我的第一款随身听。那是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花钱买的第一件“奢侈”品。卖给我随身听的店老板送我了一盘磁带,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欢乐颂》。当那著名的“敲门声”从随身听的耳机中喷薄而出的时候,我的心一下子被震撼了。从此以后,古典音乐便一直伴随着我的生活。
我一直以为听音乐是一件简单的事,并把它看作是生活中轻松与美好的一部分。但当我爱上古典音乐以后,我才知道原来听音乐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特别是欣赏古典音乐,与听流行歌曲完全不是一回事。看似那些乐器的音符随着空气的振动飞进你的耳窝,而要做一个真正的听者,是需要打开自己的心路,让这些音符变作心灵的营养,自然地流进你的心里。当你干涸的心被滋润以后,你还要允许她从你的心里翩翩飞出,带着你飞向很远的地方。这时候,那些无形的绑在你心头的结,会被音乐一一解开,你会感觉你的心像长了翅膀,从虚无之蛹中破茧而出。
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上天真的是公平伟大的,他没有赐予我从事音乐的天赋,但却赐予了我对音乐的痴迷,让我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从音乐那里获得感悟,并且获得精神上的坚实依靠。
所以,当我在感触电视节目中选秀者的音乐梦想时,我并不以自己没有从事音乐事业而感到遗憾。作为一名普通音乐爱好者,音乐给予我的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