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副标题为“From The New World ”,下称《新世界交响曲》)是我最喜欢也最常听的交响曲,没有之一。
《新世界交响曲》是一首催人向上的乐曲。我们不是讲正能量吗?《新世界交响曲》就是一首充满着正能量的乐曲。无论听多少遍,到第四乐章结束时,激昂但却厚重的旋律总是能催人奋进,使人心潮澎湃。而且它旋律优美,音乐的无限美感给人们带来丰富的体验和强烈的感染。交响曲中质朴的情感与沉思的韵味,无不与音乐的美妙旋律联系在一起。
难能可贵的是,德沃夏克的作品朴实无华,这在《新世界交响曲》中充分体现。旋律非常简单,没有任何炫技的成分,不但易学易奏,而且易于上口。稍有乐感的人,只要听上两遍,就会记住里面的旋律,就会不由自主的跟着哼唱。
而让《新世界交响曲》脍炙人口的另一大原因,就是曲中透出的浓浓的思乡情感。这种情感主要在第二乐章中得以表现——
管乐组柔和的和声拉开了夜幕,定音鼓轻击着人们的心灵深处,加了弱音器的小提琴的泣诉声若隐若现的从夜色深处飘来……让人们洒下无限的思乡情、怀亲泪。这时,英国管独奏,唱出那让人心生无限感动的著名旋律,随之阴郁的和弦再次浮现。由小提琴和英国管交替演绎着思乡的情怀……
可以说,这一乐章是全曲精华所在,也正因为有了这段旋律,这首交响曲才博得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由衷喜爱。第二乐章的主题被后人改编成各种器乐独奏曲,甚至还填上歌词,在许多国家传唱,而歌词内容大多是思念家乡。在中国,这段旋律被改编成《思故乡》,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为人们所熟悉。
这里要说明的是,美国人一直把这首伟大的作品说成是“美国音乐”,原因是这是德沃夏克在旅美期间写成的作品。还有,美国人认为曲中多处采用了美国黑人音乐的旋律,而且,正如我说的,这是一首催人向上的正能量作品,美国人自然认为,这种向上的力量是美国精神的精髓所在,也就是说这首曲子代表了美国精神。更主要的,德沃夏克给这首交响曲起的副标题就是“自新世界”,美国人认为,这新世界就是指美国。
果真如此吗?我们看看这首曲子创作前后都发生了什么,就会看出美国人是多么自以为是。
德沃夏克是一位大器晚成的捷克音乐家,他在中年后才以一首《斯拉夫舞曲》声名鹊起。1891年,年届50的他受到美国纽约国家音乐学院创始人萨尔伯夫人的邀请,要他主持音乐学院两年。实际上,德沃夏克开始是不愿去的,但萨尔伯夫人拿出撒手锏——开价年薪15000美元。这是他在布拉格音乐学院当教授年薪的25倍,也远远高出美国其他大学校长的年俸。德沃夏克毕竟也是食人间烟火的凡人,这金钱的诱惑实在让他无法拒绝,于是他便于1892年9月来到了美国。
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会以自己敏锐的音乐嗅觉来发现并汲取当地特有的音乐素材,德沃夏克自然也不例外。他很快发现了黑人音乐旋律的美。他是一位民族主义音乐家,他一向珍视民间音乐的节奏、旋律,因此,对黑人音乐的评价充满了赞美和热情。
来美仅3个月,德沃夏克便开始创作这首交响曲。而且数月便完成了。如此短的时间便写出纯正的美国音乐,这种说法显然是牵强的。实际上,美国是个年轻的国家,当时确实缺乏杰出的音乐家,好不容易有一首伟大的作品在美国国土上问世并首演,美国人便迫不及待地把它强行归于自己名下。为了证明他们是正确的,美国的媒体和音乐评论者对《e小调第九交响曲》妄加穿凿,刻意作出曲解分析,硬要说音乐素材取自于美国黑人音乐。对此,德沃夏克本人予以坚决反对。他说:“我没有使用过任何一个黑人或印第安人旋律,我只是在作品中写了体现印第安音乐特色的自己的主题。我用现代节奏、和声、对位和乐队音色的一切手段来发展他们。”
但为什么要给这首曲子起名为“自新世界”呢?原来,这是萨尔伯夫人要求的。正所谓“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德沃夏克拿了人家那么高的薪水,这点要求还是可以满足的。再说了,“新世界”是个中性得不能再中性的词汇,谁说就只是指美国呢?
实际上,无论在什么地方,英国也好,美国也好,德沃夏克都没有忘记自己是捷克人,他具有浓厚的捷克人的气质。他的音乐不论是在英国写的还是在美国写的,都是捷克音乐。他是不会去写一部“美国交响曲”的。
德沃夏克虽然喜欢美国的活力,但也许对美国人的自大无法释怀,因此他在旅居美国两年半后就坚决拒绝多方挽留。这次,再多的金钱也没有挡住他回到家乡波希米亚(捷克)的脚步。
然而,不管德沃夏克如何不愿意,美国人还是把《新世界交响曲》当作美国交响乐的基石。美国的交响乐团在世界各地演出时,演奏最多的就是这部交响曲。
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e小调第九交响曲》的副标题按正常翻译成汉语应该是“自新世界”,但在中国却一般称其为“自新大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1954年,在德沃夏克逝世5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德沃夏克确定为当年的世界文化名人予以纪念,中国也响应号召,决定演出《e小调第九交响曲》。当时,中国志愿军刚在朝鲜与美军作战,虽然1954年时战争已经结束,但美国仍然是中国人民眼中的世界头号敌人。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常用“新社会”、“旧社会”、“新世界”、“旧世界”来作对比,忆苦思甜。而德沃夏克这部作品的副题如果直译成“新世界”,就很有美化美国之嫌。于是,主事者便搞了个文字游戏,将副题翻译为“自新大陆”。这样,“新大陆交响曲”这个名称便在中国流传下来。
其实这样改反而抬举了美国。连我们中国人也认为这“新世界”是指美国,可见谬误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