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支老中青相结合、富有才华和敬业精神的作家队伍,这是一支构成了同煤集团文学繁荣发展中坚力量的作家队伍,这是一支在全煤系统都小有名气的作家队伍,他就是——同煤集团作家协会。
同煤集团作家协会是由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文化体育发展中心组织,同煤集团员工自愿参加的群众性文化协会。是同煤广大作家、文学爱好者互相交流思想、传阅作品的一个阵地,是推动同煤文学事业向前发展的一个平台。
多年来,同煤作家协会不断发展与壮大。“同煤作协现有会员120名,其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7名,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53名,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36名。”同煤作协副主席闫桂花介绍说,“2016年8月,同煤作协向山西省作协推荐黄静泉、陈年的小说参评2013~2015年度‘赵树理文学奖’。当年11月上旬,入围名单公布,同煤两位作家的4部作品全部入围。其中,短篇小说类,陈年的《九层塔》排名第一,黄静泉的《雪猫》排名第三;中篇小说类,黄静泉的《地层深处》排名第二,陈年的《人鱼》排名第五。终评结束,《雪猫》获奖。”
“对这块土地,总是怀着报恩的心来写他”
“大同煤矿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对这块土地,我们总是怀着报恩的心态来写他。”黄静泉是土生土长的同煤作家,对于写作他和大多数同煤作家一样。
“1982年前后开始写,那时候也不懂写作,也就是沾点边儿。1985年前后开始正式写小说,其实也不太懂小说。当时状态还是不错的,没文化,但有胆子。”那时候,黄静泉的作品主要投往山西的《火花》、《黄河》、《山西文学》等文学刊物。
2005年,黄静泉写了一篇小说叫《傻子和狗和驴》。小说写好后,黄静泉就用信封装着寄给了《黄河》杂志社。“当时没有太重视,但《黄河》杂志总编看了小说后立刻给我打来电话,说马上就用这篇小说。他们把已经排好版的别人的一篇小说撤了下来,换上我的。”黄静泉说。从那以后,黄静泉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每年在省部级以上刊物都能发六七篇10多万字的小说。
黄静泉写作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同煤的每一个单位我们都去过,我采访了好多矿工、家属,他们的事都积攒在我的‘肚子’里。”黄静泉说。
煤矿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不仅仅是井下多么危险,事故多么可怕。黄静泉说:“以往许多人写小说,都是写井下如何危险什么的,我觉得这些都是在表面浮着的东西。煤矿人有煤矿人的人情事理,煤矿人有煤矿人的生活,煤矿人有煤矿人的感情,我更注重写煤矿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同煤矿为新中国建设贡献了大量煤炭,也贡献了大量精神财富。在这块土地上,这么多年来,生活的人和发生的事,你写出来,是很厚重的东西。只要理解它,把握好它,写好它,人们看了一定会感动,一定会对大同煤矿有进一步的了解。”黄静泉说。
“难也要坚持,因为咱爱好写作”
黄静泉的创作,总让人感到一种身为煤矿作家的使命感,但还有许多人的创作,仅仅是因为爱好。
同煤集团云冈矿退休职工关平说自己是个没出息的文学爱好者。“没有很大的追求,就是喜欢,就是想做一做。”他说:“我当初的想法是,把我经历过的事情用文学来做一个表达。现在看来,我的目的达到了,我想写写我11年的插队生活,写写我的母亲,再写写我们矿山的小人物、小事情,这些我好像都做到了,每一方面都有那么一点儿东西。”
李栋是晋华宫矿一名普通井下工人,“在无聊的时候,我就写点诗。但看看《诗刊》,又觉得咱写的不是诗,咱水平不够。可还是得写,我就是爱好这个。”他写东西不为发表,但他的作品常常被同煤集团的文学期刊《同煤文艺》选中。
像他们一样,因为爱好而走上写作道路的人在同煤集团还有很多。从口泉沟走出的作家还有刘俊、刘云生、刘增元、黄中文等,从云冈沟走出的作家有张瑞平、刘湘纤、任和、关平、张智等,他们的赤诚,他们的执着,让多少人受他们的影响与感染热爱了文学。作为土生土长的同煤作家,他们所生活的地域文化是他们文学创作的最好养分。
“这是一个让人尊敬的群体”
“这是一个让人尊敬的群体”。同煤集团文体发展中心主任杨占先从2011年开始和作家们打交道,他说:“同煤集团出现了许多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力的作家,如张枚同、程琪、夏榆等。他们为同煤集团乃至煤炭行业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企业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让他们施展才华。”
同煤作协在帮助同煤作家成长的过程中做了许多努力。闫桂花说:“2016年,同煤集团作协与《同煤日报》副刊《乌金》开展选稿合作。从2016年2月12日起,《乌金》副刊推介了张枚同、程琪、刘云生、黄静泉、刘俊、陈年等11名同煤本土作家,还发表了20余名作者的作品,共7.8万字。同煤作协积极与媒体合作,多渠道推荐作家作品。我们与同煤电视台进行创新合作,作协创作部负责栏目稿件的组稿及编辑工作,电视台负责配音配像,在每日文化频道播出,首播在当日下午4点,重播在次日上午11点……”
下一步,同煤集团将开展文化志愿服务走基层活动,主题就是“走基层写矿工”。“同煤作家要深入同煤的方方面面,去了解我们的工人,走近我们的矿工。我们同煤有许多优秀的干部、职工,把他们的事迹挖掘出来,他们身上有感人的故事。”杨占先说,“作为一名煤矿作家,如果不能给煤矿留下一些东西,还是有遗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