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其书望其人

——读《君子不器:半部论语品一生》有感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张阳 发布时间:2019-10-21

记得我的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魏崇新曾经说过,“搞学术研究一定要研究大家和经典,要有攀登学术高峰的自信和勇气。”因此,刚从张传玖前辈手中接过其大作《君子不器:半部论语品一生》时候,很激动,也很期待。

学术研究上有“照着讲”和“接着讲”的说法。几千年来,对《论语》的考订、注疏、解读的著作和文章不知凡几,集大成者也是层出不穷。因此,想要有所标新立异很难。难能可贵的是,张传玖的这本著作可以说是做到了创新,既能“照着讲”,也能“接着讲”。

就“照着讲”来说,以书中分析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例而言,文中总结了前人对“少者怀之”的两种解读,即年轻人应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年轻一代都能得到关爱。此番种种,不胜枚举。其实,在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中,对于可以有多种解读的论语章句都已详细备注。不难看出,张传玖是下了一番苦功夫了解到了并熟稔于心的。此外,作者对于论语中一些可能会引起误解的章句也是循前辈学者观点而极力澄清,如对“老而不死是为贼”一句的理解,作者也大声呼吁,对其理解不可断章取义,而要回到语境中间去。与张传玖交谈过程中,其对自己著作的定性是“解读论语的哲理性散文”。可以说,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他在书中再次对这些误解纠偏,可以说比古之故纸堆则有着更多的社会意义和普及作用,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就“接着讲”而言,书中处处体现出作者的思考和见解,每每读到,让人拍案叫绝。如作者对“君子不器”的解读有五种。其中“君子不能像器物那样推一下才动一下,应该具有主观能动性”、“君子不能像器物那样只有有限用途,囿于一技之长”、“君子不应像器物那样仅有一定容量,而应海纳百川”三中解读颇为新颖,道前人所不能道。

再如张传玖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解读,可以说他提出了一个在《论语》研究上有重大意义的观点也不为过。他在书中解读认为,“孔子是人不是神,也娶妻生子,虽大任在肩,但家里的琐事也不可能风平浪静,或与夫人起了矛盾,或与几个男士一起闲聊发了一句牢骚也是可能的。”可以说张传玖的这种观点背后有着一个巨大的学术研究方法。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张洪波曾在其《<红楼梦>的现代阐释:以“事体情理”观为核心》一书中便尖锐批判:“强大的史学传统和已成惯性的史学阐释、阅读语境下的《红楼梦》研究中,出现以‘实录’取代‘虚构’、以‘本事’取代‘故事’、以‘文献’取代‘文学’的史学阐释倾向”。其实,何止是《红楼梦》如此,这也是古代文学研究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或者说问题。那么,《论语》的研究是否也可以“事体情理”观为核心呢?可以说,张传玖的解读便是一种可贵的尝试和突破。他的解读合乎“情理”,将论语解读推向了“写必有情理之真”的新高度。因此说,他关于《论语》的入思方式和现代阐释颇具方法论意义。

此外,读其此书,有两点明显特点:

一是深深感觉这其中凝结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教诲和爱。张传玖从孔夫子这儿汲取育儿的智慧。其中,将近有一大半的篇幅讲到他是如何用《论语》中的章句要求孩子的,读来令人感动。同时,张传玖对自己也是“君子”与“仁人”要求,做到言传身教。在《论语》中,“君子”一词共频繁出现107次。孔子强调的“君子”不是指高贵的身份地位,而是指高尚的品德。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讲的都是对于君子的高标准的道德层面的要求。张传玖是我的老乡,也与我共事多年,通过我对他的了解,可以毫不恭维地说,他是以孔夫子提的这些君子要求来约束自己的。

二是书中洋溢着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担当。君子学习的目的是要为社会做出应尽的义务,“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集解》解释这句话为:“君子为儒将以明道,小人为儒则矜其名。”所以君子学习不是仅仅获得虚荣的名声,而是以所学为本领来匡扶社会正义。张传玖在书中几乎在每篇的最后一段都会引申到对社会问题的看法,颇为深刻,令人警醒。他也在用自己的一己之力表达对这个社会的关切。在张传玖的办公室,与他讨论此书时,我偶然发现他穿的背心很是残旧,甚至有几个洞。可外人哪里知道,过去一年,他通过公益活动已捐款近10万元。说他是一个忧道不忧贫的君子,名副其实。

可以看出,张传玖在对《论语》的反复探讨中,探寻着人生的理想和自己的文化人格,对于人生价值也进行了自觉理性的思考。□

作者简介:张阳,1991年生,安徽人。作品见于《蚌埠学院学报》《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等高校学报。现供职于中国自然资源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