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向阳的温度敬畏奋斗的人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安江雷 发布时间:2020-01-06

日暮天涯,洗尽铅华,时光才会呈现出夕阳的唯美;繁华落尽,去留无意,岁月才能展现出生命的精彩。回忆过往,无论命运给予我们多么平凡的人生,我们依旧有充足的理由,为我们曾经为之拼搏与奋斗过的岁月而自豪!谨以此文献给在这平凡世界里,那些怀揣梦想,平凡却不平庸的人们。

——题记

在漫长历史的演变里,历经地壳运动、流水蚀割、风吹日晒,曾经森林覆盖草木茂盛的丰美之地,逐渐形成了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黄土高原。千百年来,在这贫瘠而又荒凉的黄土高原上,无私的土地以她仅有的乳汁哺育了勤劳勇敢、坚毅顽强的陕北百姓,滋生和演绎出辉煌灿烂的陕北文化,由此也让历代的文人墨客在这片土地上叙写了一部部不朽而又经典的文学巨著。在这浩如烟海的古今载籍里,也许是不期而遇的缘分,让我与路遥先生的文字不期而遇,故事也由此开始,那个平凡的世界,缓缓而来,浮现在眼前。

路遥先生曾说“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这里的事业对他而言,一定就是写作。其实在《平凡的世界》问世之前,路遥先生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对外人来说,先生那时也许已经抵达了生命中最为辉煌的时刻。但对他自己而言,他坚信这不是他人生的顶点,他的文学远征之路还会继续,届时一定不是尾随着创作者的队伍领奖,那一定是文学丰碑里一部不朽之作。源于那份初恋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先生克服病痛的折磨,苦难的打击,日夜的颠倒,历经6年的艰辛创作,最终在他生命最后的时间里向世人呈现了这部百万文字的经典之作——《平凡的世界》。

第三届矛盾文学奖评选过程中,在数百部文学作品里,《平凡的世界》以榜首的位置直抵中国当代文学最高峰,被评论界公认为是一部具有内在魄力,具有博大恢宏的史诗般现实主义力作。小说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深入地刻画了近百名各阶层的普通人的生活与爱情、挫折与追求、艰苦与奋斗;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小说出版至今,历经30年的时间考验以及千万读者的口碑相传,成为了改变千万青年命运的不朽经典,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

古今中外,但凡称其为大家的作者,亦或谓之为经典的巨著,其创作历程,非亲身体验鲜有人能够懂得。在创作《平凡的世界》过程中,路遥先生也曾悲哀地想过,他之所以如此急切而紧迫地投身在小说的创作中,心里正是担心某种突如其来的变异亦或是某种不可预测的惊恐,生怕重蹈先辈们的覆辙。为了顺利地完成著作,他放弃了常人的生活,带着时间的紧迫之感,深入矿区体验底层劳动者的工作;带着对生活的深沉爱意,伏案窗前完成生命最后的传奇。42年悲壮的生命历程,在生于此长于此亦死于此的这片土地上,看似回到了原点,实则留下了不朽的经典。

春夏秋冬的四季演变,祸福旦夕的跌宕人生。生活在这个变化的世界里,有喜悦就会有忧愁,有人喜欢就会有人厌烦。文学作品亦是如此,曾经看到过些许文章,评述的便是《平凡的世界》,褒贬不一各有说辞。我不去评价他人的论述,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看待问题出发点和关注度各不相同。虽然小说中有些故事情节及人物刻画也有差强人意之处,但是此刻我想表达另一种心声:符合自己的阅读品味,启迪读者的真善之美,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心系人民的家国情怀……就值得细细品读慢慢回味,至于书籍的文学价值,时间会客观地给万千读者一个公正的答案!

故事的开始:“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惊蛰之日万物醒,花红柳绿都是情,就节气而言,惊蛰后天气逐渐回暖,春耕的季节即将到来。此刻陕北高原那片土地,细雨中夹带着些许的雪花,漫长的冬天看来将要过去,但是温暖的春天仍旧远远没有到来。倘若进一步思考,那个年代何止是陕北高原那片土地的“春天”没有到来呢,实则是整个国家的“春天”依旧没有到来。但是这同时也预示着,真正温暖的“春天”终究会到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时代变革即将拉开序幕。

整部小说通过对各阶层普通人物的描写和叙述,让我真切看到那些平凡却不平庸的奋斗人生。无论是一路坎坷的少平还是出身良好的晓霞;无论是生为农民的孙玉厚还是身为工人的王世才亦或是为官一方的田福军,他们一生都追寻着向阳的温度,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生活的磨盘多么沉重,从事的工作多么艰辛,少平都没有放弃前进的脚步与奋斗的品质;尽管家庭条件着实优越,晓霞依然靠自身的才华找到心仪的工作,面对汹涌的洪水也不曾放弃真善之美,虽失去了青春的生命却留下了高贵的品质;孙玉厚一位地地道道的平民百姓,虽没有为儿女提供殷实的物质条件,但培养了儿女朴实善良的精神品质,纵使岁月的重担压弯了他的身躯,他依旧甘愿成为儿女成长的土壤;王世才身为班长也是一位父亲,无论矿井下的工作多么辛苦,每天醒来看到妻子、孩子笑脸,还会义无反顾地跳上生活的战车,扛起肩上那份担子;一心为公、全心为民的党员干部田福军,他从来不担心自己的政治道路是否正确,因为他清楚他心里想的是人、民装的是百姓,他的理想不是升官发财而是让老百姓手里的黑面馍馍变为白面馍馍……尽管他们从事着不同的工作,面对着不同的生活磨难,但是他们相似的精神品质,是你我前进的榜样。

当然有榜样就会有对比,如此才能更加衬托和体现人世间真善之美。自私自利喜欢阿谀奉承的马顺,忘却了亲情可贵,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终究得不到别人的尊敬;不安于现状,喜欢走南闯北的王满银,年轻时很少承担丈夫的责任与父亲的义务,小说的最后还好能够幡然醒悟,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此类例子比比皆是,并不是谁都能够良心发现;对事业拥有极端的热爱却缺乏了自己的思考的孙玉亭,坚定不移地执行上级政策却忽视了柴米油盐的百姓生活,着实可悲亦可怜。

爱情故事描写在这部小说中也占据着突出的位置。最是感动于少安的青春爱情,年少时每每阅读到那些文字,无不为书中的人物与故事而难受落泪。家境的辛酸让少安放弃了学业生涯,成长的轨迹由此而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这也注定了往后的岁月少安与润叶再也没有了爱的交集。多年后,纵使是南来北往的鸿雁也仅仅能让我们回忆起曾经他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童年时光吧。人生啊,有多少悲哀与辛酸!不管过往如何,生活还会继续,我们不能停留在原地无知的等待。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尤其是成家立业后,对爱情也有了自己的认知,才渐渐明白书中“爱情应该真正建立在现实生活坚实的基础上……”的真实蕴意,也渐渐地为少安与润叶往后的岁月而感动,爱情与生活的先后次序又有谁能够说清谁主谁次呢?书中对爱情的描写还有许多,少平与晓霞的爱情,田润生和红梅的爱情,金波与不知姓名藏族女孩的恋情,那些纯真难忘的故事,还需喜欢这本书的你我细细品读,静静欣赏。

阅读完作品后记最后一段文字,想起《流浪地球》中那句经典台词“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生活本该如此,凡事都需要争取和奋斗,无论结果如何,哪怕没有收获的指望,只要拼尽全力,就是无悔的岁月,就是不凡的人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测绘工程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