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记挂始终都在

——江西省地矿局902大队走访慰问居住异地退休职工侧记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龚文英 发布时间:2019-08-28

江西省地矿局902大队,是一个被局评为有“突出贡献”的老地质队。成立58年来,一批批曾经奉献地质事业的职工相继离开工作岗位,颐养天年。在全队761名离退休职工中,有320多名退休职工长期远离单位,居住异地,其中70岁以上老人就有149人。

图为慰问组与退休老职工促膝交谈

他们过得还好吗?他们是否惦记着自己熟悉的那个大家庭和工作生活过的红土地?带着这份牵挂和思念,该队离退办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分片区组成慰问组,不顾酷暑炎热,不顾路途劳顿,向着老人们的居住地奔去,向着分散全国各地的老人们的家奔去。

镜头一:湖南临武县黄莲村,92岁高龄的陈选宏,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兵,退休后一直居住在这里。

慰问组一早来到村里,联系上了陈老的大儿子——已退休的陈老师。由于父亲一早就出门了,陈老师就领着慰问组,沿着崎岖的山路,走了近2里路,在村外山坡上的菜地里终于找到了精神矍铄的陈老。老人见到慰问组的同志,开心地跟孩子一样,眼眶一下子湿润了。他激动地拉着慰问组同志的手,反复地说:感谢党、感谢大队,自己也没给大队做什么贡献,大队还这么远来人看我,心里面有点过意不去。

陈老身体硬朗,生活完全自立。大儿子陈老师就住在同村,也盖了宽敞的新屋。但他几次拒绝了大儿子要他去同住的提议,坚持一人住在老屋,也不让儿女们对老屋进行翻修。老人非常健谈,跟慰问组的同志聊着从前的工作,聊着从前的同事,聊着今天的生活。聊到抗美援朝,他还为自己当年因为是公安兵,没能上战场而感到遗憾。看着老人满脸的沧桑,慰问组的同志衷心地祝愿老人晚年幸福安康。

镜头二:湖南郴州,看望大队原总工程师曹恩生、陈曼莉夫妻俩。

曹老1981年至1993年任江西第二物探大队总工,夫人陈曼莉1954年参加地质工作,夫妇二人一同潜心地质工作近40年。曹恩生任总工期间,积极组织物探新方法技术的应用研究,组织了一批有影响的项目,并成立了省内首家“桩基无损检测站”,主持的“江西省瑞昌市武山铜矿外围金属矿地震勘探”“天津市浅层煤成气勘查地震勘探”等项目获原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激震波速效应无损验桩法”“南昌大桥工程地震勘察”等项目获原地矿部科技成果三等奖,还荣获“建局50周年地质事业突出贡献奖”,为大队日后进入商业地质勘查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陈阿姨说,接到大队慰问组要来的电话激动得两晚都睡不着,他们早就盼望着单位来人,现在他们都是80多岁的老人了,一直想回队上看看,但是出门不方便也不安全,如今单位来人了,心中非常感动。他们一直关心着大队的经济发展,记挂着在新余居住的原来的老同事、老邻居们。见到单位上的人,老两口有说不完的话。送慰问组下楼时,只要遇见邻居们,陈阿姨都自豪地告诉大家,这是我们单位的领导和退休办的同志们,特意从江西来看我们,让慰问组的同志内心也泛起阵阵涟漪。

镜头三:萍乡陂田村,走访慰问75岁的欧阳春桃老师傅。

欧阳春桃老师傅及爱人都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每天靠打胰岛素来控制病情,医药费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慰问组细心地告知老人如何去办理慢性病卡,并把单位的医疗管理办法及单位的报销范围给老人做了详细说明,让老人豁然开朗。

再见的时候,老人冒雨站在自家门口的山坡上抹着眼泪,目送着慰问组渐渐远行。

镜头四:湖南双峰县尖石村,走访慰问88岁的曾宪俊老人。

得知慰问组已经到了,曾宪俊老人拄着拐杖走着泥泞崎岖的山间小路,远远地赶来迎接。到曾师傅家坐下后,大队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朱伟忠详细地了解他们平时的生活和身体情况,得知曾师傅老伴因老年痴呆和髌骨粉碎性骨折已经在家躺了3年多,就立即起身前去探望,把大队的慰问送到老人的病榻前,把组织的关怀送到老人的心中。

老一辈地质人把青春年华献给了地质事业。他们舍小家顾大家,902大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江西的地质事业永远不会他们。

此次活动中,大队走访慰问了48名70岁以上的退休职工,妥善解决了河南、河北两名退休职工因质疑相关待遇未被落实而长期困扰的思想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让这些为地质事业奋斗一生的老人思想上得关心、生活上得照顾、精神上得关怀,使其老有所依、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