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5日结束的福建东南2014年春季艺术拍卖品会上,寿山石雕珍品成交率最高。其中,高6.5厘米、重269克的田黄石双子弥勒摆件以977.5万元成交,创下了此次拍卖会单件最高价成交纪录;115克的田黄石秋江泛舟图薄意随形章、73克的田黄石云纹薄意椭圆章、52克的田黄石罗汉薄意摆件,分别以195.5万元、184万元、110.4万元成交。去年福建东南秋拍时,一块重达390克的田黄摆件曾以3680万元成交,令人叹为观止。同等工艺水平、同等质地的田黄作品,当块头更大时,价格不仅是以克数来增加,单克价格也往往是以几倍递增。即便这样,越是精品的田黄人们竞拍的热情就越高。3000多万元的高价仍有人追捧,足见人们对田黄的青睐和疯狂。田黄是寿山石的领头羊,寿山石产自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同一地域的属性使得福建东南每年的拍卖会成为田黄价格走势的风向标。”6月5日,北京国石艺术馆馆长燕爱建向本报记者这样描述了田黄市场的热度。燕爱建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卫视《天下收藏》节目的长期客座嘉宾,也是《国石传奇》系列节目的主讲。他自1992年无意间收藏石头开始,至今已有22年的收藏经历。
江湖地位:拥有众多追随者
燕爱建介绍,中国有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四大国石,四大国石以寿山石为首,而寿山石又以田黄为瞻。“以田黄等为代表的国石,虽然也是石,但完全不同于灵璧石、太湖石等,玩田黄的人和玩灵璧石、太湖石的人是完全不同的石头收藏圈,因为两类石头的价格悬殊太大。有人戏称灵璧石、太湖石等文化为‘白捡文化’,即这类石头相对容易获得,也很有可能在河边就能捡到。而价格极高的田黄则不可能随意捡到。”燕爱建这样描述了田黄在石头收藏圈内的特殊位置。其地位不容小觑。
田黄产自福建省福州市寿山村,据说已有1000多年的开采历史,并被历史上多位帝王所收藏。传说中,有田黄石粉末曾医治好了明朝开元皇帝朱元璋的疥疮,后将田黄列为供品。清朝诸位帝王也是对田黄石宠爱有加,乾隆皇帝就收藏了大量的田黄石,多是田黄印章。最有名的是大块田黄镌成的三链章。咸丰皇帝临终时赐给慈禧的也是一枚田黄印章,上有“同道堂”三字,意喻慈禧与皇后慈安同理军机大事。这些故事传说和历史记载赋予了田黄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也是收藏品通常所应具有的特性。
不仅皇帝喜爱田黄,平民百姓也对田黄情有独钟,燕爱建就曾为了一块田黄精品花去上千万元,以至信用卡都刷爆了。古玩行里为了田黄每天都上演着暗战,北京天坛古玩城的湘湖雅居店主刘泉平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90年代初,关注田黄的人很少,了解这行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当时一位玉石爱好者,无意中得到了一块和田玉和一块田黄,他当时看重的是手中的和田玉,对田黄了解得并不多,只是觉得田黄温润,与和田玉的温润劲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为了确定手中的和田玉,他便请圈内人进行鉴定,当被告之为确实是和田玉时,非常高兴。他很想感谢这位圈内鉴定者,鉴定者顺势指着那块田黄石说道:“我也不要你咨询鉴定费了,你要是感谢我,就把这件小东西送给我吧。”玉石爱好者对这点小要求自然是满口答应,就把那块田黄送给了鉴定者,这还觉得欠了鉴定者一个很大的人情。殊不知,鉴定者早是心里笑开了花,他后来直接坦言:“其实从质地上看,那件田黄小件的价值远超过了刚才鉴定的和田玉,但正因为太喜欢了,所以不能明说喜欢,更不能出高价向对方要,因为一旦这样,对方马上会意识到这是个好东西,更不可能给你了。这样多好,大家都高兴,还不用争得脸红脖子粗。”为了获得一小块田黄,可谓是绞尽脑汁。
中国人喜欢田黄,就连老外也开始喜欢田黄。在近日举行的一次活动中,记者看到赵本山的洋徒弟博比腰间也挂着一件田黄,在记者的要求下,博比颇为得意地展示起他那块田黄的温润,并说起了这块田黄的渊源。
价格行情:一路飙升
据燕爱建介绍,30多年前,福建寿山村的一位石农把一块重达9斤的田黄原石,以十多万元的价格卖给了北京荣宝斋,现在这块田黄石已是无价之宝,被荣宝斋视为镇斋之宝。
2011年10月,在北京亮马河大厦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一块重139克的田黄以125万元的价格起拍,有意竞拍这块田黄的爱好者当时请教燕爱建是否可购入,燕爱建认为价格在150万元至170万元之间完全可以买下,但这位田黄爱好者的妻子则坚决反对,认为如此高的价格就买下这么一小块石头,肯定是被人忽悠了,所以专程几次请教燕爱建,但燕爱建坚持认为自己定的价格区间没有问题,最终这件田黄作品在拍卖会上以248万元成交。在香港,田黄小把件也已创出了2000多万元的拍卖记录。
在我国的古玩市场和拍卖市场上,2012年至2013年期间,田黄石的价格在每克8000元至10000元之间,今年田黄石的市场价格则已经达到了每克1.5万元至2万元之间,收购底价达到了每克1.5万元,可谓是价比黄金的几十倍。据保利和香港佳士得的拍卖记录显示,田黄石的价格已经拍到了每克7万元,而在2012年的拍卖会上,田黄的价格甚至拍到了每克22万元,这样的高价已成为全世界软宝石价格之最,即使是钻石也难以企及,所以田黄被列为目前全世界最贵的石种。
根据我国近几年对田黄艺术品一级和二级市场的调研分析,其艺术品价格正以每年30%~50%的比率上涨,大师级的田黄作品涨幅更大,即使在金融危机、收藏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也都在持续上涨,只是涨幅略低,具有很强的抗跌能力。
燕爱建认为,田黄之所以能有如此好的市场行情,主要原因是田黄的存世量更适合于收藏,量既不是太大,也不是太少,恰到好处。相对田黄,有的收藏品本身存量就很少,那么知道和懂的人也相应很少,持有的人就更少了,这样的收藏品即使历史久远,也很难形成收藏市场。而田黄则完全没有这样的担心,其存量恰到好处,更适合高端收藏。在燕爱建看来,田黄已经开采了1000多年,产量越来越少。随着田黄采掘矿的日渐枯竭,价格还会攀升。虽然现在田黄的价格已经很高了,但仍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收藏理念:用时间换价值
对于田黄的收藏,燕爱建认为应该理性、务实,对于入眼的田黄则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眼到手到”,即看准了就下手购入,否则光想不做不可能获得升值,更不要抱着“捡漏”和“一夜暴富”的心理。不少人收藏或多或少都存有“捡漏”的心理,只关心买到的田黄是否值钱,又升值了多少,很少关注其文化内涵,这种心态最不可取。古玩行内的东西良莠不齐,打眼的事天天发生,即使是古玩城内的一些小摊主,都学了很多古玩知识,非常精明。这些人即使和马未都等大家理论起来也是一套一套的,你如果想从这些人手里“捡漏”根本不现实,所以收藏田黄不要太功利。他坚持认为,现在的收藏没漏可捡,用时间换取价值,即以捂住藏品的时间来换取未来的升值空间,这也是最稳妥的收藏方式。无论当时购买的田黄价格看似多么离谱,在今天看来都已经升值了。
燕爱建之所以有这样的收藏理念,与其经历有很大关系。燕爱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福建第一批先富起来的人。为了帮助朋友周转资金,他从一位朋友手里购买了一批寿山石,其中就有田黄,用一辆小卡车装了十几块。当时的田黄市场远没有现在火爆,价格很低,一共才不到10万元。随后两年,燕爱建又先后花了几万元买进了几批寿山石,但因为一直忙于自己的生意,也没有把田黄当回事,只是放置在那里,虽然也知道田黄升值了,但并没有具体量化的概念。2004年,燕爱建由最初的只是喜欢田黄,开始进入田黄行业,把田黄当成了收藏事业,开始了更为系统化、科学化地运营操作。2005年至2009年,北京翰海拍卖场里的九成国石类拍品均出自燕爱建的“国石馆”,其中田黄占了相当的比例。其后,一些知名拍卖公司都要求燕爱建送拍精品,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自此,燕爱建很少再送拍田黄,他深知再找到同等优质的田黄越来越难了,送拍一件田黄精品就像送走了自己的一个孩子,非常不舍。最终,燕爱建把收集或购买来的更多田黄精品藏于自己的艺术馆里,百看不厌,并痴迷其中。如今,他收藏的一些田黄价格已升至几百万元,甚至有的藏家出价1000多万元想收藏他的一块大田黄,但是他都没有答应。
从收藏难度上看,相对翡翠珠宝,石雕作假的最少,而且在分辨真假难度上,田黄也远低于其他玉种。比如,和田玉和青海料同属一个矿料,细腻程度只有细微差别,有时连经营多年的行家也难免看走眼,鉴定同一块料,持不同观点的人众多。和田玉皮子现在人工做色已能做得非常好了,懂行的人也常常打眼。田黄虽然也有作假,是由其他相似石头来代替田黄,但相对翡翠等其他玉种,作假要少得多,而鉴定难度也小得多,所以更利于收藏。
目前,燕爱建正积极致力于倡导制定田黄石的标准。他认为,没有标准中国这些传统的宝石很难走出国门,更不会得到世界认可,应该像钻石那样制定标准,成为世界级的收藏品,而不是只有中国人自己收藏赏玩。
如今,田黄石被人们一路追捧,并以高价格居首,同时因有着皇家传统的尊重黄而被历代皇帝所钟爱。它既有高价值又富有内涵,所以“石之帝王”的称号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