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玉文化与长城文化相融发展

巨型玉雕“长城”面世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孙自法 发布时间:2019-09-02

经过创作团队历时一年多的精雕细琢,当今世界最大的“长城”主题玉雕作品8月16日在有中国“玉都”之称的辽宁岫岩竣工落成,并将在国庆前夕,作为“镇馆之宝”与新落成的辽宁岫岩雨桐玉文化艺术馆一起对外开放,向海内外观众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玉文化,推广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岫岩玉。中国玉文化界以这一巨型玉雕艺术品,迎接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新闻主角:

融合绵延八千年玉文化、万里长城这两大中华文明传统元素的巨型玉雕“长城”,是在一块单体重达118吨的岫岩玉石原体上进行设计与雕琢而成。该玉料采自岫岩县哈达碑玉石矿,玉石原体为花玉(又称七彩玉)类型,呈不规则形状,长近6.5米、高逾3米、厚近4米,最大周长近17米。与一般花玉含玉量不足30%不同,这块确定雕琢“长城”的巨型玉石“非常神奇”,剖开后发现其含玉量高达98%。

最新落成亮相的巨型玉雕“长城”以明长城为蓝本,采用立体雕、镂空雕、深浮雕、浅浮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技法,运用近实远虚表达手法,创作完成长城山海关、居庸关、雁门关、嘉峪关四大雄关及蜿蜒城墙、烽火台、瞭望台等,并巧用玉石俏色,按照长城从东到西的气候与植被变化,惟妙惟肖地雕刻有枫树、崖柏、塔松、青松等近百种植被,在玉料红、黄、蓝、绿、白、黑等颜色衬托下,突出展现长城的壮观宏伟和气势磅礴。

据介绍,从目前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资料看,拥有八千年雕琢和使用历史的岫岩玉堪称“中华第一玉”。此次由玉雕大师领衔35位玉雕技师团队耗时14个月,将一块巨型岫岩玉石原料设计雕琢为中国乃至世界形体最大的“万里长城”主题玉雕艺术珍品,这代表了当今中国玉雕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准,是博大精深的玉文化与长城文化相融发展的最佳体现,也是中国八千年玉文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据透露,创造一项世界之最的巨型玉雕“长城”,作品及其艺术创作过程已规划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岫岩玉石原体

创作团队

延伸阅读:

岫岩玉,又称岫玉,因产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而得名,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

岫岩玉的颜色繁多,其基本色调可以分为绿色、黄色、白色、黑色、灰色等。岫岩玉是中华玉石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是最早被发现和使用的玉种。从中国最早的玉制品到世界最大的玉制品,以及当代许多被誉为国宝的玉雕精品,都出自岫玉,其质地细腻温润,堪称“天地之灵,华夏奇珍”。

我国对岫岩玉的认识和开发利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如在距今约6800年-7200年的辽宁沈阳新乐文化遗址就出土有用岫岩制作的刻刀。

5000多年前北方红山文化时期,岫岩玉的开发利用更是达到巅峰。考古发现黄河中下游及长江流域等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中,也多有岫岩玉器。在“神玉”时期,岫岩玉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和田玉在商周之际崭露头角,至汉代成了“王玉”时期的宠儿,但岫岩玉在皇家用玉中仍时有踪影。汉代“金缕玉衣”的玉片多是岫岩玉,明定陵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用岫岩玉雕琢,清代是岫岩采掘盛期,清宫遗宝里更有大量精美的岫岩玉艺术品。

20世纪70年代以后,岫岩玉的市场逐渐打开,国内外收藏界、珠宝界等都可见岫岩玉的身影。收藏鉴赏、雕刻品等将岫岩玉再次打造成为市场上的新宠。

岫岩玉物质成分复杂,物理性质、工艺美术特征等亦多有差别,因而它不是一个单一的玉种,通常为蛇纹石、透闪石、蛇纹透闪石。岫岩玉广义上可以分两类,一类是老玉,老玉中的籽料称作河磨玉,属于透闪石玉,其质地朴实、凝重、色泽淡黄偏白,是一种珍贵的璞玉;另一类是岫岩碧玉,其质地坚实而温润,细腻而圆融,多呈绿色至湖水绿,其中以深绿、通透少瑕为珍品。

岫岩玉的产地辽宁岫岩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当地现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42种,其中菱镁石、玉石、理石、滑石、花岗石、硅石量多而质好,享有岫岩“六大宝石”之美誉。其中,菱镁石总储量11亿吨,含镁量47%,储量占世界第二,质量居全国第一;岫岩玉储量和质量均属全国之首,享有中国国石之美誉。

玉雕作品

专家点评:

辽宁岫岩雨桐玉文化艺术馆当天举行竣工发布会,中国玉文化界众多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共同见证世界之最的巨型玉雕长城揭开面纱,并举行专题研讨会,点评其深厚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会长侯彦成指出,从兴隆洼文化到红山文化,岫岩玉奠定了中国八千年玉文化发展的深厚根基,见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和永续发展的光辉历程。最新竣工的玉雕“万里长城”美轮美奂、大气恢弘、巧夺天工,是中国博大精深的玉文化与长城文化相融发展的最佳体现,也是中国八千年玉文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代表了当今中国玉雕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准,堪称当代“岫岩工”的巅峰之作。

著名考古学家、主持满城汉墓发掘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卢兆荫说,满城汉墓出土“金缕玉衣”的用玉就是岫岩玉。从现在看,岫岩玉为最早开采使用的玉料,它是中华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源头之一。这次用岫岩玉雕琢完成巨型“万里长城”作品,对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华玉文化将产生深远影响。

北京大学教授王时麒称,巨型玉雕长城的玉料与鞍山玉佛苑的“玉石王”产自同处,两者可以说是“兄弟”。玉雕长城作品又大又精,艺术效果非常震撼。相比较而言,玉雕长城色彩更丰富,长城设计主题更突出中华民族气魄,其精雕细刻、因材施艺很成功,而且以后几乎不可能再找到这种巨型玉体,因此具有划时代意义。他还呼吁,玉雕长城一定要保留在原产地岫岩,更好推动当地玉文化传承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中国工艺美术行业艺术大师孙立国担纲巨型玉雕长城总雕刻设计,领衔35位玉雕技师及辅助团队历时14个月雕琢完成。他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也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寄托,更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雕刻团队以明长城为蓝本,在创作中充满敬畏之心,力图将每一个细节做到最好。为最大程度地表现长城的磅礴之势,团队不仅组织全体成员赴八达岭长城参观,还前后修改图纸数十次,并根据雕刻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保证了设计和雕刻的科学性、准确性。他还认为,结合玉文化和万里长城这两大中华传统元素的玉雕长城,是岫岩满族自治县历史和岫岩玉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也为岫岩玉在当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玉石分会副秘书长郑青认为,巨型玉雕长城的面世,是对玉石行业重大题材作品的一个突破,也是对岫岩玉雕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为我们提倡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供了一件可以真实感受的实物例证”。

“中国人对玉的喜爱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这种与生俱来的情感更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巨型玉雕长城总监制、辽宁岫岩雨桐玉文化艺术馆馆长佟少强称,自己生在“玉都”,长在“玉都”,对玉更是有一份无以言表的特殊感情。正是从这一份喜玉、爱玉的初心出发,把对玉的爱好发展成自己钟爱的事业,“这份初心,也是‘玉心’”。

身为岫岩人,他深信岫岩玉尤其是河磨玉的品级,未来将更好地保护利用岫岩玉资源、传承弘扬岫岩玉文化、树立打造岫岩玉名片,为后续岫岩玉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同时,通过打造国宝级艺术品玉雕长城,并建成专门的玉文化艺术馆进行陈列展示,以弘扬岫岩玉文化,让更多的人知道岫岩玉、了解岫岩玉、爱上岫岩玉。

巨型玉雕长城总创意策划、中国玉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刘国祥指出,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如果用一种物质代表中华文化,那就是玉。”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对玉情有独钟;在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物质文化中,没有哪一种物质能像玉一样延续近万年而未曾中断。

“玉出东方,圣地岫岩。”他说,从目前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资料看,以兴隆洼文化为例,岫岩玉奠定了中国八千年玉文化发展史的深厚根基;以红山文化玉器为例,岫岩玉见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和永续发展的光辉历程。而长城,既是中华儿女精神力量的源泉与寄托,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和标志。

刘国祥强调,此次竣工落成的巨型玉雕长城促成玉文化与长城“牵手”,对保护、传承与推动岫岩玉与中国玉文化研究,正确引导岫岩玉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