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石头经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老炉子 发布时间:2020-02-11

新年赏石,除了“沉淀”“淘汰”“创新”等共性外,不同群体有不同角度的体会:收藏家有独特的“三个意识”,普通爱好者有自己的“三观”,石商遵循着他们的“三要”。

新年石头经,各具特色。

平安是福 (石种:红碧玉 收藏:袁玉良)

一、收藏家的“三个意识”

曾经,石友、石商是石市“八九点钟的太阳”;现在,观赏石收藏家无可争议地成为石市冉冉升起的“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是属于石友、石商的,更是收藏家的,而最终是收藏家们的。

在石友的汪洋大海中,收藏家已脱颖而出:他们通过“雄厚的资金”,聚集了“批量”的“精品”观赏石,而且仍在“持续”收入精品。

其关键词是:资本+批量精品+持续购藏。

这是高端艺术品持续健康发展的必备因素。何况,他们在观赏石藏玩方面的“三个意识”站位高、眼界广,还很接地气。

1.精品意识

单品精品观赏石跨过“百万元级”已有十多年时间,但单品频繁出现“百万元”成交案例的却是近几年的事,一批收藏家正以雄厚资金批量购进精品观赏石。“块块是肉”的观赏石收藏,反映了收藏家们快速觉醒的精品意识。

2.开放意识

与“私藏”和“窃喜”不同,收藏家们不仅大张旗鼓地“买”,还敞开胸怀地“展”。一个个特色展馆呈现,除了基本的单品观赏石展示,科普性宣传、艺术性展示和文创性研发——众乐乐的开放意识成为收藏家的新“标配”。

3.关爱意识

“学费”,是每一位赏石爱好者入行必交的成长费,即使是收藏家也概莫例外。然而,当收藏家们读完“小学”“中学”“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赏石研究生”文凭后,他们还常常会去购买“小学生级别”的石头。笔者在与一些藏家深入接触和对比分析后,发现他们并非不懂,而是对行业和人有所关爱也。他们有能力也有情愫对行业融入更多的脉脉温情。

二、爱好者的“三观”

与观赏石收藏家和石商不同,这里所说的“爱好者”既没有收藏家的条件,也没有石商以石养石的压力,他们就是纯粹喜欢石头的“票友”,有钱的时候买一些,有时间的时候玩一下。于是,爱好者们也有自己的赏石“三观”。

1.快乐消费观

玩石头是为爱好买力所能及的单,不作增值保值功能的前置设定,买石头是自己众多娱乐性消费之一,“喜欢就好”“快乐就对”,钱花掉了再赚。

2.随时转化观

不强求所收观赏石能保值增值,当它真的超预期增值时,可随时卖掉变现。即使全部卖掉所藏,也和“江湖地位”无关。银子到手,重新再买,如同涅槃,再历赏石人生第二世。

3.随性创作观

“赏石艺术创作”是一个难度极高的活,它不仅对创作者艺术素养、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等有较高的综合性要求,对观赏石素材本身条件也有极高要求。因此,在任何一个艺术领域,会看热闹的、会动口不会动手的远远高于会动手的“创作者”。对于玩票的观赏石爱好者来说,能“创作”出赏石艺术作品就创作,创作到什么程度和高度都无所谓,玩得高兴就好,没有任务,没有压力。

三、石商的“三要”

做个好石商是非常不容易的。

石商以石为生,他们的资金和家庭幸福几乎都寄托于此,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他们要有“从石头中看出一朵花”的能力,还要有精准的价格评估能力,还要有纠错的决断,这些都是优秀石商必备的“三要”条件。

1.艺术水平要高

收藏家可以用资金买“艺术”,爱好者无所谓投资回报,但石商以小博大就必然要靠智力来换时间和空间。艺术水平高才能点石成金,或锦上添花,甚至化腐朽为神奇,创作出令人心动的赏石艺术作品,打动自己,打动别人,实现观赏石应有的价值或超高附加值。

2.价值评估要准

石商懂创作赏石艺术品只是实现价值的第一步,也是基础性的一步。对于赏石作品价值的准确判断,则是实现价值的关键。能卖高价的石头毕竟是少数,拥有这类石头的时候就应该充分体现价值。我们见到许多石商对于该要高价的石头不懂要高价,错失赚钱的机会;而对于不该要高价的石头,却开出了杀人价,卖不了石头,还得罪了客户。懂创作并能精准评估赏石艺术作品价值的石商,要比只懂卖资源的石商走得更远。

3.断离舍要狠

谁都会买错石头,石商更容易进错货,想当然地认为某人会喜欢某类石头,某类石头在哪里哪里可能会好卖。有些石商抱着一定要回本的心态,没卖到成本价以上就一定不出手,不管在手中压三五年还是十年八年。而有些石商对自己试错和纠错都非常“狠”,对“进错”了的石头,不论成本,即使收回一点资金都要处理,以求快速调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