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打造万里矿区“生态蓝”,牢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方位采取绿色发展措施,打造“绿色矿山”,奉献“绿色能源”,构建“绿色企业”,让矿区生态环境变“美”、产品结构变“洁”、发展模式变“绿”。
寒冬时节,走在山东能源新矿集团新巨龙公司龙美生态农业产业园,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高效智能的玻璃连栋温室内瓜果飘香,风景优美的生态湿地中鸟儿嬉戏,现代化的畜禽养殖基地内鸡鸭成群,晚上矿区的上空则是繁星闪烁……很难相信,这里曾是一片煤炭开采塌陷区。而这只是山东能源集团打造生态文明矿山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我们在发展中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打赢蓝天保卫战,打造万里矿区‘生态蓝’。”山东能源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该集团着眼打造万里矿区“生态蓝”,牢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方位采取绿色发展措施,打造“绿色矿山”,奉献“绿色能源”,构建“绿色企业”,让矿区生态环境变“美”、产品结构变“洁”、发展模式变“绿”。
全过程打造“绿色矿山”
行走在位于微山湖畔的山东能源枣矿集团高庄煤矿,你会经常看到有人拿着白色的餐巾纸在擦拭办公区的设施,擦拭的结果是餐巾纸始终是白的。即使是正在行进的矿车,你也丝毫看不到被煤炭染黑的痕迹。
而在高庄煤矿井下,还有人带着白手套在擦拭设备,结果是白手套连个黑印子也没有。这是该矿实施无尘化清洁生产打造“绿色矿山”的结果。
“高庄煤矿从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工业园区都在进行无尘化清洁生产管理,通过净化、绿化、美化,处处、时时动态保洁,做到‘眼看无尘、手摸无灰’。”高庄煤矿矿长刘真伦一语道破玄机。
在煤矿,除了煤炭生产,煤矸石也是扬尘污染重要的源头。人们的普遍印象中,一般有煤矿的地方就有矸石山,而且是越堆越高。而在山东能源集团矿区,矸石山却日渐变矮,有的煤矿甚至消灭了矸石山。煤矸石去哪了?
“煤矸石都充填到了井下。”山东能源集团的一位技术人员说,近年来集团大力实施置换开采、充填开采,不但提高了资源回采率,而且大大减少了污染。
近年来,山东产煤大省、耗煤大省与资源小省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更好地对煤炭进行保护性、节约性开采使用?山东能源集团各矿以倡导能源节约战略、发展低碳经济为宗旨,把煤炭资源回收作为工作重点,组织科研力量对压覆煤炭资源的开采技术、工艺和方法进行攻关,率先在全国开展矸石充填置换煤炭技术研究,先后实施了矸石置换充填开采、膏体充填开采、高水充填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累计以矸换煤2000多万吨。他们还建成了全国惟一的“煤矿充填开采国家工程实验室”,承担制定了充填开采行业技术标准。国家能源局还在山东能源集团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充填开采技术。
“通过实施绿色开采,实现了矸石不上井,减少了地面下沉,成功解放了煤炭资源,延长了矿井寿命,等于新增了上亿吨的大煤田。”山东能源技术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除了置换开采,山东能源集团还巧施“点金术”,让“污染源”变成“金元宝”,建设了一批矸石热电厂、新型墙材等项目,逐步把煤矸石吃干榨净。他们还建成了一批瓦斯发电、矿井水余热利用系统、矿井水深度处理站,使“污染源”变成“新能源”,矿井水同时满足了矿区绿化、电厂循环、井下设备冷却、防尘、洗煤及地面清洁等除生活饮用外的所有用水。
在新疆、内蒙古等生态脆弱地区,他们在建矿的同时,投巨资广植树木花草,使荒漠变成了“绿洲”。
如今走进山东能源集团各煤矿,看到的是绿树草坪、假山喷泉、鸟语花香。一座座“产煤不见煤、排矸不提矸、污水不外排、垃圾不落地”的绿色生态矿井屹立于世人面前,该集团共有5家煤矿上榜“中国最美矿山”。
全方位奉献“绿色能源”
“山东能源集团在内蒙古上海庙规划建设400万千瓦的盛鲁电厂,同时入股两家电厂,把黑色煤炭转化成绿色的电力,通过特高压送电通道输送到山东,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发电330多亿度,相当于一个大城市的用电量。”山东能源内蒙盛鲁能化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邸建友日前告诉笔者。变输煤为输电,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山东能源集团全方位奉献“绿色能源”。
“一提到煤炭,很多人都认为是‘脏的能源’,其实这是对煤炭的误解。作为一种天然能源,煤炭对环境能否产生污染,在于人们如何生产以及如何利用它。只要技术先进,煤炭完全可以成为一种绿色能源。”山东能源集团的领导说:“山东能源集团始终以奉献绿色能源为己任,全方位打造绿色能源的供应商。”
“运煤”变“输电”。山东能源集团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和“西电东送”的战略契机,在资源富集地区加快煤电一体化、煤气一体化布局,加快打造内蒙古上海庙、新疆伊犁以及省内枣庄、菏泽“四大转型发展支撑基地”。2017年5月24日,“蒙电入鲁”项目盛鲁2×100万千瓦电厂全面开工建设。6月16日,新疆伊犁20亿标准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成功生产运行,该项目为目前世界在建单系列产量规模最大的煤制天然气工程。
“原煤”变“精煤”。原煤经洗选加工可除去60%以上的灰分和50%~70%的黄铁矿硫。而每洗选1万吨原煤,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00吨~150吨,可排除1500吨~2000吨矸石。山东能源集团大力实施“精煤战略”,大部分煤矿都配套建设了洗煤厂,原煤入洗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能源旗下的淄矿集团方大公司还积极融入地方“绿动力提升工程”,发展煤粉制备项目,全力打造燃煤方式革命的引领者。据介绍,方大公司煤粉制备项目总体规划200万吨,2016年6月一期工程投产,大大减少了氮氧化物的排放,而且热效率由75%提高到95%以上。
与此同时,山东能源集团还积极在清洁煤使用技术、煤气化和煤精细化工技术等方面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使集团最终向用户提供的不是煤炭,而是煤炭的清洁使用技术。
全链条构建“绿色企业”
山东能源淄矿集团齐鲁云商今年平台交易额超过65亿元,线下“无车承运”新业态注册车辆突破万辆,被行业列为“煤炭工业两化深度融合示范项目”;山能国贸中国矿产物资网交易量突破215亿元,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创新示范工程项目、国家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大力发展“互联网+”新业态,只是山东能源集团构建“绿色企业”的一个实例。近年来,山东能源集团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立足大能源、大服务、大金融“三大产业”,积极拉长加粗煤电化、医地养、产融投“三个一体化产业链”,全链条构建“绿色企业”。
为做大做强“大服务”产业板块,他们把医养结合作为转型的重要方向,于2015年12月组建成立了山东能源医疗健康投资有限公司,积极围绕医疗服务、健康养老等核心产业布局,在集团内部医院整合发展、医养结合项目建设和外部新医院开发方面持续发力。
不仅如此,该集团控股的新华医疗公司已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消毒灭菌、放射诊疗、制药装备生产企业。
他们还积极培育新型材料产业,玻纤新材料产业规模已位列全国第四位。
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山能重装逐步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建成了全国惟一的矿山装备再制造基地,产品出口南非、巴基斯坦、印尼等多个国家。
大力发展壮大物流贸易产业,创新实施仓储金融、贸易融资、跨境融资、应收账款保理、委托加工业务等物贸金融一体化发展模式,做到“要么钱在手,要么货在手”零风险运作,旗下枣矿集团的物流贸易收入突破700亿元,成为拉动规模效益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