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的知识盛宴——《神奇的矿物世界》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罗军燕 发布时间:2019-05-10

一本版式活泼、颜值高,知识丰富又有趣,还能互动的地学科普作品——《神奇的矿物世界》于2019年4月13日在“中国国际珠宝首饰展览会”上精彩亮相。这是由地质出版社策划、中国地质博物馆创作的《走进地质科学》系列青少年科普丛书中的首本面市读物。这本书在此次展览会上从光彩夺目的宝石展品里脱颖而出,吸引了众多与会嘉宾和观众的关注。

《神奇的矿物世界》由中国地质博物馆杨良锋研究员及其团队创作。本书以通俗的语言行文,用图解写实的手法剖析,用贴近生活的实例释义。作者首先从人们吃住用行中的矿物入手,通过一幅幅精美图片和简洁的生活语言,娓娓道出矿物与人类的关系,徐徐展示了矿物婀娜多姿、色彩斑斓的夺人神韵,层层深入地阐释矿物的六大神奇之处。每一个部分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开篇,秉持画面优美与传递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兼顾的理念。

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还穿插了动手实验、标本背后的地质学故事等内容;别具匠心地设计了三个特色栏目:“你知道吗?”“小知识”以及“360°看矿物”,书后还悉心安排了两个附录:“名词索引”便于检索阅读,“专业名词释义”收编了本书出现的专业名词的简明释义。

极富亮点的是,本书结合数字技术,通过二维码为读者提供数字化、立体化的阅读平台,将18个精美矿物标本照片链接了“360°看矿物”二维码,读者可用手机终端扫描后,缩放、旋转观看矿物;近30个拓展知识链接,可拓展阅读更多深度知识内容,而且作者团队仍将持续更新前沿矿物学知识,可谓内有乾坤。这种虚实结合的知识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图书和电子图书的界限,纸质图书犹如变成获取丰富专业知识的入口。读一本书,犹如进了一个博物馆,动静结合,寓教于乐,大幅度提升了地质学的普及效率。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评价此书:“《神奇的矿物世界》是《走进地质科学》系列青少年科普丛书中第一本面市的读物,也是丛书的创新试水之作,作者在编著过程中,一方面采用“抽象理论具象化、微观现象可视化、深奥知识日常化”的方法对学科原理、专业知识进行了解剖,极大地增进了读者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遵循“简单化不失系统性,趣味化不失科学性,通俗化不失严谨性”的创作原则,向读者奉献了既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又科学翔实、系统全面的科普读物。”

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刘树臣介绍:“这本书应该说是中国地质博物馆与地质出版社精心合作的结晶,也是公益性科普工作和商业性科普工作深度融合的典范……精巧的构思、通俗的语言、精美的照片、活跃的绘画,吸引了广大公众的眼球,使它成为青少年探索地球科学知识的首要读本。”

大地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彭健认为:“《走进地质科学》系列青少年科普丛书之《神奇的矿物世界》让人耳目一新……做好地质科普,要见物见人见精神。在这本书里我也感受到了这7个字,既有创新的故事,也有很多精美的图片。这在以前的科普读物中是不多见的。除了这7个字,我们还悟到:地质科普,要讲美、讲学、讲畏、讲简、讲谐,即美学畏简谐。美,仰观天地俯察万物宇宙之大,自然之美,地学之美,科学之美;学,求知问道,创新超越,探究真理之大学;畏,敬畏自然,保护地球,不惧险阻,格物致知之无畏;简,简约的生活方式,节约资源;谐,道法自然,生态文明,天人合一的和谐美。”

《神奇的矿物世界》编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矿物就在我们的身边,吃住用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矿物的踪影,甚至我们身体的一些器官,如牙齿、骨骼、耳石,也离不开矿物的参与。她们不光有着婀娜多姿的形态、绚丽斑斓的色彩,而且有多种神奇的特性。了解神奇的矿物世界,不仅拓展地球科学知识,更能激发我们对世间万物的认知和思考。

丛书主编、本书作者代表杨良锋就“什么是矿物、矿物与人类的关系、矿物的神奇特性矿物”这三个问题,层层剖析,畅谈本书的创作过程及新书内容梗概,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深入浅出的矿物学知识盛宴。

《神奇的矿物世界》将会激发读者对地球科学的兴趣,拓展大家的矿物学知识,让读者在了解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深刻理解矿物的珍贵,进而增强对资源环境的节约保护意识。该书非常适合地球科学矿物宝石爱好者、中小学生阅读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