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铝西藏金龙公司实现铜矿找矿重大突破纪实

——中铝西藏金龙公司实现铜矿找矿重大突破纪实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赵 敏 发布时间:2014-05-20

引子

千万年前,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碰撞、挤压形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同时也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造就了特提斯-喜马拉雅斑岩铜(钼)矿带。青藏高原像怀抱婴儿的母亲,随时准备将她从地壳深处带来的丰富宝藏献给千百年来守护她的中华民族。她在热切地期盼着,静静地守侯着,等待着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雪域探宝人。

核心阅读

2012年8月26日,国土资源部、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铝业公司在西藏拉萨签署《关于加速推进西藏多龙矿集区整装勘查合作框架协议》,在国内首次践行“部、省(区)、企业合作实施找矿突破”的新模式。

中铝西藏矿业有限公司与西藏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共同组建西藏金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金龙公司采用新模式、新机制、新理念,坚持公益与商业、资本与技术、产学研3个结合,突出快速进入、快速勘查,强化设计优化,组织各种力量,克服重重困难,仅用一年时间就实现了找矿重大突破。截至2013年底,金龙公司共获得铜金属资源量717万吨、金151吨、银1780吨(并购前铜金属量125万吨、金27吨)。该成果被评为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十大进展”。

2012年8月26日,国土资源部、西藏自治区政府、中国铝业公司在西藏拉萨签署《关于加速推进西藏多龙矿集区整装勘查合作框架协议》

中铝公司办公大楼

金龙项目矿权分布图

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彭齐鸣司长(前排左三)认真听取金龙项目团队介绍钻孔及成果情况

中铝西藏矿业公司领导及技术专家到金龙矿区现场考察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的多龙成矿带也随之被唤醒。西藏班-怒成矿带多龙矿集区被列为全国首批47个整装勘查区,由中铝公司和西藏地勘局共同组建的金龙公司肩负重大使命——扩大多龙矿集区成果,摸清西藏资源家底,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造福祖国,造福西藏人民。

中铝公司是中央直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矿业企业。2008年以来,中铝公司以做强铝业、做优铜业、做精稀有稀土为抓手,加快向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高端转型,以提高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和国防军工材料的保障能力为己任,以建设最具成长性的世界一流矿业公司为目标,开始战略转型。

为支持中铝转型、打造大型矿业公司,同时支持“造血援藏”,2010年12月初,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调局向中铝公司推荐了西藏阿里多龙铜矿整装勘查区,希望用中铝公司在国内外大型矿山开发建设中积累的“负责任、重环保、保生态”经验,促进多龙矿集区的资源勘查开发,加快西藏经济发展。中铝资源总经理王东生、副总经理兼总地质师汪东波、副总经理陈晓春、副总经理兼时任中铝西藏总经理王思德凭着专业直觉,敏锐地捕捉到在西藏班-怒成矿带具有找到世界级铜矿潜力的信息,决定进军阿里,争取多龙项目。

春天的约定

2011年3月“两会”期间,时任中铝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熊维平与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以及时任西藏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在北京相见,达成了“春天的约定”——牵手合作。

“两会”之后,中铝公司党组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对中铝公司在西藏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并拟定了中铝公司在西藏5年~10年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投资参与多龙铜矿带整装勘查开发,争取把多龙铜矿建成具有世界水准的矿业开发基地;投资参与藏东地区铅锌多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大力推进藏东(昌都)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建设,建成铅锌矿业开发基地;投资参与其他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加快尼木铜矿勘查开发步伐。

2011年4月29日,熊维平带领中铝公司相关部门拜会了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双方就转变援藏方式、投资多龙和藏东等地区的资源开发项目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洽谈。

2010年12月~2012年8月,熊维平和中铝公司党组成员、中国铝业高级副总裁刘祥民,中铝矿产资源有限公司(下称“中铝资源”)总经理王东生、副总经理王思德,中铝西藏矿业公司总经理冯道永等先后拜会了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主席白玛赤林、副主席多吉泽仁,及西藏国土资源厅、发改委、工信厅、地勘局各级领导,与西藏地勘局正式会谈21次、非正式会谈30多次,充分表达了中铝公司参与并主导多龙矿集区投资开发的强烈决心和愿望。其艰辛和困难,用中铝西藏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冯道永的话说就是——“这个项目如果是我自己的,我早就不干了。项目能谈下来,真是太不容易了”。

经过20个月的谈判和协调,各方达成共识——由中铝公司主导投资勘查开发多龙矿集区外围铜矿。2012年9月21日,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西藏国土资源厅、西藏地勘局等有关领导的见证下,中铝公司在北京与西藏地勘局正式签署了9宗矿权合作合同。至此,中铝公司正式获得了拿若、地堡那木岗、荣那、多不杂东、色那、色那东、尕尔勤、昂隆、东窝东9宗铜矿探矿权,正式以商业主体的身份主导多龙矿集区除多不杂、波龙矿区以外的整装勘查。

龙吟天下

2012年8月26日,国土资源部、西藏自治区政府、中铝公司在西藏拉萨签署了《关于加速推进西藏多龙矿集区整装勘查合作框架协议》,在国内首次实践了“部、省(区)、企业合作实施找矿突破”的新模式,实现了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紧密结合,促进了企业发展与国家资源战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2012年9月,中铝公司向西藏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划拨勘查资金3000万元,正式启动合作。同年11月29日,中铝西藏矿业有限公司与西藏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组建了西藏金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金龙诞生。

中铝公司在与西藏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的合作中,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兼顾地勘单位近期、中期和长远发展利益,同时妥善处理好地勘单位和地质找矿人员的利益关系:通过在合作中给予地勘单位一定的补偿,保障其近期收益;通过给予地勘单位一定的股权,提供长远发展的机会和平台;通过由地勘单位承担勘查任务,并设立找矿成果奖,调动地勘人员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创新措施,促成了与地勘单位的合作,并坚持按地质工作需要超常规投入资金进行勘探,使找矿勘查项目快速取得了重大突破。

金龙公司在组织找矿勘查过程中,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方法,建立了技术委员会,引入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实行质量监理制度,在以西藏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为主要勘查单位的基础上,引入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唐菊兴团队负责质量监理和综合研究,引入西北有色地勘局、四川冶金地质勘查局华锋钻探公司等社会力量,实现了产学研结合,并发挥现场技术团队作用,积极引进应用先进技术设备,坚持勘查成果日报制度,持续优化设计,提高了勘查效率。

通过一年努力,中铝资源在西藏多龙整装勘查区首批靶区荣那和拿若矿区大规模开展铜金矿地质普查、详查工作,投入勘查经费7000多万元;与西藏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密切配合,组织地质技术、工程施工等人员约400名,钻机20多台,实现了找矿重大突破。荣那矿区(荣那矿段)发现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通过详查获得333级别以上资源量铜480万吨、伴生金66吨、伴生银988吨,最大控制厚度大于900米,矿床平均品位0.55%;拿若矿区获得333级别以上资源量铜237万吨、伴生金85吨、伴生银792吨。2013年12月,该成果被评为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十大进展”。

2013年12月29日,国土资源部矿产勘查技术指导中心组织两院院士及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调局、中国地质科学院、西藏国土资源厅、中铝公司、西藏地勘局第五地质大队等单位,在北京召开了西藏多龙矿集区整装勘查成果交流会。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毓川、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等专家纷纷称赞中铝西藏金龙公司的找矿成果“出乎意料”,并令人振奋,认为荣那矿区及多龙整装勘查区仍有巨大找矿潜力。同时,与会专家与代表形成共识——“一个世界级的铜金矿基地的雏形在这里已经显现”。

天道酬勤

2013年,中铝西藏矿业有限公司和金龙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发扬“老西藏精神”和地质“三光荣”精神,以市场化改革为契机,以实现“勘查重大进展、找矿重大突破”为目标,用超常规的思维和“忠诚、奉献、实干”的精神,仅在1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框架协议”需要5年时间才完成的目标。这一年,金龙公司完成行业一般需要10多年才完成的工作,取得了前无古人的辉煌成果,实现了全国首个省(区)、部、企合作整装勘查找矿历史性突破,创造了西藏地勘史乃至全国地勘史上的奇迹,也涌现了许多感人事迹。

4月的青藏高原仍处于空气稀薄干燥、寒风凛冽的高原寒冬中。2013年4月12日,冯道永带领各部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先遣队,从拉萨奔赴阿里改则县的拿若铜矿区,开始大战前的阵地视察。通往矿区的乡间便道高低起伏不平,坑坑洼洼,从改则县城至矿区100千米的路程中有一段被称为“橡皮路”、“海绵路”,汽车一不小心就会陷进泥潭。早上6时许,先遣队从改则县城向矿区进发。汽车行驶在古湖干枯的现代河床上或在布满暗冰的便道上,当行至60千米处时,车陷进冰窟,不能动弹。大家只能下车,开始找石块垫车轮,用麻绳拉车,但车轮仍然打滑。此时,冯道永脱下自己的棉衣,其他人员也纷纷脱掉棉衣,将其垫在车轮底下。大家推的推,拉的拉,使出全身力气,终于将汽车拉出了冰窟。

行驶3小时后,天公又不作美,气温骤降,下起了鹅毛大雪,顿时大地白雪皑皑,分不清远近高低。地面积雪约20厘米,行驶艰难。GPS定位仪显示,先遣队已行至矿区附近,这时天色已晚,雪还在不停地下。冯道永提议再坚持一会,看能否找到宿营的地方,因为他记得附近有一户牧民。汽车大约行驶了500米,翻过了一座小山梁。不远处,一户牧民居住地隐隐约约地呈现出来。当来到这家牧户处,先遣队才发现是一间牧民夏季游牧时用的简陋空房,屋内有三四麻袋干牛粪。此时,所有人员都已筋疲力尽,只好就地宿营,暂时借用牧民存放的牛粪取暖。大家围绕在牛粪“篝火”前,用有限的棉被或棉衣和衣抱团休息。第二天,队伍开拔。冯道永要求负责后勤的同志想法找到这户牧民,将用了的干牛粪折成费用支付给牧民。

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开始勘探后,金龙公司将拿若矿区作为普查重点,但是勘查效果不明显。荣那矿区下达的钻探工作量是3000米,第一批批准施工3个钻孔。当ZK1604孔于2013年5月30日见矿,6月22日以714米终孔,连续见矿594.23米仍未穿过矿层时,有人认为应等第一批钻孔样品分析成果出来后,再研究布设钻孔,而有人则认为羌塘高原地质工作的黄金季节就在6月至9月中旬,仅仅3个半月的时间,如果等下去今年什么也干不成。此时,两矿区的勘查方向陷入迷茫。中铝西藏矿业有限公司总地质师粟登奎带领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矿区,组织金龙公司与西藏地勘局地质五队、唐菊兴技术团队、四川冶金局物探队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跑路线,观察岩芯,研究重点部位地质特征,认真分析研究讨论矿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他们认为矿床与斑岩成矿系统有关,是经过多期次、多阶段的热液叠加形成的,最终提出了荣那矿区以4排孔与24线构成十字剖面,4排孔向东仍按200×200米工程间距逐次向外推进……有人提出,万一有什么差错,谁来承担责任?中铝西藏矿业公司认为,找矿勘查本身就有一定风险,要有承担一定风险的意识,在可控范围内要敢于承担责任。当2013年7月25日ZK2404孔施工至孔深786米处仍未穿过巨厚矿体时,中铝资源总经理、金龙公司董事长王东生在现场召开董事长会议,研究决定:采用承担钻孔继续施工风险、奖励施工单位的方式,继续ZK2404孔施工,按详查网度要求增加钻孔,设计施工一批深孔,扩大找矿成果。随着荣那矿区最后一批3个钻孔分别于2013年10月1日、10月3日和10月20日相继终孔,中铝公司结束了该矿区2013年度的野外钻探施工,超额500%完成年度找矿任务。

坚守矿区

着意耕耘,自有收获。金龙矿区之所以能够实现重大找矿突破,得益于那些在矿区默默坚守的人。

孙兴国,中等个头,瘦小身材,性格开朗,2008年8月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毕业后进入到中铝公司矿产资源部工作。2012年10月,他放弃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在北京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中铝西藏矿业有限公司工作。他带着领导的希望、同事的嘱托,告别了亲爱的她,离开了繁华的都市,踏上了寻梦之路。2013年4月,孙兴国被任命为金龙公司技术部经理。由于在野外一线工作时间不长,又缺乏矿区勘查的管理经验,孙兴国顿时感觉身上的担子异常沉重。但是,不服输的他从地质规范、规程、项目设计书开始学习,通过自身努力,在领导和同志们的言传身教下,在野外现场边干边学习,很快就基本掌握了矿区的一般工作程序和要点。孙兴国将技术部的定位聚焦到支撑服务和质量监督两个方面,为各单位抢时间、抓进度、顺利完成任务做好支撑服务工作;同时以技术规范和公司制度为准绳,对工程质量问题常抓不懈。在他带领的团队和委托勘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整个矿区的钻探工程质量都达到了优质标准,矿区各项地质工作顺利实施,各工种协调配合,秩序井然。

张家富,金龙矿区综合部负责人。2010年9月,张家富初次来到西藏拉萨。在他眼里,西藏是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甚至连阳光都是亮丽而张扬的。当踏入金龙矿区后,接下来的工作生活才使他意识到工作环境的“艰难困苦”:在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阿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1/3,紫外线辐射量却超过内地平均值的8倍。知难而退吗?不!既然选择了广袤的雪域高原,就应该有高山的情怀和坚定,就应该迎难而上!天气干燥,紫外线强烈,皮肤黑了,没关系,这是健康的表现;嘴唇干裂,没关系,赶赶时髦,涂涂唇膏;常在野外工作,风沙大,缺水,一件工作服一穿就是一个月,新裤子很快就被磨破了。来改则县工作刚3个月,张家富就瘦了10多斤,人也被晒黑了。探亲回家时,妻子心疼地哭了,劝他回内地工作。他虽然理解家人的心情,但还是坚定地对家人说:“年轻时若没有奋斗过,会后悔终生的。”他的这份坚守,打动了家人,家人无怨无悔地支持他的工作。

今年36岁的达瓦,是金龙公司副总经理兼社区关系协调部经理。2013年8月底的一天,荣那矿区一个钻孔的泥浆流淌到附近村庄。该村村民认为泥浆污染了其水源。但是,该钻孔在勘探过程中并没有使用化学物品。在耐心解释无效的情况下,达瓦喝了几口被村民认为是有污染的水,才使此次事件得到平息。

普布次仁是关系协调部员工。普布说:“协调社区关系的工作人员里外不是‘人’,既不讨施工单位欢迎,也不受群众待见。但是,这个工作很有挑战性。虽然处理过程是艰难的,但协调处理好了,感觉很愉悦,很有成就感。”

构建和谐矿区

自进入多龙整装勘查区的那一天起,西藏金龙矿业公司就把构建和谐社区、打造绿色矿山作为首要任务,2013年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帮助矿区居民。

平日里,金龙矿业公司员工走进矿区所在地的村民中了解其困难及对矿山的想法及要求。当得知村民吃水困难时,该公司主动拿出30万元修建水井,深受当地群众好评。进入矿区后,该公司严格按照村民要求开展地勘工作,不影响当地群众的正常生活;车辆行驶尽量不轧草场,绕开牛羊圈;施工中占用的临时土地按照要求予以补偿;钻探中开挖的土地完工后尽量恢复原貌。

矿区地理位置偏僻,属高寒缺氧地区。当地村民大都以牧业为生,大多数人没有外出务工的条件。为此,金龙公司主动让当地村民参与到公司工作中来,仅2013年就有30余人次、10余辆车在该公司务工。

当地村民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金龙公司。2013年8月,当地一村民突发疾病,其家人找到金龙公司驻地寻求帮助。得知信息后,达瓦马上派司机驱车带患者来到医院。因为就医及时,该村民不久便康复出院。每年到畜牧产品交易时,金龙公司都会主动出资将村民的畜产品送到县政府,节约了当地牧民的运输成本。当得知金龙公司要修建基地时,几个村的村民主动提出将基地建在他们所在的村。当金龙公司2013年的工作结束要离开矿区时,村民带着洁白的哈达,依依不舍地为金龙公司的工作人员送行。

今年5月8日,记者在荣那矿区扎多村碰见了物玛乡副乡长、扎多村支书查央。他告诉记者:“村民都非常欢迎金龙公司入驻。不仅在村民生病时,金龙公司会出车把病人送往县医院,而且村民还可以通过在机台上打工来学习钻探技术。”

在构建和谐矿区的同时,中铝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做优秀的企业公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响应中央号召,开展对口援藏。截至目前,中铝公司已在援藏方面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对口支援西藏昌都地区察雅县8年来,建设重点项目38个,双向干部交流挂职9名,经济援助涵盖维护稳定、新农村建设、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为改善民生、促进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采访中,中铝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熊维平表示:“作为负责任的大型中央企业,中铝公司始终以国家资源战略为己任,在国土资源部和西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通过与西藏地勘局密切合作,加大勘探力度,努力把西藏金龙打造成中国铜资源战略基地,并积极创造条件实施开发,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安全,为西藏人民的幸福安康做出贡献。”

相关链接:

中铝秘鲁特罗莫克铜矿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极具代表性的标杆。2007年,中铝公司收购秘鲁矿业公司,获得了地处秘鲁高原地区的千万吨级世界特大型铜矿,并创造了上万人同时在高原施工的记录。得到施工许可后,中铝矿业国际仅用29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项目建设,创造了行业记录。

项目建设中,中铝公司工作团队积极融入当地,尚未开工便投资5000多万美金建设了世界一流的污水处理厂,解决了困扰当地70多年的水污染问题,并修建了包括医院、学校、教堂、警察局、剧院在内的现代化城镇,为秘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城镇由于设施先进、环境优良,被秘鲁政府定为莫洛科查市新首府,这在全球矿业开发史上极其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