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辞:
在著名的资源型城市安徽铜陵,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她为国家与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成为专业勘查技术服务领域的精英。她,就是华东冶金地勘局八一二队。
众所周知,矿产勘查是一项风险极高的工作,找矿成功的几率很低。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在广阔的国土上找到深藏在地下深处的矿产资源,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广大地质人员需要付出的艰辛与汗水也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就是这支队伍,他们顶着如山的压力,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夙兴夜寐,风雨无惧,苦中作乐,玉汝于成,地质人的精神在这支队伍里体现得淋漓尽致。除了在精神上的武装,每一支地质队伍都有自己独特的安身立命之法,而华东冶金八一二队的法宝就在于“地质立队,产业兴队”。也正是这样,华东冶金八一二队承前继后,为国家找矿的步伐从未停下。
感言:
八一二队走过的58个春秋,历经了创业时的艰辛,走过了低谷时的困难,收获了经济发展的成就,更品味了找矿成果带来的喜悦。姚家岭、高家塝等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是优秀找矿带头人不断创新、敢于坚持和善打硬仗团队努力的结果,集中体现了地质人艰苦奋斗、科学创新、矢志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十二五”我队喜获“全国模范地勘单位”、“首届中国百强地质队”表彰,新的征程,我们将不辱使命,坚持“地质立队、产业兴队、科学发展、争创一流”,找大矿、找富矿,为铜陵的地方经济和美好安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华东冶金地勘局八一二地质队队长 谭洪江
观察透视:
自1957年建队以来,华东冶金地勘局八一二队就始终将找矿作为第一要务。50多年来,该队发现和探明大中型矿床十余处,小型矿床几十处,矿产储量的潜在经济价值数千亿元,提交约占安徽省80%的独立金矿储量;近年来,更是在公认的“无矿区”姚家岭探得经济价值900亿元的特大型矿床。如今,这个队已成为一支集地质勘查、钻探工程、工程勘察、基础施工、工程测绘、岩矿测试、建筑安装、玻璃钢防腐和机械加工等多种生产和科研能力为一体的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地勘单位。“十一五”期间,该队荣获“全国模范地勘单位”、“首届中国百强地质队”等荣誉。
在长江之滨、铜官山下,有一支伴随着安徽铜陵这个资源型城市共同成长的矿产勘查队伍——华东冶金地勘局八一二地质队(以下简称八一二队)。50多年来,该队发现和探明大中型矿床十余处,小型矿床几十处,矿产储量的潜在经济价值数千亿元,提交约占安徽省80%的独立金矿储量。许桥银矿、黄狮涝金矿、马山金矿等大中型金银矿床……一个个不为人知的小山村,先后建成为一座座远近闻名的矿山,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该队先后荣获冶金工业部找矿成果奖、全国“七五”黄金勘查三等功、安徽省“七五”黄金找矿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等,是华冶地勘局的找矿龙头队和功勋队。
迈入新世纪,八一二队地质找矿再立新功,发现并探明了潜在经济价值超过1000亿元的南陵姚家岭特大型锌金多金属矿床和青阳高家塝大型钨钼矿床,成为全国地质勘查行业中的佼佼者。姚家岭矿床荣获姚家岭矿床荣获2010年“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队先后荣获国土资源部“十五”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十一五”全国模范地勘单位,中国地质协会“首届中国百强地质队”等荣誉
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支全国模范地质队,了解、探寻其成功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立足找矿
模范队实现新跨越
八一二队于1957年建队,现有职工837人,其中在职职工341人,为省直事业单位,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一支集地质勘查、钻探工程、工程勘察、基础施工、工程测绘、岩矿测试、建筑安装、玻璃钢防腐和机械加工等多种生产和科研能力于一体的实力雄厚的综合性的地质勘查队伍。
八一二队历任领导始终把找矿作为第一要务,坚持“地质立队,产业兴队”方针,即使在地质找矿陷入低谷时期,也想方设法保留住找矿人才的“火种”。矿产勘查是个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行业,找矿的成功率往往只有1~2%,而该队正是在优秀找矿带头人蒋其胜总工带领下,用超越100%的努力捕捉到了这1%的成功率。
近十年来,在找矿新机制激励下,八一二队地质找矿持续发力,硕果累累,“十一五”发现并探明了姚家岭和高家塝两处大型以上多金属矿产地,潜在经济价值1000亿元以上。“十二五”期间,八一二队4个在手的省级地勘基金项目均取得新突破:有望形成2处中型以上多金属矿产地,还发现1处具有找矿潜力的远景区。此外,该队承担的姚家岭锌金矿详查取得重大突破,新增资源量40.4%,勘探阶段有望实现新的突破。在地质立项普遍下滑大形势下,2015年该队3个省级地勘基金项目实现续项,为“十三五”找矿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该队矿业权转让实现了大收益,姚家岭特大型锌金多金属矿床探矿权以12.3亿元的价格转让给铜陵有色集团公司,高家塝大型钨钼矿床探矿权以1.2亿元价格转让给铜化集团新桥矿业公司,为铜陵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保障,也再次铸就了八一二队发展史上的新辉煌。
科技创新
“无矿区”探得“聚宝盆”
可有谁曾想过,姚家岭这个潜在经济价值900亿元的特大型矿床,会是在一个昔日被认为是“无矿区”的地方所取得的重大突破?
南陵县姚家岭地区普查找矿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八一二队先后两次在此开展工作,施工钻探3000余米,均未取得突破。安徽省内的两家地质队在此也无功而返,姚家岭一度被认为是一个没有找矿前景的“无矿区”。
1998年,八一二队总工程师蒋其胜带领技术人员对该区开展综合研究。他创新运用斑岩铜矿成矿理论,大胆打破铜陵地区矽卡岩型和层控矽卡岩型两种传统的找矿思路,提出了在姚家岭地区开展斑岩型铜铅锌矿普查找矿的新思路,一举获得找矿重大突破。历时8年,新发现一个以锌、金矿为主的特大型多金属矿床,铜铅锌资源总量155.48万吨。2013年9月,该矿区详查阶段铜铅锌资源量又新增62.8万吨,总量达218.28万吨,共伴生金56吨,共伴生银1300吨,矿床潜在经济价值达900亿元,为安徽有色金属工业找到了个“聚宝盆”!
说起在姚家岭矿区主矿带39线见矿,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三米坚持”的故事:2006年9月,39线第二个钻孔施工已经有2个多月,钻进到697.5米,已超过设计见矿深度,仍然连一点像样的矿体没有见到。现场的机长和编录人员都沉不住气了,再三打电话请示是否能闭孔,蒋其胜总工几次深入现场察看,分析3902孔岩心,认为从600米后矿化蚀变很强,相邻勘探线已见矿,可能是矿体侧伏原因的影响,深度加大了……面对同事的质疑,蒋总顶着巨大的压力,仍然坚持着,并果断下达指令:“不能停,继续向下打!”
当钻孔继续向下钻进2.5米左右,开始见矿了,提取的岩矿心让在场的工作人员都惊呆了:居然是一截截金光闪闪的金属棒!此后连续80多米,都是富含铜、铅、锌、金、银、硫的矿层,成效喜人。
有媒体报道说,“3米的坚持成就了一座大矿”,而八一二队地质人员却深知,姚家岭矿床的找矿发现是在科学理论加创新思路指导下,以敢于坚持的精神取得的重大突破。该矿床的发现突破了铜陵铜金成矿带传统的找矿模式,对指导安徽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新一轮的深部和老矿山外围找矿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矿床的开发将对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资源保障作用。
融入地方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铜陵以矿立市,因矿闻名,八一二地质队作为矿产勘查单位,最大的贡献是发挥主业优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50多年来,该队立足找大矿,找富矿,先后普查发现了黄狮涝、马山、姚家岭、高家塝等十多个大中型多金属矿床。并积极开展社会地质服务。近年来,该队先后承接工程勘察、基础施工、岩土工程、测绘工程、地质实验测试、水工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评估与治理项目数千项,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发扬传统
建设和谐幸福地质队
八一二队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地质勘查队伍,“十一五”以来,该队既出成果又出人才,涌现出一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人才、以蒋其胜总工程师为代表的优秀找矿带头人,培养造就了一支敬业、奉献,能够担纲承梁的优秀找矿人才队伍和经营管理队伍。蒋其胜、汪来根、高静、谭洪江等多人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
经过多年跨越发展,从2012年起,该队多种经营收入突破亿元大关。502套职工集资房的建成,使得困扰该队多年的职工住房困难得到极大改善。总投资约1.2亿元的地质科技大厦和玻钢产业园相继开工建成,将使办公条件、队伍面貌发生根本改变。今天的八一二队,职工安居乐业,队伍前景光明,“地质立队、产业兴队,科学发展,争创一流”的目标在勤奋、敬业地质人努力下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八一二队的脚步从未停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他们将承前启后,献身地质事业,为祖国找出更多大矿富矿!
编辑辣评:
五十多年的时间并不算短,在这漫漫的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华东冶金八一二队为国家创造了多少个五十年也难以做出的贡献。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他们始终为找矿突破而发奋,开拓多元产业链,培育一代又一代的人才。他们,在漫漫地勘路上,唯山河作伴,且歌且行。
队长谭洪江(中)、党委书记潘良玉(左)在矿区指导工作
华东冶金地勘局局长丁晓牧(中)在狮金山铜钼矿项目部考察
谭洪江队长与铜陵有色签订姚家岭矿床探矿权12.3亿元转让合同
桂山项目找矿又获重大突破
常印佛院士(中)在姚家岭矿区听取项目负责人蒋其胜总工(右)介绍
国土资源部地勘司时任司长刘连和(左一)在姚家岭矿区视察地质项目组在野外钻探现场
局找矿研讨会人员在桂山听取蒋总的情况介绍
“庆七一·希望华冶”职工演唱会
省厅专家组对姚家岭项目进行验收
省国土资源厅专家组验收高家塝项目
谭洪江队长(右四)在全国找矿大会上展示姚家岭矿床找矿成果
地质项目组在野外钻探现场
局探矿现场会在姚家岭陆本贵机台举行
新建的职工住房
建设中的地质科技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