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四十载继往开来谱新篇

——新疆地矿局第二、三水文工程地质大队40年回眸

来源:中国矿业报社 发布时间:2018-10-30

祝辞:

四十载风雨兼程,一路如歌;

四十载自强不息,春华秋实。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新疆地矿局第二、三水文工程地质大队(以下简称二、三水文队)迎来了建队四十周年盛大庆典。从当初的茫茫荒原到今天的繁花似锦,四十年的时间里,二、三水人艰苦创业,战天斗地,拼搏进取;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接受洗礼,经受考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奋发有为,阔步向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实现了一次又一次历史跨越。

感言:

四十年来,在新疆地矿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二、三水文队几代地质人始终发扬“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的优良传统,前仆后继,无私无畏,奋战在祖国的边陲,坚持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克服了天山、阿尔泰山的山高谷深、河水冰冷、天气恶劣的艰险工作条件,饱尝了塔里木、准噶尔戈壁沙漠干旱沙城的磨砺,经受了昆仑山、阿尔金山海拔高、严重缺氧的高山反应,以及“死亡之海”罗布泊极端复杂恶劣的地理环境考验,足迹踏遍新疆的山山水水,汗水洒遍“三山两盆”,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了一大批丰硕的地质科技成果,为国家水文地质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疆地矿局第二、三水文地质大队大队长 李清海

观察透视:

四十载砥砺奋进,四十载硕果累累。二、三水文队两代地质工作者在艰苦创业中顽强拼搏、奋勇前进,在改革大潮中创新求变、不断进取,始终如一地恪守地质队员坚韧不拨的信念,勇往直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结出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累累硕果,谱写了绚丽多彩的动人篇章。这不断发展壮大的四十年奋斗历程,承载了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凝聚了历届和历任领导班子的心血和汗水,见证了各族干部职工团结开拓、艰苦创业的精神风貌!同时,各领域工作岗位上也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人物,获得了省部级、厅局级和大队的表彰奖励。四十年来,由于水文地质找矿成果显著,该大队先后取得原地质矿产部、原国土资源部以及自治区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个奖项,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疆地矿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大队

地质立队

在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古代“丝绸之路”通往中亚欧洲诸国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座城市叫昌吉。

在这里,有一支英雄的队伍。他不畏寒暑,不怕风雨,不惧险阻,深入“死亡之海”罗布泊腹地,踏遍“三山两盆”,汗水洒满瀚海戈壁……

他,就是拥有40年光荣历史的新疆地矿局第二、三水文地质大队。

从1978年建队至今,二、三水文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由过去的单一专业队伍,发展成为今日拥有多学科、多专业,工种齐全,设备精良,技术力量雄厚的水工环地质勘查队伍。40年间,开展完成水文地质普查、工程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评价等专门性水工环地质勘查项目268余项,工程地质勘察项目923项,环境地质勘察项目911项,找到和评价大中型水源地60余处,为严重干旱缺水地区找到可供饮用的地下淡水水源地40余处,并为类似地区找水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该大队完成地质科研项目20个,提交各类地质(科研)成果报告2300余份,获省部级等奖项61项,地质工作成绩斐然。

辉煌业绩

作为水文地质专业技术队伍,二、三水文队始终依托水工环传统专业优势,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努力提高服务能力,艰苦创业,不断续写新篇章,再创新辉煌,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热地质、工程地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液体矿产勘察等领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近年来,二、三水文队突出的找矿成果为国家“治疆方略”、“一带一廊一区”国家战略、“南疆劣质水区居民安全饮水工程” 以及 “扶贫脱困”规划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在地质环境治理及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取得的成果为绿水青山的美丽新疆建设及自治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专业化的技术支撑,多次受到原国土资源部、自治区人民政府及自治区相关厅局的认可和表彰,并得到新华社、新疆日报、新疆电视台等媒体的广泛报道。

二、三水文队自建队伊始,开始承担基础性、公益性的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同时还承担了大量城镇供水、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供水、农牧业供水、防病改水等水文地质工作及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足迹踏遍三山两盆,汗水洒遍山山水水,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为自治区经济建设提供了翔实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先后完成准噶尔盆地东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塔里木盆地南缘及东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的大部分地区的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起到了地质排头兵的作用。其中,1992年~1995年,历时4年完成国家重点项目“新疆罗布泊-阿尔金山-昆仑山地区区域水文地质调查”项目,填补了全国最后一块水文地质空白区,工作中首次在新疆区域水文地质野外调查工作中采用了GPS定位、摄像等新技术方法,采用地下水系统理论对区内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该项目成果报告被评为新疆地矿局首份水文地质优秀报告,勘查成果获原地矿部勘查成果二等奖,为目前同类成果在地矿部所获最高奖项,对水文地质勘查技术进步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三水文队大队长李清海(左一)在塔县地热项目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

先后承担完成了新疆昌吉市、喀什市、和田市等多个县市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或防病改水工作,解决了多个县市的城镇供水问题及饮水安全问题,有效推进了自治区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喀什是古老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中国面向中西亚乃至欧洲开放的桥头堡,但是受到南疆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总体水文地质工作研究程度低,水环境、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地下水水质普遍存在硫酸盐、矿化度、总硬度等指标严重超标问题,是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二、三水文队在喀什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多项不同精度、不同目的的水文地质工作。其中,2009年~2010年承担完成的“喀什市城市供水盖孜河水源地水文地质详查”项目,以风险勘探的方式,评价特大型地下水水源地1处,提交C级允许开采量23万立方米/天,水质完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解决了劣质水区的供水安全问题,实现了水质型缺水地区找水的重大突破。该项目荣获新疆地矿局找矿一等奖,同时获得新疆“358”优秀地质勘查项目三等奖。2012年~2014年,该大队承担完成的“喀什经济开发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提交水源地远景区4处。其中,2处达大型-特大型规模,水质完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且水中锶含量超过了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界限值,再次取得水质型缺水地区找水的重大突破。该项目所做的“新疆喀什劣质水区地下水形成演化与找水突破”专题研究成果获“201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2015年至今,承担的“新疆喀什三角洲1∶10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项目,目前已圈定3处水源地远景区,其中1处达特大型规模,有望取得水质型缺水地区找水又一重大突破。该项目成功实施了800米深度的综合研究勘探孔,建立了塔里木盆地西缘800米以浅的第四系标准剖面,取得了新疆深部找水的突破性成果,转变了疆内传统的水文地质勘查理念,拓宽了勘查思路和找水方向,对今后新疆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具用重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同时,该项目中成功实施的一孔同径五层含水层分层抽水及分层监测工艺在新疆乃至全国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中都具有极好的推广应用和示范作用。

塔县地热

该大队先后承担完成罗布泊钾盐矿、哈密土屋铜矿、哈密煤电化基地、喀拉通克铜镍矿、若羌县拉配泉-红柳沟矿区、东疆煤炭基地、祁漫塔格整装勘查区等数十个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大型工矿企业的供水勘查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新疆罗布泊发现储量丰富的钾盐资源,哈密土屋地区发现了储量丰富的铜矿资源,二、三水文队一直在为解决两矿供水而努力奋斗。通过浅地震、EH-4电导率成像系统、瞬变电磁、核磁共振、地下水环境同位素研究等水文地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综合利用,奋战近十年,先后在罗布泊东部阿其克谷、罗布泊南部红柳井-拉乌子地区、罗布泊西南米兰洪积扇、哈密大南湖地区找到可供开发利用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地,谱写了新疆极端干旱缺水地区找水工作的新篇章。其中,1998年2月,二、三水文队在罗布泊钾盐矿区战略性找水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揭开了“死亡之海”罗布泊找水的神秘面纱,在罗布泊打出了第一眼可以直接饮用的淡水井,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引起轰动。该项目先后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自治区优秀工程勘察项目一等奖、原建设部优秀工程勘察项目一等奖。2006年~2007年,承担完成“新疆若羌县罗布泊钾盐矿米兰冲洪积扇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详查”项目。技术人员在米兰找到并评价了1处日供水量9万立方米的水源地,再次取得极端干旱缺水地区找水的重大突破。该项目的实施为罗布泊钾盐开发解决了供水瓶颈问题,为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项目获得原国土资源部优秀找矿项目一等奖。2010年~2013年,历时4年,承担完成了自治区“358”项目中的“东疆煤炭基地巴里坤-伊吾盆地地下水勘查”和“新疆三塘湖煤田供水水文地质详查”项目。施工中,队员们克服了工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严重匮乏、找水难度极大等重重困难,在巴里坤-伊吾盆地圈定了6处可供进一步勘查的地下水水源地靶区,提交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5425万吨/年,基本可满足东疆煤炭基地年开采2亿吨煤的用水需求。在三塘湖煤田提交了5处可供煤炭开发利用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完成了新疆国土资源厅提出的“提交可开采量1000万立方米/年”的艰巨任务,提交的地下水资源量可满足年开采5000万吨煤的供水需求。这些成果的取得为东疆煤炭基地巴里坤-伊吾盆地及三塘湖煤田的找水大会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为国家“西煤东运”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水资源保障,同时也获得了新疆地矿局地质勘查成果二等奖、找矿二等奖、找矿四等奖各一项。2013年~2015年,实施了“新疆祁漫塔格整装勘查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项目,祁漫塔格整装勘查区是全国首批47个矿产整装勘查区之一,区域现有的水文地质勘查成果资料无法满足新疆祁漫塔格地区矿业开发的要求,而该区位于阿尔金山和昆仑山腹地,平均海拔4800米以上,荒无人烟、没有通信信号和交通干线,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勘探工作难度极大。二、三水文队义不容辞挑起该区水文地质勘查的重担,通过3年的艰苦工作,圈定3处地下水水源地远景区,规模可达中-大型,可满足祁漫塔格整装勘查区矿业开发的水资源需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水文地质人的精神和追求。

此外,该大队还先后完成了数百项工程地质项目,范围涉及区域工程地质、场地工程地质、矿山工程地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不良特殊性地基勘察、地下管线、桥涵、公路及工业民用建筑勘察领域。同时,该大队还涉足岩土工程设计及治理领域,开展了部分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和施工工作。其中,2003年承担完成的“罗布泊钾肥基地20万吨/年硫酸钾加工厂岩土工程初步勘察”项目、“罗布泊钾肥基地2万吨/年硫酸钾工业试验厂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项目,是新疆首次在超强盐渍化地区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工作中,队员们克服了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无永久建筑物、无前人勘查成果和经验可供借鉴等重重困难,紧密结合盐渍土地区特点,选用了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勘查方法。特别是首次在新疆超强盐渍土地区开展了模拟生产用水水头高度下的浸水载荷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有很好的可靠性和示范推广价值。该项工作的完成,填补了新疆超强盐渍化地区岩土工程勘察的空白,为全国同类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利用专业优势,拓展服务领域,成功涉足液体矿产勘查工作。该大队先后承担完成了钾盐、芒硝、硝酸钾、石盐、含钾卤水、钾硝石等数十项液体矿产的勘查工作,为自治区液体矿产的勘查开发夯实了基础。其中,2005年~2008年先后完成了新疆罗布泊罗北凹地、腾龙台地、新庆台地钾盐矿层详查工作,评价和提交的罗北凹地钾盐矿床为一超大型钾盐矿床,成果报告经原国土资源部评审中心审查通过,该项勘查成果对缓解区内钾盐资源严重紧缺局面和加快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

积极开展地热地质工作。该大队承担了全疆地热调查评价项目及温泉县、塔什库尔干县、拜城县、阿图什市等县市的地热资源勘查工作,圈定十余处地热异常靶区,为自治区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2009年~2017年,二、三水文队在塔什库尔干县连续开展地热资源勘查工作,圈定并评价新疆首个大型高温地热田(曲曼地热田),800米深度内孔内热储温度最高达161℃,实现了新疆地热勘查的历史性突破,中央电视台和国内其它多家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该项工作的开展,能够解决塔县城区各族贫困群众冬季供暖的难题,同时地热资源可进行医疗保健、养殖、种植等梯级利用,从而有效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和农业的发展。塔什库尔干县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自2005年起,自治区启动了地质环境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二、三水文队迅速成为自治区地质灾害勘查和防治的中坚力量,承担完成各类环境地质项目数百项。二、三水文队在滑坡地质灾害防治中使用的桩板式挡土墙、大体积抗滑桩,以及在碎屑流滑坡崩塌灾害防治中使用的格构式挡墙、泥石流灾害的稳拦排设计理念等多项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方法,均为疆内首次使用或居自治区领先水平。其中,承担的“天池飞龙涧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承担的“乌苏四棵树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被新疆国土资源厅列为地质灾害防治科普教育示范基地;“阿勒泰将军沟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被新疆国土资源厅列为泥石流灾害防治示范工程。二、三水文队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取得了硕果累累,为自治区防灾减灾工作及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结束了数万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历史,保护了数十亿元国有资产的安全,成果突出,意义重大。

和谐地矿

二、三水文队党委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的工作理念,不断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始终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方向、谋大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发展的理念凝心聚力,以发展的成果惠及职工群众。在工作思路上,围绕中心来谋划,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想;在工作目标上,围绕中心来制定,把加速构建新型地勘单位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在工作措施上,围绕中心来运筹,党建、精神文明、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等6份责任书的落实成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与推进二、三水文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面对新形势,抢抓发展机遇,结合“大地质、大矿业”的发展进程,问计于民,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经营为龙头,大力发展水工环勘察业,巩固并提升钻探施工业,扩大环境治理项目规模和效益”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二、三水文队在发展战略上,以做精做强主业为主攻方向,以融入地方经济,实施“跟进服务”战略为途径,培育市场核心竞争力。

和谐单位建设成效显著,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该大队实施了房改工作、外墙保温工程、办公楼及小区改造、维修工程。依据政策逐步落实房改事宜,筹集资金414万元,为小区职工返还了房改款;完成了小区17栋住宅楼及办公楼共47420平方米的外墙保温节能改造工程;对办公场所、篮球场和小区大门、警卫室、道路、停车场、上下水管线、热力管线进行了改造和维护;职工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0.38%,相比十年前翻了一番。职工收入的提高,为吸引人才、稳定队伍起到了有效的保障作用。

四十载辉煌镌刻历史,新时期发展任重道远。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二、三水文队将遵循精勘细做、科学规范、进取创新、顾客至上的质量方针,坚持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敢于争先的企业精神,继续服务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砥砺奋进,迎难而上,放飞梦想,阔步向前!□

多项勘察报告

编辑辣评:

1978年,二、三水文队建队。四十年来,该大队由单一的专业水文队,发展成为拥有多学科、多专业,工种齐全,设备精良,技术力量雄厚的水工环地质勘查队伍,成就了一部与时俱进的探索史。

特别是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中,该大队主动了解对接地方对水资源的需求,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化配置方案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在解决当地居民饮水难题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十载砥砺奋进,二、三水文队的路子越走越宽、技术越来越强、职工的收入越来越高……

如今,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二、三水人越战越勇。我们相信,在新的征程上他们将飞得更高、行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