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南屯矿充满活力与朝气,文化广场上的紫藤花也芳香馥郁地绽放开来,装点着矿山的每一个清晨和傍晚。在这如画的场景里,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运动衫,有的打太极拳,有的练太极剑……他们的活力、健康与梦想正在矿区尽情绽放。
健脑文化:职工书屋成加油站
“通过职工书屋建设,职工们确实受益,工区有40%的职工有两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有20%的职工有3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逐渐成了业务上的多面手。在支援对外开发建设中,我们已向金鸡滩煤矿输送了数名优秀技术人才。”供电工区车间工会主席代伟介绍说。南屯矿建立了职工“学习园地”和“模拟实验室”,要求全区职工每人奉献两本书,做到知识共享,同时立足理论、结合实际,强化培训效果,鼓励职工岗位成才,“精一门、会两门”,形成技术、技能能力储备。
据了解,南屯矿党委积极开展“职工书屋”建设,大力倡导“人人读书、终身读书、读书受益”的理念,将“职工书屋”搬迁到职工更集中、位置更优越的高层职工公寓。“职工书屋”包括图书室、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总面积600余平方米,现有书籍26000册,免费供职工借阅。电子阅览室配有20台电脑,设立了网上图书馆,职工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便可找到所需的书籍。
近年来,该矿党政与工会先后投入100 余万元用于职工书屋建设。各基层车间工会通过职工之家建设,配备了电脑,并接入网络,还在选煤厂、教培中心等18家单位建立了小型图书室,为职工自学创造了便利条件。
健身文化:健身与梦想的结合
2010年4月,阔别了8年之久的该矿业余足球联赛在该矿足球场重新启动。2011年,该矿足球队打败敌手,获得了邹城矿区“瑞宝壁纸杯”业余足球联赛冠军;还曾与兄弟单位组队参加了“2012加油中国”足球冠军联赛——济宁赛区的联赛,8名队员被选拔参加比赛。
该矿区篮球队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在集团公司各项篮球比赛中名列前茅,曾登上了该矿第四届美德建设标兵颁奖晚会的舞台,获得了“优秀美德团体”荣誉称号;在邹城市地企联合篮球邀请赛中获得冠军;在全国第11届“乌金杯”篮球赛中荣获第五名;2011年在集团第二届职工篮球赛中再次折冠。
该矿还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组建了秧歌、戏曲、太极等16个文化广场业余组织,针对不同的活动人群、活动方式、活动时间,划分具体活动区域,确定各业余活动小组负责人,形成了覆盖全矿的全民健身文化活动网络。近几年,该矿不断改善文化广场硬件设施,保障职工群众全民健身活动有自己的主阵地;重新修缮了以俱乐部为中心的文化广场,新铺设塑胶篮球场1个、塑胶羽毛球场3个,安装了大屏幕和健身器材40多组,改造了1500米长的文化长廊;认真制定和执行“体育馆活动制度”及“周末文化广场活动制度”,使全民健身活动制度化、日常化;组织开展拔河赛、乒乓球赛等活动,保障了活动的经常性、连续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和谐文化:幸福像花儿一样
2009年的夏天,中央电视台到南屯矿拍摄《矿哥矿嫂的幸福生活》时,该剧组的演员们颇有感慨地说:“真没想到,你们这里的文化生活这么丰富,一点都不比北京差。”
笔者走近文化广场,采访了几位“闻名矿区”的明星健身队伍的教练,听一听他们的感受——
“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融合了体育、舞蹈、健美操等多种运动元素和时尚元素,适合我们这些热衷健身舞的人群。”退休职工李亚莎老人说。她是南屯矿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舞的组织者和教练。
“我们这支老年艺术队1995年组建。我们喜欢跳老年迪斯科,也爱跳传统的秧歌舞,不仅赶时髦,也爱创新。”70岁的丁熙花老人乐呵呵地说。她是南屯矿夕阳红舞蹈队的舞蹈教练。
“每天,我都早早地起来,到矿体育场锻炼身体。我参加矿上的民间艺术表演好多年了,既健身又给大家带来了快乐。”作为空竹队的教练,退休职工王彦钊正抖动着空竹,只见红绿色相间的空竹被绳子牵引着,在老人的腰际间划出一条条优美的弧线,犹如“孔雀开屏”……
该矿文化广场为这些老年艺术团队提供了平台,使他们安享晚年,也为他们提供了发挥余热的舞台,更好地促进了矿区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