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贵州地矿局106地质大队职工帮扶服务站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不能让职工家属因缺钱生活无着落、不能让职工家属因缺钱让子女辍学、不能让职工家属因缺钱无法就医”的“三不能”原则,不让一人掉队。
10年间,该服务站通过建立帮扶服务长效机制,多渠道争取,多形式帮扶,先后发放帮扶金近200万元,惠及1000多人次,实现了对全队职工及家属的承诺,营造出了和谐氛围,促进了地矿经济发展。日前,该服务站被贵州省总工会授予了“贵州省先进职工帮扶服务站”荣誉称号。
建立扶贫基金
随着地矿经济的长足发展,绝大多数地矿职工生活质量得以大幅提高,然而仍有部分职工因病、因事等致贫致困。贵州地矿局106地质大队为让广大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帮助弱势群体渡过难关,于2004年建立了扶贫解困基金,成立了职工帮扶服务站。10年来,职工帮扶服务站共收到行政划拨以及经济实体、职工个人的捐款60多万元,为部分特困职工解了燃眉之急。
2013年5月,困难遗孀杨德菊的孙子的双腿急需手术。在协助争取到省、市残联帮扶资金的基础上,当得知因还差2000多元而无法手术时,职工帮扶服务站紧急启动了扶贫解困基金予以帮扶,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摸清贫困底数
贵州地矿局106地质大队职工帮扶服务站成立以来,从建立困难职工数据库入手,加强走访力度,进一步摸清底数,完善档案资料,进行动态管理。
近年来,职工帮扶服务站争取了贵州省省老干部局帮扶老干部遗孀慰问金、贵州省总工会劳模帮扶慰问金、贵州地矿局大病补助、春秋两季困难职工子女入学帮扶资金、106地质大队匹配帮扶资金等,先后惠及困难职工及家属320人次,争取和匹配帮扶资金80多万元,确保了职工及家属大病就医、子女入学的费用。
多形式进行帮扶
一是职工帮扶服务站商请该队同意通过清岗腾位,每年按照8%的比例安排待岗职工再就业,提高待岗困难职工的收入,改善其生活质量。二是商请该队同意,对年纪偏大、技术单一、文化不高、身体欠佳的职工,设立帮扶岗位,为其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提高困难职工收入,先后安排30多人再就业。三是在职工帮扶服务站建议下,2010年建立了队领导、党支部帮扶困难职工、遗属联系点制度。帮扶资金来源除了行政划拨外,还有队领导、支部党员个人募捐,先后帮扶60多人次,使用帮扶资金12万多元。四是亲情帮扶,职工帮扶服务站时刻牵挂着职工群众的安危冷暖,千方百计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切实把组织的关怀送到了困难职工的心坎上。待岗职工汪衡盟早年丧妻,进行股骨头坏死手术花去大笔费用,经济状况更加恶化,导致精神恍惚,生活不能自理。得知情况后,职工帮扶服务站的工作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带其到医院检查,确定其神经不正常后,及时将其送到康复医院进行治疗,每个月定期看望,并为其进行心理疏导。经过近半年的治疗和心理抚慰,汪衡盟的身体基本恢复正常,重树了生活信心,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现在,汪衡盟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已逐渐好转。
营造和谐氛围
职工帮扶服务站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帮扶服务活动,确保了稳定发展的大局,促进了地矿事业的科学发展。近年来,通过全队职工共同努力以及职工家属的大力支持,该队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找矿成果,促进了地矿经济的强劲发展。
一是该队承担的国家级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整装勘查3个向斜勘查区已经完美收官,探获铝土矿资源量3.86亿吨,新增铝土矿资源量2.86亿吨,超额完成了国家、省政府下达的找矿任务;二是该队承担的贵州省纳雍县金盆-以支塘向斜煤炭资源整装勘查即将完成,预测资源量有望突破30亿吨;三是自有矿业权普安县磨田煤矿勘探、晴隆联合煤矿勘探、遵义县木康煤矿勘探捷报频传,均获资源量超亿吨,均达大型矿床规模;四是深化并实施“盘活新储”创新发展思路,以找矿成果为依托,通过合作勘查、矿权转让等,使地矿经济连续几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强劲势头,而经济实力的增强又为进一步做好帮扶服务工作提供了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