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集团发挥班组作用度危求进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王俊 陈凯 王亚峰 发布时间:2015-03-30

行业寒冬中,煤炭企业度危求进的源动力来自哪里?企业创新创效的最大活力来自哪里?山东能源集团给出的答案是——班组。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管理体系的最小单元,是一切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和最终落实者,充分激活‘细胞’正能量,企业才能在行业寒冬中活力四射。”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卜昌森如是说。

打赢煤质“保卫战”

“煤质创建矿以来最好水平,提质吨煤增效25元……”这是2014年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岱庄煤矿交出的一份成绩单。岱庄煤矿煤质的大幅提高源于该矿综采二队马鹤班发起的煤质“保卫战”。

事情还得从一件不光彩的事情说起。有一次,马鹤的班上生产的4000多吨煤炭因发热量低而被矿上拒收,班上27名职工辛辛苦苦生产的4000吨炭,不仅没有挣到一分钱,扣除电费、运输费等费用后,每人还赔了300多元,马鹤班还因此成为矿上的“反面典型”。

“保煤质就是保饭碗,保不住煤质就砸了饭碗。”痛定思痛,马鹤带领班组职工吹响了煤质“保卫战”的集结号。

因此,该班组制定了严密的生产措施,对因工作落实不到位而影响煤炭质量的事,处理起来绝不手软。2014年6月份的一个中班,马鹤班在7321工作面施工时,煤炭发热量只有4600大卡,在现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煤炭发热量比早班低400大卡。上井后,马鹤召开分析会,通过分析发现是采煤机司机老王因割底量大造成灰分超标所致。第二天,马鹤就安排老王到二级市场待岗三天,自我反省。

“不是我绝情,保不住煤质就保不住工资。”马鹤扳起手指给全班工友算起了煤质账:煤质发热量达到5000大卡以上,吨煤单价是3.75元;低于5000大卡,吨煤单价是2.95元,每班同样出900吨炭,就少挣720元钱,一个月就是2万多元。

马鹤还在山东能源集团召开的现场会上介绍了抓煤质的经验,成为集团大名鼎鼎的“正面典型”。在马鹤班的影响下,“班组是把好煤质的第一关”、“保煤质就是保饭碗”等理念在岱庄煤矿乃至山东能源集团深入人心。岱庄煤矿连续刷新煤炭发热量新纪录,全矿2014年因煤质增收上亿元。山东能源集团各单位还组织开展了煤层、煤种经济性评价,广泛推行了以质论价的收购制,最大限度实现了以质增收。

叫响大学生班组“好品牌”

2个研究生、4个本科生、20个大专生,这样一群人不是科研院校里搞研究、做实验的专业团队,而是山东能源临矿集团王楼煤矿的26人大学生采煤队。自2011年成立以来,这个团队不仅创造了该矿日产原煤5000吨的高产纪录,设备完好率达100%,更是保持着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纪录。人民日报“100个人物中国梦”栏目刊登了他们的事迹,东方卫视进行了深度报道作为大学生励志教育素材,境内外近30家媒体进行重磅报道。山东能源临矿集团王楼煤矿大学生采煤队现已成为企业的一块“金字招牌”。而在整个山东能源集团,像这样的大学生班组已有上百个。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入矿山,为充分发挥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快、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山东能源集团各煤矿积极组建大学生班组,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实现“个人梦”提供了良好平台。

为把大学生班组打造成“金字招牌”,各单位精心制订培养方案,“导、传、帮、带、扶”多措并举,使大学生班组尽快成长为“精英团队”发挥好独特作用。比如王楼煤矿,专门成立了大学生采煤队“指挥部”,负责对大学生采煤队从制度建立、业务学习、自主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采取“1+1+1”传帮带制度,即一个导师加一名青年骨干带一名大学生采煤队队员,把每名大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刘辉是读完采煤专业的研究生才来王楼煤矿的,是这支大学生采煤队里学历最高的人,他说:“一线是出彩的最好平台,是走向成功的最好平台。”

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学生班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和勃勃生机。淄矿集团亭南煤业瓦斯抽采队的大学生千米钻机班开展“注水泥浆封孔工艺研究与应用”、“增大钻孔孔口套管内径提高瓦斯抽采量的应用”等技术攻关,成功打出了让澳大利亚技术专家都认为不可能打成的钻孔;新矿集团翟镇煤矿大学生自动化班组自主设计安装了采面顺槽运输集中控制系统,累计减少岗位46个,减员112人,经济效益突破300万元……

如今,大学生班组已成为山东能源集团各矿区的“好品牌”,越来越多的青工都主动要求加入,到艰苦一线接受锻炼,施展才华。

做活节支降耗“大文章”

“像这样的金属网,新的每平方米要46元,用我们回收上来的旧钢丝绳编织成钢筋网用于巷道锚网支护,可以大大减少新材料的投入。2014年以来,我们加工钢筋网近30万平方米,为矿上节约费用100余万元。”笔者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柴里煤矿采访时,金属编织组的职工王爱英说。

这只是山东能源集团班组做活节支降耗文章的一个缩影。

班组作为企业最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生产成本“控制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班组手中。面对异常严峻的煤炭市场危机,山东能源集团将控成本作为战胜危机的“第一利器”,提升经济效益的“生命工程”,提出了“煤价降到哪里,成本就控制到哪里”的口号,全面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构建矿、原煤生产口、区队、班组、个人岗位五级市场,其中区队、班组作为“中枢”,变成独立的市场核算实体。该矿对使用的生产材料、设备租赁费、吨煤单价等都明码标价,班组、职工都是独立的“核算点”。这样一来,井下的一切生产要素、生产组织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大“市场”,成本直接与职工的收入挂钩,有效激发了班组的节支降本积极性。

最早在山东能源集团推行内部市场化管理的淄矿许厂煤矿还把加工维修、人力、技术、电力、服务、物资、资金、产品、租赁、安全质量等十大要素纳入市场运营,体现职工劳动、节约和创新价值。“算着干、干着算、省下来就是工资”已深入人心,每个班组、每名职工都像过日子一样精打细算着“成本账”,事事讲求投入产出,并自发地开展、收旧利废、修旧利废活动,以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实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在加工维修市场上,班组职工设备当“人”看,实行“保姆式”跟踪服务,不仅设备事故基本杜绝,而且一年时间节约维修费550万元。据了解,食堂班组精细到增加能耗低的炒菜、减少能耗高的炖菜来降低成本。

山东能源集团还提出了班组“零废品”理念,通过回收、修复、改造、拆解等措施,让废旧物资“重新上岗”,对无法再次使用的铁屑、设备残体、废旧钢铁等作为矿铸造厂生产原料,把废旧物品全部吃干榨净,真正实现“矿区无废品”。“零废弃、零浪费、零丢失”逐步成为职工的共识。

数字显示,山东能源集团2014年降本增效达23.7亿元,有效对冲了市场煤价下降的压力,也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据了解,山东能源集团位列2014世界五百强第305位,比上年度上升6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