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滚滚浓烟中,头戴呼吸气的救护队员匍匐前进,展开“搜救”。这是记者近日在兖矿集团救护大队看到的一幕。“这套DMX多功能灾区仿真模拟与演练评价系统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为我们配备的,可以模拟井下救援的环境和问题,实训效果非常好。”兖矿集团救护大队副大队长、总工程师宋先明告诉记者。
兖矿救护大队自建队以来,成功处理冒顶、透水、溃砂、火灾、煤尘爆炸、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事故182起,抢救遇险遇难人员586人,出警637队次,实现连续25年安全救援无事故,在深圳“12·20”滑坡和平邑石膏矿“12·25垮塌”事故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安监总局调派我们去深圳,正是看中了我们设备先进和操作熟练。”副总工程师王思全说,近年来救护大队向国家安全部门和兖矿集团积极争取,目前已配备了卫星通信指挥车、充气发电照明车、便携式气相色谱仪、远距离灾区环境侦测系统等先进救援设备。
“科学训练是救护队的必修课,科技和创新提升了救护队员的战斗力。”大队长张军义介绍,兖矿救护大队常年组织开展“万米长跑竞赛”、“暑天野外训练”、“高温浓烟演习训练”、“呼吸器破坏性训练”、“山地负重训练”等活动,较好地解决了训练科目枯燥无味、针对性不强、与灾害环境相脱节等弊端。针对新队员心理素质较差的特点,选择荒野坟场设置侦查、寻人、伤员急救、伤员搬运等科目,开展夜间拉练活动,磨砺队员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坚持每月一个单项竞赛,每季度一次大型综合比武。至目前,该队累计培训救护指战员14000余人,先后有30人被聘为高级技师、技师,128人被聘为高级工,2人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1人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以来,该大队先后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矿山救援技术竞赛夺得2次团体亚军、1次单项世界冠军。在全国矿山救援技术竞赛中获得1次团体冠军、2次团体亚军。近年来,兖矿救护大队依托“张祥忍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展QC小组技术攻关,将技术研发工作辐射延伸到基层中队和班组,探索出一条科技创新、科技强队的新路子。自主研发的“矿山应急救援综合模拟演习训练系统”,获得2008年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二等奖;“煤矿井下危险区域探测机器人”项目获 2012年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兖州矿区应急救援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2014年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矿山救护用快速密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15年山东省安全生产管理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水力切割装置在应急救援中的研究与应用”和“物理爆破快速拆除密闭技术及装备研究”两个项目正在积极研发。□(吴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