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成本中心”到“利润中心”

——钱营孜矿多管齐下打赢增效战小记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李继峰 发布时间:2017-05-12

皖北煤电钱营孜矿把经营管理作为发展之基,通过超前设计、差异支护、强化自修和减人增效等措施多管齐下,逐步将企业由“生产成本中心”升格为“利润中心”,实现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超前做细优化设计

针对煤炭埋藏较深、围岩应力较大、煤层倾角较大、煤层起伏较大、煤质较松软等具体情况,钱营孜矿与大专院校合作,对围岩岩性进行数学模型分析,用矿压监测系统对压力进行监测,通过FLAC3D软件分析采动来压周期。

在吸收借鉴国内外超大工作面设计经验的基础上,该矿打破惯性思维,对工作面设计尺寸进行科学“放大”:工作面长度设计为230米~300米,走向长度为2000米~3530米,工作面可采储量达300万吨~700万吨,仅综采面搬家移挪一项,每年就可节约费用3000多万元;对W3223工作面进行科学优化,节约材料成本301万元;将矿井定位为“一矿一井一面一队”,布置一个高产高效综采工作面生产,产能达到3个普通工作面的生产能力,综采面每班30人左右,月产量最高超过40万吨。

据了解,对W3223工作面进行优化后,该矿可多回收煤炭资源30万吨,增加利润4410万元,减少搬迁费用4000万元。

“差异支护”全覆盖

在支护设计上,该矿打破一条巷道、一本规程、一种支护方式的传统支护方式,根据每条巷道的施工区域及顶板完整性,及时调整支护方式。

在每个掘进、开拓头,钱营孜矿推行“差异化支护”和动态支护参数变更,每年可节约支护成本800多万元,在巷道压力较小巷道帮部使用塑编网代替金属网进行支护。

据了解,塑编网单价为9.59元/平方米,金属网单价为23.59元/平方米,由此每平方米节约支护费用14元。今年前4个月,该矿煤巷施工巷道2700米,节约支护费用约4万元。

“铁桶模式”不委外

今年初,钱营孜矿出台规定,做到:能自己施工决不委外、能储不采、超范围超价不采购、能自己修理不委外,从修理、大材、配件、电力四方面深度挖潜、降低消耗、节约支出。

针对矿井主要生产设备、机组等设备的维检,该矿采用自购配件、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及行业专家驻矿指导等办法,全年可节约费用600余万元。今年2月份,该矿组织相关人员对齿轮磨损严重的采煤机进行了一次自主更换,节省费用50万元。该矿还在井下设立了机电运输材料修理库房,配备专职人员对电瓶、五小电器、道叉等进行直接修理复用,每月修理量都在20万元以上。类似的做法在该矿还有很多。

杜绝“浮岗吃响”

按照矿井生产布局总体安排,该矿挤压岗位设置的“水份”,从严落实定编、定岗、定员“三定”工作,实施一专多能、兼职作业、集中控制、操检合一、机电一体化等措施。

2016年,钱营孜矿优化人力资源800多人,减少人工成本4000多万元。该矿对长期旷工、请事假、虚挂在岗人员进行清除,对长期请病假、低效能或无效能人员进行整顿;实行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减少加班工资支出;对机关后勤及一、二线非生产单位服务人员,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严控加班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