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黑子”变成“煤亮子”

——柴里煤矿实施清洁生产纪实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刘光贤 发布时间:2017-11-27

“煤黑子”一直是煤矿工人的代名词,然而在枣矿集团柴里煤矿井下走一遭,让人感受到的却是“人在井下走,如在画中游”的优美境界。

在环境如此优美的井下工作,一线职工为之感到自豪。而更让他们自豪的是,该矿实施井下清洁生产,打造无尘化矿井,使煤矿工人变成了“煤亮子”。

矿山人有了城里人的自豪感

“我们坚持开展以‘清洁生产、无尘化治理’为内容的无尘化矿井建设活动,采用注、喷、封、降、洗等措施,实现了源头治理、过程控制,保证职工有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柴里煤矿矿长李文说。

已有半个多世纪开采历史的柴里煤矿,历来十分注重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系统建设、管控结合、源头治理等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大力提升矿井综合防尘能力,以无尘化清洁生产促进安全管理由“保障生命安全”向“珍爱职业健康”延伸。近年来,该矿无一例新发职业病,职工感觉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品味,矿山人有了城里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创建绿色清洁型采掘工作面

“要从根本上降低煤尘,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治理的关键和工作重点还是在井下。”柴里煤矿副矿长顾洪利说。

为此,该矿在井下大力开展了“黑脸变白脸”建设工程,念好注、喷、封、降、洗清洁生产“五字经”,即未采先“注”、过程全“喷”、环节施“封”、科学防“降”、全面冲“洗”,实现全过程管控;在井下炮掘工作面设立了氧吧硐室,有效避免了炮烟、粉尘及其它有害气体对职工的危害。

采煤机内外喷雾降尘

“各采掘工作面产尘量最大,井下煤仓、溜煤眼、翻笼、输送机、装煤和各转载地点是二次产尘的地点。在这些地方,之所以产尘不见尘,是因为我们层层布设了降尘设施,优化了除尘环境。”该矿通防副总工程师王开胜说。

立足绿色清洁型采掘工作面创建,柴里煤矿把通风、防尘系统的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将防尘工作与安全生产同步安排、同步检查,严格推行综合防尘措施,从装备上为净化风流、降低粉尘提供了保证。截至目前,该矿采掘工作面共安设喷雾帘50多道,皮带运输转载点喷雾60余道,隔爆设施60余套;综采综放工作面实施了煤层注水、架间喷雾、采煤机内外喷雾,应用了水电闭锁装置、红外线随机自动喷雾装置、推拉式捕尘帘、喷雾增压泵、粉尘浓度传感器及粉尘浓度超限自动喷洒装置等,应用特大钻孔、特殊封孔、特高压煤层“三特”注水工艺,确保了煤体含水率提高2%以上。他们在采煤机上安装了二次负压降尘装置、采煤机摇臂下方柔性喷雾、水电联动装置、移架同步喷雾,及时消除生产环节产生的煤尘;在综掘机上安装了除尘风机,在综掘面上安装了附壁风筒,综掘工作面每班进行煤体短臂注水,主要大巷安装了红外线自动喷雾、侧喷雾等,定向风流将煤尘控制在迎头有限的空间内,降尘率达到70%以上。

自主研发助力降尘

赵永伟是该矿综采二区一名采煤机司机,他每次开启煤机时,煤机高压喷雾会自动开启,前端截割头上安装的除尘装置就会喷出高压喷雾,即使有煤尘“侥幸逃躲”,后方的净化水幕也会将煤尘彻底降服。他说,煤尘是危害采煤工健康的“第一杀手”,只有改善作业环境才能免遭煤尘“侵害”。

同时,该矿还为各采掘工作面配备了直读式测尘仪和移动式测噪仪,安装了粉尘监测传感器,自主研发旋转自动喷雾、粉尘超限自动洒水装置,井下所有粉尘监测点容许浓度始终做到“零超限”。他们还定期进行浮煤清除、巷道冲洗,达到“眼见无尘、手摸无灰”的效果;在主要进回风巷安装使用微喷雾和净化水幕,实现自动喷雾;要求轨道巷矿车运输粉状物料时必须使用防尘罩,井底车场清洗站必须对矿车进行清洗,皮带运输巷净化水幕下方安装使用捕尘帘集水装置。

“以前,我们每半个月对主要大巷冲洗一次,落尘还很多。现在一个月冲洗一次,还不见落尘,粉尘浓度值也比以前降低了50%以上。”该矿防注队职工丁勇对综合降尘系统的降尘效果称赞有加。

翻开该矿《制度汇编》,笔者看到,防尘制度占了较大篇幅,从矿管理层到基层班组的每一名职工,都有明确的“条条框框”,构建起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通防专业靠上抓、区队班组具体抓、每个岗位自主抓”的保障体系,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和全覆盖的责任网络。与此同时,该矿将落实防尘制度纳入各级安全检查、质量达标、带班管理、安监员跟班监督内容,及时查出和整改现场的小问题、小偏差,每年纠偏职工行为达上千人次。

“割煤不飞尘、巷道不积尘、掘进不扬尘、运输不带尘”,该矿巷道中红色的标语格外引人注目。为了降服这个危害煤矿工人健康的“头号杀手”,柴里煤矿还依靠技术创新,致力于矿井的无尘化改造。据了解,该矿自行研制了调节式风水联动放炮远程压气喷雾、自转式旋转喷雾、反冲式水质过滤器等30多项创新成果,有10多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或发明专利。比如,风水联动放炮远程压气喷雾,在掘进工作面利用动力压风,由气体逆止螺旋调节喷头和冲击波重锤对风水联动器进行加压,由风力推动水力,进行雾化降尘,效果极好。应用该装置,各工序的降尘率提高了60%以上,放炮工序降尘率提高了70%以上,大大降低了粉尘的危害。

日常管理更加关键

该矿党委书记赵连永说:“井下生产要实现无尘化,关键在于日常管理,必须得把每项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细节。”

该矿还配备了专职测尘员5名,全部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设立了粉尘化验室,配备了AKFC-92A型矿用粉尘采样器、AKFC-92G型工班个体粉尘采样器、AB135-S分析天平、光电分析天平、干燥箱等检测设备50多台(套);每周组织一次覆盖全矿的防尘大检查,并在调度会上进行通报;严格按照规定,每半个月测定一次粉尘浓度,每季度监测一次工班呼吸性粉尘浓度,每季度进行一次粉尘危害防治标杆矿井建设考核评比,每半年监测一次游离二氧化硅,强化粉尘动态监测,实现实时保洁;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

“矿上的无尘化建设从源头上杜绝了尘肺病,保障了职工的健康。目前,全矿十几例尘肺病例都是以前发现的老病号,自建设无尘化矿井以来,还没有新病例出现。”负责该矿尘肺病治疗的医生曹常娣说。

据统计,柴里煤矿通过实施“无尘化”开采的一系列措施后,巷道全尘浓度下降69%,呼吸性粉尘浓度下降50%,职工与尘肺病和“煤黑子”实现了彻底告别。□

井下粉尘动态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