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市场在危情中等待曙光

来源:中国矿业报 发布时间:2020-03-19

长期以来,石油的消费增速及趋势与经济发展走势息息相关。有预测认为,基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由此前的2.3%下调至2%左右;国内增速将由年初预测的5.8%降至4.2%。经济增速承压,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迅猛蔓延,给世界石油市场带来猛烈冲击。国际油价一路下滑,且仍未见底。由于需求端存在巨大变数,包括航运在内的石油相关产业均受到波及,石油业“阴云”短期难以消散。

疫情全球蔓延,石油主要生产国消费国相继“沦陷”

2020年新年伊始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持续两个月后,正在演变成一场危及全球的高等级世界公共卫生事件,蔓延多国,且势头迅猛。

3月11日,世卫组织发布最新一期新冠肺炎情况每日报告。中国以外共113个国家确诊新冠肺炎37371例(新增4596例),死亡共计1130例(新增258例),新增4个国家/领地/地区(玻利维亚、牙买加、布基纳法索、刚果民主共和国)向世卫组织上报新冠肺炎病例。

《纽约时报》3月10日报道,截至当地时间10日23时,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增至1004例,累计死亡31人。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统计,截至美东时间3月11日傍晚,全美已确诊至少1162例新冠肺炎病例,其中死亡病例增至37例。疫情已蔓延至全美41个州和首都华盛顿特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前五个州分别是华盛顿州、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马塞诸塞州和得克萨斯州。

至3月9日,中东五大原油出口国沙特、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和伊朗确诊病例数十至数千例不等。中东地区有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国家升至15个国家和地区。伊朗疫情仍在持续升级,确诊病例破8000人,多名政要被确诊。

BNO Newsroom报道称,意大利新增977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10149例,新增死亡病例168例,累计死亡631例。

西班牙新冠肺炎患者达到1695例,死亡35例。其中首都马德里最为严重,患者数量达782例。西班牙仅次于意大利位居欧洲第二位。德国《时代》周报报道,截至当地时间3月10日下午18时,德国确诊新冠肺炎患者达1524人。至此,德国新冠肺炎疫情已扩散至全部16个联邦州。

目前,欧盟27个成员国全部出现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所有国家无一幸免。

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3月11日通报,截至11日零时,韩国较10日零时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42例,累计确诊病例7755例,共出现60例死亡病例。

由于埃及尼罗河上的一艘游船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近来埃及境内的确诊病例也在持续上升,截至3月9日在,加上游轮检出的病例累计确诊已达59例。

更令人悲观的是,当前新冠肺炎已经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病例数超过10万。世卫组织经过疫情评估后认为,这种具有超强传播力并致死率极高的新冠肺炎已构成事实上的“全球性流行病”(pandemic)。

国际货币基金(IMF)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近期对疫情影响下的全球经济表示堪忧,他认为全球经济向更加不利的局面转变,仍然很难预测其影响。

石油需求量将锐减,前景不明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3月11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双双下调2020年原油需求预期。OPEC将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期锐减至6万桶/日,几乎完全归零。在2月的月报中,OPEC曾预测将增长99万桶/日。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工业产出以及工业对原油的需求呈现下降态势,而曾经的用油大户航空公司已经缩减了不少航线,对原油的需求骤减。

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宣布将于4月开始减少10%的美国国内及加拿大的航班班次,同时减少20%的国际航班班次。

据估算,仅今年2月份,中国国内航空公司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370亿元,民用航空亏损或达上百亿元;截至3月1日,今年以来全国计划航班1.69万架次,但实际执行仅8393架次,取消航班超过50%,而最近一周的客座率仅有60%。

据ZAWYA网站3月5日报道,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计,受新冠肺炎疫情发展影响,全球航空业可能损失630亿至1130亿美元,中东地区航空公司可能损失49亿美元。中东地区乘客人数将减少9%,阿联酋、巴林、伊拉克、伊朗、科威特和黎巴嫩等国乘客人数减少幅度将达23%。而亚洲地区航空公司损失将达278亿美元,中国国内客运市场损失约为128亿美元。

据2019 BP统计年鉴数据计算,2018年中国原油消费量为1352.2万桶/天,占全球总量的13%。而已经发现确诊病例的北美、欧洲、日本和韩国合计原油消费量为4663.6万桶/天,占全球原油消费总量的46.7%。即使按照2018年的消费比重,疫情在石油主要消费国家和地区蔓延,如果不能得到尽快且高效控制,将对全球石油需求产生巨大影响。

高盛近日也表示,全球石油需求将在40年来第一次陷入衰退。高盛预计全球石油需求每天将减少15万桶,而FGE则预计消费量将每天减少22万桶。

IHS Markit咨询公司的预测结果显示,第一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将比去年同期每天减少380万桶,达到历史最大降幅。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将其增长预期下调至每日50万桶,原因是中国炼油厂的减产幅度超过了此前的预期。Energy Aspects Ltd.每天将其前景下调20万桶,但表示并未排除全球石油需求完全不增长的情况。

新冠疫情抑制了国内供应链下游需求,公路交通管制和工业、商业延期开工直接影响对原油和原油制品的消费。中石油的预测显示,国内今年第一季度的燃料需求将下降36%,这将导致市场上约2亿桶的石油过剩。

据预测,2020年第一季度,世界石油市场对欧佩克原油日均需求量减少至2720万桶,低于该组织1月份原油日均产量2886万桶。预计2020年,世界石油市场对欧佩克原油日均需求量减少至2840万桶。伊朗石油部表示,受疫情影响,近期汽油的消耗量减少10%。

油价持续下行,仍存在进一步下跌空间

由于进一步担忧全球原油市场的需求,国际原油价格再次下行。Brent油价已经从1月8日的71.75美元/桶下跌至3月11日的35.78美元/桶;WTI原油跌至33.17美元/桶。

影响油价进一步下跌的指标性因素即OPEC会议和新冠肺炎疫情。

目前,OPEC会议就下一季度减产情况未能达成协议,但已经在事实上对国际能源市场和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由此开始,国际能源市场进入剧烈变动期,全球石油供大于求进一步加剧,油价下跌几乎不可避免。而以沙特、俄罗斯和美国三大超级产油国为主导的国际能源市场供需格局将迎来新的变化。

尽管有媒体报道称,俄罗斯能源部已经公开表示将继续与OPEC保持对话并将出席3月的另一场OPEC+委员会会议,但各国为维持各自利益,已很难达成一致。阿联酋已紧随沙特开启了4月份增产,努力将产能提升至500万桶/日。而科威特和伊拉克也先后宣布主要将针对亚洲市场进一步降低原油价格。

有分析认为,如果OPEC+在短期内达成新的合作协议,冲击也许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但从历史来看,价格战一旦开启将产生联动效应,其影响可能超出可控范围,未来不可预测。

也有分析认为,无论协议最终能否达成,可能已经不足以抵御疫情对全球石油需求的冲击,不太可能产生预期的平衡市场、促使油价上涨的效果。毕竟主要石油消费国几乎均受到疫情不同程度波及,因此原油需求的下降幅度可能比想象的更糟糕。

但这场风暴无法改变的事实是,世界经济进一步下行,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全球扩散,总体需求或将进一步萎缩,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增长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因素。

油轮空转,航次被迫减少

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使油轮的运费承受巨大的下行压力。各种类型的船舶运价大幅下降,全球航运业损失了数亿美元。

英国行业咨询机构Poten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一个月中,租用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的每日租金已下降两成以上。CNSS信息显示,从波斯湾到中国的超大型原油运输船(VLCC)收入从1月初的每日103,052美元下降到每天18,326美元,降幅达82.2%。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东油运市场再次陷入停滞。发往我国的27万吨级油轮运费徘徊在WS42.5,通过好望角/好望角航线发往美湾的28万吨级油轮运费停留在WS30。在大西洋地区,西非至中国航线的26万吨级油轮运价徘徊在WS46水平。利比亚港口因军事冲突导致关闭,致石油产量减少80万桶/日。苏伊士型船的运营活动减少,运费直降。

彭博社消息称,由于中国进口放缓,目前西非以及拉美原油的船货需求明显受到影响,原油海运需求预期悲观,VLCC价格于1月初的10万美元/日下滑至1万美元/日。目前,4月份装船的西非原油船货仍有70%未售出。

目前,Vitol SA、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和Litasco SA等多家石油贸易商要求雇用VLCC用于储存原油。航运公司纷纷取消航次。航运咨询公司德路里(Drewry)数据显示,2020年2月集装箱航运公司取消了约105个从亚洲到北美以及欧洲/地中海地区的航次。尽管除了武汉,中国所有的港口都保持正常运营,但由于出行限制和隔离措施,造成人工短缺,港口无法满负荷运转。德路里评论称,单月取消105个航次,意味着约10亿美元的收入缺口,其中一部分将由之后满载的船舶和临时增加的航次来运输,但短期内对承运人的利润损害很大。

石油主产区多国危及,供应端凶险

1月份全球石油供应量日均1.005亿桶,减少80万桶,其中欧佩克减少了71万桶。

普氏能源资讯(S&P Global Platts)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OPEC的2月原油产量下降到2799万桶/日,是2009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据2019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等4个主要产油国共占2018年全球石油产量的17.8%。而目前四国均已出现确诊病例。中东地区,伊朗疫情最为严峻。伊朗2019年原油产量为2823.3万吨,较2018年下降33.81%;2020年1月伊朗原油产量208.6万吨,较2019年同期下降24.26%。从2019年主要原油出口国占比来看,伊朗出口量达2880万吨,占比为1.23%。2019年伊朗对中国出口量为1477万吨,占伊朗出口总量的51%。中国是伊朗原油的重要出口目的地。

低油价对石油生产国无疑是一场灾难。低油价不仅对俄罗斯与沙特经济有害,也会伤及其他产油国的石油收益,疫情在中东地区的大规模蔓延若不能尽快得到控制,会直接影响市场对于供应和需求的情绪。尤其会加剧中东能源经济的风险与政治的不稳定性。

2019年,中国进口原油主要来源包括中东、非洲、俄罗斯及南美,进口原油的占比合计达95%。中东地区仍是中国进口原油的主力地区,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40%~50%之间,对中国石油进口至关重要。目前,由疫情加剧的“石油价格战争”对中国来说,是风险中孕育机遇。据国泰君安测算,若2020年原油价格稳定在35美元/桶的水平,进口量维持在2019年水平,中国将节省1100亿美元开支,占GDP的比重0.78%。但总体看来,因新冠肺炎疫情,与石油相关的全产业链条已经处于危情之中,焦急等待曙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