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庆市地质行业的“标杆性”队伍,多年来,重庆136地质队始终坚持“两业并举,服务社会”的方针,在资源勘查、工程勘察、地灾防治、矿山服务、社会履职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近年来,该队先后承担了重庆松藻、南桐、中梁山、永荣、天府等煤矿和云南、贵州、四川、新疆等省区的煤炭资源勘查项目,提交地质报告400余件,查明煤炭储量60多亿吨、非煤矿产资源储量10多亿吨,完成钻探进尺94万余米。
2003年以来,该队在巴南区丰盛场开展煤炭资源预查项目,查明了年产6000万吨的肥煤基地。同时,在重庆市开展了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项目勘查工作,仅其中的松藻打通一矿、同华煤矿、南桐煤矿就为该市新增煤炭资源储量近3亿吨。2007年,该队提交的《重庆市沥鼻峡盐井矿区一井煤炭资源勘查报告》被国土资源部评为优质地质找矿项目一等奖。在找矿的同时,该队还是重庆市煤矿安全的技术支撑。在矿山服务中,该队提交水害防治报告600余个,压覆矿产报告400余个,安全评价、地灾评估报告400余个,储量核查、动态监测报告1300余个,矿产资源划界、开发利用方案、储量核实等报告6000余个,并多次为煤矿抢险救灾提供技术服务。在其它地质项目中,该队自1999年开始,承担和参与了渝怀、渝遂等4条铁路和渝广、渝黔、渝长等7条高速公路和广东、浙江、重庆等地房屋地基、桥梁基础工程勘察项目数百个,完成钻探进尺70余万米。从2002年开始,该队还参与了三峡库区二期、三期和库区后续地灾防治工程项目数百个,提交地灾评估及地灾调查报告4000余个。
近两年是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能源结构重大调整、煤炭企业经济下滑、地勘行业进入“寒冬”的艰难时期。特别是在2015年,该队遭遇了煤勘项目中止、矿山服务锐减、经济效益下滑、欠款回收难等困境。然而,在困难面前,该队广大干部职工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各项工作紧紧围绕中心任务,稳步推进。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重视安全责任落实,加强安全监管,进一步强化交通安全、季节性安全管理等;在产品质量管理方面,完善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加强重点工程项目的过程监控,对成果资料、原始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进行规范管理,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技术培训;在资质管理方面,申请了地籍测绘、摄影测量与遥感外业、地理信息工程、水利工程测量、地下管线测量、建筑工程测量、工程勘察劳务、煤矿安全技术服务机构(瓦斯等级鉴定)和生产能力核定等资质;在财务管理方面,积极规范财务核算等基础工作,争取财政项目资金并确保落实到技改项目上;在劳动人事管理方面,加大用工管理与减人节资的工作力度,努力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该队2015年完成了经营收入的117.11%,未发生人员死亡、重大交通、环境污染等安全责任事故,工程实体全年提交报告合格率100%,多经实体产品合格率99%以上。
进入“十三五”,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该队将如何绘制新的发展蓝图?如何应对地勘经济面临的严峻挑战?“立足地勘业、发挥技术优势、延伸地质产业链,实施转型发展,科学合理的战略谋划是关键。”该队相关负责人给出了答案。为此,今年年初,该队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巩固发展地质勘查业。根据我国地质勘查工作发展趋势和国家基础地质和商业地质投资取向,制定地质勘查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攻深找盲”力度,实施风险勘查和地勘基金项目及重大地质找矿项目,提高地质找矿的成功率。发挥专业优势,加强新能源和紧缺资源探测技术创新,提高全队核心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地质延伸业。依靠科技创新,从矿产勘查、岩土工程、钻探项目、测量测绘、水文地质等多方面入手,增强地质工作服务功能,拓宽服务社会的市场空间。三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加快打造环境地质业,挺进煤层气、页岩气勘查开发领域。四是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围绕热点领域,承揽重大项目,积极拓展市外乃至国内外市场。五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营方式,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形成产品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一条龙”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