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习总书记讲话指明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航向
习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可以也应该大有作为。矿产资源的开发使用,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持续推进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石器、青铜器、铁器、化石能源与固体矿产的使用,对于我国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梯次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矿业领域工作者点亮的一盏明灯。
习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当前,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重大使命。
一是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支撑“塔西佗陷阱”的跨越。一段时间内,矿产开发领域存在腐败多发现象,损害党的形象,破坏政府公信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此,要通过深化改革,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全面统筹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快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下放审批权限,配合做好矿产资源国家权益金制度改革,从准入管理为主转向全流程监管服务,为我国从矿业大国走向矿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通过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支撑“中等收入陷阱”的跨越。当前,矿业经济受三期叠加影响,存在下行压力,但基本资源国情没有变、资源在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矿产资源开发的提质升级,要为我国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提供路径。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开发的国内空间布局,对国内矿产资源生产、供给、消费进行宏观谋划,全力推进矿产勘查开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矿业权设置,推进整合常态化,服务去产能,加强补短版,精准投放矿业权,助力矿产开发扶贫,扭转矿业形象,建设绿色矿山、和谐矿区。
三是通过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避免矿业“修昔底德风险”。当前,矿产资源安全仍是全球政治、经济、军事斗争的核心领域。石油美元、资源人民币、国际资源能源运输干线仍是大国之间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重大风险点。中国全面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矿产资源开发全球布局应一马当先,充分发挥矿业国际合作的“前锋”和“旗手”作用,制定明确战略,注重合作共赢,履行国际责任,获得国际口碑。
二、矿业健康发展需要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扬帆远航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扬帆奋进:
第一,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应有贡献。马克思主义具有广阔的历史积淀和时代内涵,在中国,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习近平政治经济学,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政治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的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从研究对象上看,矿产所有权问题绝不仅仅是专业学科问题,而是方向性问题,是宪法问题和政治问题。因此,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首要前提是,绝不能让马克思主义在本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
第二,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要广泛汲取历史和现实的营养。中国资源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是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先秦以来,我国就有大量关于“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汉代恒宽《盐铁论》更是激辩了封建社会的矿业经济思想……工业社会以来,杰文斯从煤炭的枯竭来预测英国的衰弱,罗马俱乐部为环境污染而提出增长的极限……矿产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发展充实和丰富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内涵。因此,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应从资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汲取养分,尤其要是从三十多年来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发展和改革的现实中获得精神食粮。
第三,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要着力构建基于自身规律的多学科的理论体系。上世纪,制度经济学、法经济学盛行以来,威廉姆森将习俗、传统、道德和社会规范、宗教、语言和认知等作为非正式制度进行讨论,将宪法、政治体制、基本人权、推动基本制度环境变迁的政治、法律和经济机制等作为正式制度加以研究。制度经济学已经囊括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的手段和工具。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可以通过交叉学科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深入解读矿产资源的经济价值、矿产开发的经济规律、勘探开发的社会问题、资源管理的法律治理等等宏大框架及微观问题,构建基于自身规律的多学科理论体系。
第四,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是人,是人的行为。离开了人,社会文明就失去了根基,离开人的矿产资源仅仅只是一种物质形态。众所周知,地质规律也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人类认识观为依托的。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试验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两位大师,正是对以人为本经济学研究的充分肯定。当前,我国的矿业经济体量、矿产勘查开采从业人口、矿区土地面积、矿业环境扰动,均居全球第一,世界上最复杂、最多元的矿业经济社会现象和最庞大的人类矿产开发行为就在中国。笔者十分乐观地坚信,通过博观矿业古今,广览矿业中外,深入中国矿业世界,未来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必定是在中国。
第五,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要明确做好“中国模式”这一根本职责。一是认真理清矿产资源管理的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规律。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和落实依法治国,必须全面认真解读矿政管理中的政治组织结构、委托代理关系、控制与激励工具特征、法律权利义务,统筹考虑矿政审批制度改革,分级行使的矿产资源国家产权关系,行政手段、技术手段、经济手段的应用比例,行政权利和民事权利的边界等。二是深入研究矿产开发的经济关系和一般规律。推动矿产开发产权制度改革,做到扩权赋能、产权明确、功能细化、市场要素活跃,充分显化矿产资源开发的正外部性,消除其负外部性,优化控制性政策工具,更多地使用激励性政策工具,通过利益调配机制,理顺经济关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三是突出矿产开发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贡献。规范解读矿产开发在人类文明中的历史贡献,实证分析其在我国“两个一百年”目标中的基础地位,多手段科学研判矿业发展趋势。四是提出中国特色的矿业可持续发展路径。要深入研究矿产资源开发包容性增长和精明增长,科学解读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提出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本结构和规模的资源型城市转型选择模式,丰富矿业资本功能,推进矿业资本金融化、再转化,持续优化地区资本结构,实现利益共享,避免资源诅咒,推进地区长期稳定增长,科学解答矿产开发的经济社会问题。
三、青年学人要为推进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做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深感动着当代青年学人,当代青年应当坚持“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宗旨,为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多做贡献。
首先,要以学立德,锤炼信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青年科技工作者,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念,深入思考当今岁月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各种社会现象,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坦然面对社会声音的复杂性,以独立的思考驳斥虚假邪说,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传递正能量,抵制负能量,为端正矿产资源领域的党风、政风、行业之风付出不懈努力。
其次,要以干增智,砥砺才干,下决心为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建功立业。借清代文学家彭端淑为学之问: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无数事实证明,思考从不欺骗人,学者心灵的安静从不欺骗人。菲尔茨经济学奖得主霍撒克说过,经济学中几乎没有哪一领域不会因为对专业化问题的进一步分析而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国土资源青年科技人员要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切实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第三,要实在谋事,实在创业,扎扎实实为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添砖加瓦。跨时代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说:“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哲学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许多实行者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粉丝’。”当前,矿业发展进入新常态,青年学人要通过矿产资源制度经济学研究,为科学负责,为时代负责,切实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研究做出新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