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沪深两市连续两周回调,但在油气改革多头并进的背景下,石油化工板块却走势凌厉:8家上市公司两周累计涨幅均超过10%,其中,泰山石油飙升62.34%,中国石化两度触及涨停,累计上扬18.54%。
近日,市场化改革在油气领域多点开花,紧闭多年的油气产业准入大门被一步步推开——管网市场无歧视开放、民营资本进军海外油气开采领域……
中国石化率先出招,宣布启动销售业务重组,打响企业层面改革的“第一枪”,系统化的中国石化改革方案将很快出炉。
激活管网市场
冰封已久的油气管网设施开放问题终于被提上议事日程。
2月13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试行范围为除城市燃气以外的油品、天然气主干、支线和省内管网和其他配套设施。这一政策的推出有助于在行业纵向一体化的情况下,满足上下游多元化市场主体开放的需求,保证上游企业公平接入管网的权力。
我国油气管网设施建设、运营主要集中于少数大型央企,主干油气管网处于高度垄断的经营状态,部分省份也呈现了天然气管网由地方企业垄断经营的现象。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油气管道长度达到10.6万千米,中国石油管网长度占比超过60%。
安信证券分析师刘军认为,此次政策出台有利于打破大型央企和地方国企在油气管网设施的垄断。同时,要求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之间相互开放,实际是要实现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管网之间的互联互通,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布局的管网系统。
该办法同时强调,公平接入必须基于剩余处理运输能力,否则将不具有可执行性。
瑞银证券认为,如果油气管网最终实现无歧视准入,那么此前呼声极高的分拆中国石油管网板块、独立成立横向一体化的国家管网公司的可能性将变得很小。从提高产业链效率,保证供应安全的角度考虑,垄断竞争性的管网格局将是最佳选择。
其实,由于油气管网这一软肋的存在,诸多非常规油气的发展长期受限。大唐发电克什克腾旗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被看做提高公司业绩有力的“撒手锏”,但管道输送问题却始终难以解决,无法获得预期收益。
与大唐发电“同病相怜”的还有广汇能源。该公司2012年1月与中国石化签订《煤制天然气购销框架协议》,拟待建的新疆富蕴县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全部通过中国石化建设的新粤浙管道,并销售给中国石化。
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页岩气开发也面临类似处境。
我国的页岩气探明储量居于全球前列,开发潜力巨大,被众多公司视为投资的“蓝海”。但从已经完成招投标的项目来看,“三桶油”依然是一枝独秀。
在这背后,页岩气的长距离输送问题不容忽视。由于管网瓶颈的制约,即使民营企业拿到开采权,也很难将页岩气输送至距离较远的终端用户,只能将销售目标投向气田附近的客户。
随着天然气和石油上游供应主体的多元化,管道的公平接入将变得更为关键。现阶段通过政府监督实现上游企业的公平接入能减少上游企业的投资顾虑。这一政策如果能够有效实施,将推升包括煤制气、页岩气、进口油气等上游企业的投资热情。同时,在油气管网开放后,上游企业将有机会直接与下游客户接洽,使油气定价进一步市场化。
分享终端销售
除了国家能源局自上而下推动的管网设施开放外,近日中国石化内部也在酝酿一场市场化改革——主动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
中国石化2月19日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在对中国石化油品销售业务板块现有资产、负债进行审计、评估的基础上进行重组,同时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董事会允许社会和民营资本对于油品销售业务资产的持股比例不超过30%。
一石激起千层浪。2月20日,中国石化的股价在时隔4年半后再度涨停,甚至引发了上证综指的剧烈震荡。那么中国石化的这一举措能够为公司带来什么变化呢?
从终端销售业务上看,中国石化在国内经营着30532家加油站。201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的“营销及分销”业务总资产为2661亿元。这意味着,如果这些资产的30%以市值出售,中国石化将得到798.3亿元的收益,折合每股0.685元,远远高于2013年前三季度每股0.445元的净利润。
但在两会期间,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表态,民资参股没有所谓的比例限制,取决于资金实力。
宏源证券分析师柴沁虎认为,引入外部资本一方面有助于销售板块业务运营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盘活公司存量资金,利于资金向其他营利更高的业务或重点项目倾斜。同时,对于公司市值规模,通过部分转让股权可明确销售板块市场价值,交易价格相对净资产的溢价可提升中国石化上市公司整体估值水平。
中国石化将油品销售板块拿出来引入其他资本,实际上是进一步扩大中石化在销售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又拓宽了融资渠道。从中石化的业务结构看,上游是中石化的短板,也是石油产业链中最赚钱的部分,引入的资金很可能用于上游的勘探开发。
我国目前的成品油销售实行经营许可制度,企业并不能自由进入成品油销售领域。很多有炼油能力的地方企业都是把成品油销售给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在当地的分公司,两家巨头再通过自身的销售终端进行销售。
中国石化在油品销售板块开展混合所有制经营后,此前无法销售自己产品的炼油企业,将有机会参与成品油销售,将经营领域从炼油扩展至终端销售。从这个角度讲,已有炼油加工能力但尚未取得销售资质的公司有望受益。
然而,中国石化的“自我革新”并未完结。傅成玉在媒体见面会上透露,中国石化的改革“下一步怎么走、每个阶段怎么改,会很快拿出来,两会期间可能会有相应动作”。
增加进口主体
在这场油气行业的市场改革中,理顺开采、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关系外,保证油气的充足供应同样重要。
2013年我国石油消费量达到5亿吨,对外依存度接近60%。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估算,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将达到6.5亿吨,对外依存度将达65%;而石油需求峰值将在2040年出现,届时年消费量将在8亿吨至9亿吨之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80%左右。
天然气的供给同样不乐观,据国家发展改革委预测,2015年和2020年我国天然气的供应缺口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和180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将由2013年的30%上升至40%左右。
因此,我国油气开发企业要大踏步地走出国门。目前出海的主力军仍是“三桶油”——它们拥有海外投资的实力,还掌控着石油进口资质。
不过,这一格局正在被慢慢打破,中国能源企业在境外市场的竞争开始趋于白热化。
2月27日晚间,正和股份公告称,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该公司全资子公司——中科荷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收购马腾石油股份有限公司95%股份事项予以备案,并出具《境外投资项目备案证明》。就在此前一周,正和股份收购马腾公司股权获得哈萨克斯坦反垄断署批准。正和股份在实际控制人变更完成之后,将会转型成为一家以到海外进行油气开采为主业的公司。
此外,美都控股近日披露,计划向包括控股股东在内的9名特定对象以2.46元/股的价格发行10亿股股票,用于收购美国Woodbine油田。这份定向增发计划在2月份已经被中国证监会受理。去年11月,美都控股收购Woodbine油田100%股权项目已经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批通过。
近期披露有意收购海外油气资产的上市公司还有金叶珠宝和风范股份,两家公司分别将目标指向美国和俄罗斯。目前,这两宗并购案尚待有关部门批复。
银河证券分析师裘孝锋表示,我国拥有原油进口资质的机构主要是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中化集团和振华石油等少数企业。但在国内强大的需求驱动下,原油进口有所松动,一些企业已取得一定量的进口配额。未来适度放开原油进口权,将是打破国内油气垄断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