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达则久远

——江苏省国土资源系统“12336”违法线索处理工作小记

来源:中国矿业报 发布时间:2014-08-11

5年来,累计处理办结各类通过“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反映的违法案件18634件,办结率达99.6%。尤其是2010年以来,“12336”热线投诉量逐年递减,实现了信访重心下移、工作效能提升和先进典型最多。这是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开通“12336”举报电话5年来交出的一份圆满答卷。

“变则通,通则久。这是我们坚持以‘服务群众,了解民意;畅通诉求,保护合法权益;查处违规违法,维护国土资源秩序’为导向,不断夯实工作基础,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切实服务群众,提升国土资源违法线索处理水平的结果。”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监察总队副总队长黄中斌表示。

夯实基础全覆盖

工作好不好,关键在领导。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对“12336”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各地国土资源部门也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业务部门具体参与的领导小组,协调做好“12336”工作人力、物力、财力的调度工作,落实好领导责任和工作经费。市、县(市、区)还普遍成立了由信访、公安、司法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在较短时间内,就构建起来了省、市、县(市、区)三级举报网络,实现了网络平台全面覆盖。

“5年来,全省共设立专门工作机构104个,开通举报专线128条,配备专、兼职接线人员167名,实现了全省无‘盲区’。”黄中斌介绍。

该省厅把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进以违法行为信息报送、查处监察、情况反馈、汇总分析、信息保密等为主的“全流程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江苏省“12336”国土资源违法线索处理办法》、《江苏省“12336”国土资源违法线索报送制度》、《江苏省国土资源违法线索处理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理顺了工作流程,规范了“12336”的线索登记、核查、处理、反馈、责任追究等环节,使“12336”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为提高“12336”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该省厅坚持常态化培训宣传,先后组织了12次以国土资源政策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开办了3期“12336”专题培训班;各地分别以知识竞赛、业务测试、主题演讲等方式对“12336”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全省累计组织有关“12336”的培训学习活动达80多次。与此同时,全省各地还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12336”热线宣传活动,并通过户外广告、宣传单以及文艺演出等各种形式,提高群众对举报热线的知晓率。

对举报的线索,该省国土资源部门处理及时到位。各地国土资源部门对于群众来电反映的情况,坚持“区别对待、及时报告、分级督办、直接查办”的原则,迅速及时处理各类违法案件。他们针对群众对事实了解不清、对政策理解不透而梳理出的1739个举报线索,通过耐心说服解释,使群众息诉停访;对于举报基本属实的线索,实行属地管理、分级处理,对违法案件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创新机制促长效

在“12336”工作中,江苏省厅创新机制,探索出了一条长效机制。他们坚持“两个结合”促长效:一是将“12336”举报电话与信访、网上投诉、执法检查等工作相结合,以“12336”举报电话为核心,将政务网部门信箱、群众来信、媒体转办等各类违法线索有效整合,避免因线索来源渠道不同造成的同一线索重复调查,节约行政资源;二是将“12336”工作成效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提高各地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对于举报电话反映问题不重视,造成重复举报或者越级举报等严重失误的地区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优资格。

该省厅坚持“四项督查”提效能,以一支队伍(省厅执法监察局“12336”工作督查小组)为主要力量,以两张表格(月度呈报表、督查责任表)为督查依据,组织相互督查、定期督查、重点督查、一般督查等4种形式的工作督查,对“12336”群众举报问题定期以《要情专报》形式向有关领导报送。

“12336”开通5年来,该省厅执法监察局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线索,共计发出29次违法线索核查通知,对77件重点线索进行了督察,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线索采取限期整改、依法处理、定期上报措施,促进了核查反馈率和群众满意度的双提高。

该省厅还多措并举抓问责,对“12336”反映的违法用地比例高、整改不及时、土地管理秩序混乱的地区启动问责程序,并将该地区确定为“土地执法重点县(市、区)”。凡是被确定为“土地执法重点县(市、区)”的地区,实行限期整改、警示约谈、责任追究。整改期间,暂停该地区的农用地转用审批和土地征收审批,暂停对该地区重大项目用地计划省级“点供”,促使了国土资源执法形势的根本好转。

“科技支撑保障了‘12336’的畅通,促进了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快速发现和查处。”黄中斌介绍,国土资源部在江苏省徐州市试点,构建“内外一体、上下联动、远程指挥、在线执法”的信息化体系,将“12336”违法用地举报受理、业务流程督办、执法巡查监管、露天采矿实时监控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视频会商系统覆盖全市,实现了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网上监管、网上指挥、网上查处”,国土资源执法人员在查处违法用地现场,就可以快捷准确地查询违法用地发生前的用地信息,大大方便了违法线索的准确研判。

“三个明显”见成效

江苏省国土资源系统开通“12336”违法举报电话5年来,提高了“12336”违法举报电话的处理到位率和群众满意率。通过实行“12336”电话定期信息反馈制度,他们做到了“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尤其是自2010年以来,该省的“12336”投诉量逐年递减,“12336”在遏制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方面的震慑作用不断增强。

“我省各地‘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开通5年来的实际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明显’上。”黄中斌总结说,“一是信访重心明显下移,二是工作效能明显提升,三是先进典型明显增多。”

据了解,该省“12336”举报电话快捷便利的方式,方便了群众投诉,减少了群体信访矛盾和纠纷的发生,特别是越级访、进京访总量明显减少。由于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群众对基层国土资源部门信任度不断提高,国土资源信访工作的重心明显下移。

同时,该省“12336”的开通运行还大大降低了执法成本,实现了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该省厅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以解决“12336”反映的重大问题为目标,大力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年”活动,开展领导带案下访工作,进村入户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受到了基层的普遍欢迎,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

江苏省国土资源系统“12336”开通5年来,亮点纷呈,先进典型单位和经验不断涌现:徐州丰县设置热线捆绑电话,8小时工作日外热线畅通,延长了服务时效;常州金坛利用农民耕地保护协会和大学生村官两个平台形成“12336”的分线,拓宽了信息渠道;泰州市构筑县(市、区)、乡、村三级举报网络,逐层签订责任书,从源头上预防了违法案件的发生。在2012年开展的全国百家联创共建“‘12336’为民服务示范窗口”活动中,江苏省厅、镇江市局、泰州市局、金坛市局、丰县局等5家单位被表彰为“‘12336’为民服务示范窗口”,实现了参创成功率百分之百,形成了“12336”联创齐争工作的“江苏特色”。

“下一步,我们要加强信息化体系建设,将‘12336’违法线索的举报受理、业务流程督办、执法巡查监管等信息系统进行有机整合,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综合数据库,构建省级综合监管平台,实现“以图管地、以图管矿”,减少工作难度,开展源头防范。”黄中斌表示,“我们还将牢固树立品牌意识,把‘12336’打造成全国领先的行业服务品牌,加强‘12336’工作与新闻媒介的互动,拍摄‘12336’形象宣传片,树立‘12336’工作先进典型,以典型的宣传带动品牌的提升,强化全社会尤其是普通群众对‘12336’品牌的认同感,努力塑造国土资源部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