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铁矿山税费改革再也拖不起了

来源:中国矿业报 发布时间:2015-01-26

2014年12月1日,煤炭资源税费改革的靴子终于落地。而作为煤炭“难兄难弟”的铁矿石却并没有这么幸运,依然处于“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期待之中。

事实上,与煤炭企业相比,我国铁矿山的税费负担有过之而无不及,关于降低其税负的呼声也从来没有间断过。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下行,钢铁行业亏损严重,铁精粉价格大幅下降,国内铁矿山再次陷入绝境,降低其税负的呼声再次高涨。

铁矿企业频频停产

与往年相比,尽管2014年的冬天并不算寒冷,但对于我国铁矿石企业来说,却寒冷刺骨,因为他们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素有“煤城钢都”之称的辽宁省本溪市,是本溪钢铁公司的所在地。多年来,铁矿企业一直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支柱。然而,自去年以来,这里的铁矿企业就开始出现危机,一些开采成本高、品位较低的铁矿山相继停产。

而这还只是本溪水铁矿山噩梦的开始。到去年下半年,那些原先还能勉强度日的独立铁矿山也都再也撑不下去了。截止到去年11月底,该市辖区内90%左右的民营铁矿山不得不相继停产。

“目前,铁精粉价格已跌至400元/吨以下,许多独立铁矿山入不敷出,只能关门歇业。”本溪市国土资源局一位人士向中国矿业报记者透露,“为了帮助铁矿山企业度过危机,当地政府曾召集国土资源、税务、财政等部门专题研究过铁矿山的税费优惠问题,但因权限有限难有实质性的政策出台。国土资源部门也只能象征性地在矿产资源补偿费方面,适当‘照顾’一下。”

这种情况在国内十分普遍。山东省境内有多家独立铁矿山企业也因亏损严重,出现了停产的征兆。位于山东兰陵县境内的一家国有独立铁矿山企业因铁矿资源赋存条件复杂、开采成本高、铁矿品位又低,4吨铁矿石才能选出1吨铁精粉。目前,该矿铁精粉成本在700元/吨左右,而铁精粉销售价格每吨只有500元/吨上下,每生产1吨铁精粉要亏损200元。仅去年下半年以来,该公司就已累计亏损2000多万元,把上半年实现的一点利润也都搭进去了。

“我们是国有企业,不仅要追求效益,还要承担很多社会责任,所以才硬挺了半年。今年,我们再狠心拼一把,如果还是亏损,也只能暂时放假了。”该矿负责人无奈地说。

该矿的兄弟单位、位于山东济宁市境内的一家铁矿山境况更为不妙。因为亏损严重,他们已经决定春节之后开始停工放假了。

与国内这些独立铁矿山相比,那些钢铁企业下属的铁矿山虽然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先天优势,不必为铁精粉的销路而发愁,但是愈益恶化的钢铁市场和持续下跌的铁精粉价格也让他们亏损严重、举步维艰,感受到了前途的黯淡。

“这些钢铁企业下属的铁矿山因直供自己的钢铁企业,虽说能节省一笔销售费用,但面对‘价廉物美’的进口铁矿石和自身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压力也很大,许多企业陷入了亏损的沼泽,已无法再继续撑下去了。”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巨额税负难以负重

国内铁矿山为什么会出现严重亏损,其原先的利润空间又都被哪些因素给吞噬压缩掉了?

质优价廉的进口铁矿石冲击自然是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行趋势明显,进口铁矿石价格“跌跌不休”,当前进口铁矿石价格已经降至70美元/吨左右的心理关口价位,导致国内铁矿山企业利润大幅下滑,高成本铁矿山企业不得不亏损经营,甚至关门停产。

“因铁矿资源赋存条件、品位等因素的制约,国内铁矿山企业的开采生产成本比较高,而国外的铁矿山企业因铁矿石品位高、开采容易,开采生产成本低廉。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内铁矿山企业与国外相比,没有竞争优势。”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就常理而言,国外铁矿石远渡重洋进口到国内,需要一笔不小的运费开支。守在钢铁企业门口的国内铁矿石企业完全可以凭此来抵消自身铁矿石质量差、开采成本高的劣势。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国内铁矿山企业的税负过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吴溪淳日前就直言不讳地说:“我国铁矿山采矿、选矿成本均远远高于国外矿山,而税费负担却是国外铁矿山的两倍以上。”

此言非虚。上述山东一铁矿山企业的负责人跟中国矿业报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铁矿山企业所承担的主要税费有17%的增值税,因增值税是流转税,而矿山企业可用以抵扣的项目很少,所以这部分税负很难跟其他行业一样转嫁出去。他进一步举例说,所在的矿山企业总投资12亿元,可用来抵扣增值税的设备费用不到2亿元,而无法用于抵扣增值税的有矿业权价款4亿元、工程项目施工费用6亿元,还有每吨原矿8元的资源税和按销售收入计价征收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加起来在每吨铁精粉中占到40元左右,为铁精粉直接成本的8%上下。如果再加上企业所得税(企业盈利时才缴纳)、营业税、排污费、水土保护费、水资源费等,整个矿山的综合税负可达到25%以上。

而数字更能说明这一问题。据粗略统计,该矿2013年完成营业收入4.97亿元,上缴各种税费1.3亿元,税负占到26.16%;2014年完成营业收入4亿元,上缴各种税费近9000万元,税负占到22.5%(因企业亏损,不上缴企业所得税,所以税负占比有所下降)。这些还只是有法可依、有账可查的费用支出,如果再算上平时为改善矿乡关系而支付的助教、修路等慈善公益事业的隐形费用支出,铁矿山企业的税负还要更高。

高成本、高税负的叠加效应,自然令国内铁矿山企业不堪重负。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铁矿石税负在全球范围内最高,综合税负水平达到25%~30%,导致国内矿山具有的靠近钢厂等一些比较优势无法充分发挥,进而影响了其综合竞争力。

耐人寻味的是,近3年来,随着行业经营形势的不断恶化,一边是国内铁矿石企业陷入低谷、举步维艰,一边却是税负日趋上升、不断加重。相关资料显示,这3年来,铁矿山企业税负不降反升,2011年为20.8%,2012年和2013年进一步提高到21.38%和25.1%。据测算,国内成品矿应缴税额在150元/吨~190元/吨。

同时,我国在资源税税费标准上也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1994年后,我国铁矿石资源税调整为从量定额征收,征收标准为1吨原矿征收2元~30元,并根据不同矿山类型和等级适用不同标准。但在实施过程中,这个用来调节级差收益的税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就上述山东的这家铁矿山企业来说,开采的本属难开采的低品位铁矿,4吨多铁矿石才能选出1吨铁精矿,但当地税务部门并没有以具体矿山为单位来进行测算,而是采取同一区域均按8元/吨原矿的一个标准来征收,这无疑加重了开采低品位铁矿的企业负担。

值得一提的是,矿山企业都是用电大户,每年仅支付的电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但这几年来,尽管因电煤价格的持续下跌导致发电成本下降,但电力价格却没有联动而降。上述这家铁矿山企业虽然采取了避峰填谷的节电措施,但每月的电费仍高达600万元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挤压了铁矿山企业的生存空间。

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前,随着铁矿石企业经济形势的恶化,企业经营现金流出现了严重短缺的现象。企业销售出去铁精粉后收回的基本都是银行承兑汇票,而要将这些承兑汇票变现,还要向银行支付一定比例、最高达4个点的贴现费用。

税费改革该如何下手?

事实上,对于国内铁矿山企业税负过重的问题,业内人士早就呼吁过多次了。

早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面对彼时国内矿山企业普遍陷入困境的状况,许多业内人士就提出要“切实减轻矿山企业税负,促进矿山企业脱贫解困”。中国矿业报还专门开辟了“四矿(矿业、矿山、矿城、矿工)问题大讨论”专栏,多次呼吁减轻国内铁矿山企业的税负。但随后,因矿业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包括铁矿山在内的矿业企业日子红火起来,有关减轻矿业行业税负的呼声也逐渐销声匿迹。

而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随着国内铁矿山企业生存状况的愈益恶化,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的落地,有关推进铁矿石资源税改革、减轻铁矿山企业税负的呼声再次爆发。

全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专家组成员刘勇昌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就建议,应尽快出台铁矿山财税改革原则和方案,可先出台一个试行方案,等完善后再正式发布,新政策应尽量向低品位、埋藏深、采选成本高的资源倾斜。

与此同时,国家相关部委也开始有所行动。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研究如何合理征收国内铁矿山税费,使国内铁矿山拥有一个公平竞争环境。国土资源部则在研究绿色矿山税费和财政支持政策,希望重点在资源配置和用地政策上给予一定扶持。

实际上,对于国内铁矿山进行资源税改革、提升其竞争能力,也是国家战略安全的迫切需要。铁矿石作为我国进口量第二大的大宗商品,近年来一直是我国钢铁行业最大的软肋。据统计,目前我国铁矿石进口依存度已经从2013年的68.8%上升到77%。从2008年到2013年,因国际资源垄断和价格上升,我国在铁矿石上多支出了153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万亿元。

而铁矿石大量进口隐藏着的潜在风险更不容小觑。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矿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维持寡头垄断地位,以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三大矿山为代表的国际大型矿山正依靠资源优势扩大规模、摊销成本,来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挤压国内铁矿山企业。一旦国内铁矿山企业元气大伤,出现大量减产、关停的局面,就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到时,国内铁矿石饭碗就会完全端在别人手里,我国也将彻底失去铁矿石话语权。

但是,由于我国铁矿企业数量众多,企业间资源禀赋状况差别较大,导致采选成本相差悬殊,在短期内要制定出科学、合理、具体的改革政策还有相当难度。

“铁矿山企业税费改革应从资源税改革入手,尽量向低品位、埋藏深、采选成本高的资源倾斜,并对利用最差资源的边际产品不纳税,为量大面广、资源条件差的中小矿山企业创造生存空间,从而提高铁矿石国产化率,形成对大宗进口矿的价格制衡机制。”山东上述铁矿山企业的负责人认为,增值税目前虽然是矿山企业的“大头”,但因为是流转税,如果矿山企业降低了,下游用户就会通过压低销售价格等手段变相弥补自己的损失,所以效果不会太明显。

“国家一方面要从资源税改革入手,切实减轻铁矿山企业的税负,一方面还要从降低电费和融资成本着手,降低自己的综合经营成本。”这家铁矿山企业的负责人建议。

而在李新创看来,如果税负水平从25%下降到10%以内,国内大中型铁矿山由于具有靠近钢厂等优势,仍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他建议,铁矿石税费改革应在合理降低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投融资政策支持,增加矿山自我发展能力,还要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和清理地方各种附加税费。□

青海西钢矿业有限公司洪水河铁矿设计年处理铁矿石80万吨的选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