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蓄势腾飞

——黑龙江省加快推进矿业经济产业转型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矿业报 发布时间:2016-02-04

黑龙江省是矿产资源大省。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助力黑龙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该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一班人深入思考、开拓创新、奋力进取的目标。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精神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该省矿业经济产业探索开辟出一条符合省情实际的崭新路径,厚积薄发,蓄势腾飞。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为把矿产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该省坚定不移地打市场牌、走改革路。经黑龙江省政府同意,该省国土资源厅制定了矿业权“招拍挂”出让、协议出让、申请在先出让3项制度,全省矿业权以市场公开“招拍挂”出让为主。

2015年上半年,推向市场公开“招拍挂”成功出让14宗探矿权,成交价2.26亿元,超出底价2亿元,其中,林口县奎山乡石墨矿普查探矿权经11家公司10轮挂牌,73轮现场竞价,最终以1.5亿元成交,是底价(603.72万元)的25倍,创造了该省近年“招拍挂”出让矿权单宗出让价最高记录;年底前又发布了51宗探矿权的出让公告。

在“招拍挂”方式上进行大胆探索,把资源配置方向向精深加工产业延伸。该省国土资源厅与该省发改委联合进行产业项目一体化招标,以1.013亿元成功出让鸡西柳毛石墨矿部分采矿权;把资源配置市场主体向市地延伸,在与鸡西市政府合作出让14宗探矿权基础上,又与双鸭山市政府合作,拟联合出让15宗探矿权。

近几年,黑龙江省出让的矿权,无论是竞买的数量,还是成交的额度,开放的力度,都创造了历史,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效果十分显著,极大地调动了全社会投资兴业的热情,省内外企业积极参与、反响强烈,积极报名参与竞标,形成了多轮竞价、争相购买的态势,开创了该省矿业权市场化改革的新阶段。通过市场化改革,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企业唱戏,由政府唱主角变为市场唱主角,不仅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实现了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也有效促进了简政放权与职能转变,更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廉洁从政。

启动全省地质勘查三年专项行动

当前,制约黑龙江省矿业经济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勘查投入不足,基础地质工作薄弱,重点矿种勘查程度偏低。据不完全统计,过去10年该省地质勘查国有投资仅为37.3亿元,还不及矿业先进省份一年的投资。目前,该省1∶5万基础地质调查仅完成全省面积的13.7%,远远低于全国27.3%的平均水平,与全国矿业大省差距更大。

因此,坚持以加大基础勘查投入为杠杆撬动市场,带动和促进全省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市场的健康发展,把该省的找矿潜力激发出来,是振兴龙江矿业产业经济的必由之路。

黑龙江省政府决定,加大财政勘查投入,进行风险性、基础性地质勘查,最大限度地降低勘查风险,为进一步放开市场、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企业进入该省勘查开发市场创造条件。自2015年开始,实施全省地质勘查3年专项行动,计划总投资 26.759亿元,安排地质勘查项目220个,全面提高全省基础地质调查程度,提供一批找矿线索和找矿靶区,为实现找矿突破和矿业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2015年地质勘查专项实施方案》部署,该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地质勘查专项工作管理的意见》。全年召开地质勘查专项工作推进会、协调会、项目论证会等各类会议42次,出台行业标准、规范、管理办法6 套,建立工作台帐、项目档案,解决项目实施主体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70余个。2015年,投资总额14.597亿元。启动实施项目111个,取得初步成果。其中,化探异常查证项目初步圈定单元素异常11949处,组合异常1032处,航磁异常查证项目正在整理、统计、分析数据;深度勘查项目根据部分成果显示,有7个项目预计可形成矿产地,预测新增粘土矿石量8000万吨左右,石墨矿物量1000万吨左右。

该省通过开展地勘3年专项,提高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发挥公益先行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市场,形成“滚雪球”效应,大大加快了该省找矿突破步伐。

探索加强国际矿业合作的新途径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矿产资源的互补性强,在资源、技术、资本上具有差异性,双方合作愿望强烈。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发展战略,围绕全省“五大规划”和“十大重点产业”重要部署,2015年10月12日至13日,首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东北亚矿业合作会议在哈尔滨市召开。会议由国土资源部、黑龙江省政府共同主办,中外来宾1058人参加了本次矿业合作会议。会议安排了启动仪式、学术交流、高层会见、推介洽谈等4项活动,6名中俄专家学者就东北亚地区地质找矿理论研究、找矿前景和潜力分析、矿业经济发展趋势及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了交流;4个推介洽谈专场,中俄两国政府、企业初步达成意向性合作项目28个。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中俄矿业经济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向到俄罗斯开发矿产资源的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推动探、采、加一体化产业项目建设

当前,全球矿业产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也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期;严峻的市场形势既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压力,更是推动企业改革创新的动力。该省通过不断探索逐渐认识到,矿业经济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走创新驱动之路,走产业化、高端化之路。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行业管理部门,乃至矿业企业,都要科学研判市场,瞄准市场,积极谋划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有市场竞争力的项目,特别是前景广阔的新能源、新材料项目,全力推进,保证资金投入,尽快达产达效,通过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使该省在矿业产业转型升级中赢得先机、争取主动。

为此,该省政府审时度势,坚持“扶大限小”的原则,吸引战略投资者,推动探、采、加一体化产业项目建设。一次性拿出4000平方千米,其中空白区2612平方千米的勘查区块,由中铝力拓集团开展专项地质勘查;拿出5000万吨煤炭资源,给中海油华鹤煤化有限公司进行煤化工开发;拿出4.6平方千米、钼金属量84万吨,引进中铁资源集团开发伊春鹿鸣钼矿;为华电热电一体化、中煤、龙煤和宝泰隆煤化工等项目配置资源,促进矿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综合分析该省现有经济基础、产业结构和矿产资源禀赋条件等因素,石墨、铜、钼、铁、金、煤、高岭土、矿泉水、地热等9大矿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关键是如何尽快把优势资源变成产业。因此,在全省遴选了23户重点优势矿种代表性龙头企业,这23户企业不仅资源配置比较集中,而且投资规模较大,是目前全省最具潜力的矿业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超千亿元。从某种意义上说,集中力量推动这23户重点企业加快成长,就抓住了全省矿业产业项目的龙头,对资源型城市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对加快全省产业项目建设、扩投资、稳增长也将发挥重要的拉动作用。通过倒排时间节点,制定流程图,责任到人,现已研究解决企业存在的各类问题27个。

据悉,该省政府组织省内外100余户矿业企业日前召开了全省矿业经济推进工作会议,陆昊省长做了重要讲话,对加快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促进全省矿业经济发展做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五条原则:即公开、公平、公正的基本市场原则,支持服务与监管相结合的原则,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一体化综合开发的原则,依法依规的原则。 此次会议是省政府2016年开年第一次大型会议,标志着矿业产业由部门行为全面上升至政府行为,规格之高、层面之广、意义之大、影响之远都是空前的,标志着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推进矿业经济发展已经上升为全省稳增长的重大战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会前,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该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动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及产业化发展的意见》(黑政发[2016]1号),对加快找矿突破、创新矿权管理、培育壮大矿业主导产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以精深加工为主要方向,坚持集约节约和可持续发展战略4个原则,提出了全省矿业产业的发展目标,即全面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十三五”时期,全省基础地质调查程度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提供一批有价值的找矿线索和矿产地。突出重点矿山建设。着力推进鸡西柳毛石墨矿、萝北云山石墨矿、龙煤东荣四矿、鹤岗新华煤矿、依兰第三煤矿、嫩江多宝山铜矿、逊克翠宏山铁矿和翠中铁矿、铁力鹿鸣钼矿、大兴安岭岔路口钼矿、逊克东安岩金矿等重点矿山开发建设,为矿业产业全面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培育壮大矿业产业。做大做强石墨新材料产业;做精做深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发展铜、钼、金等金属加工产业;培育珍稀矿泉水、高岭土陶瓷、地热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通过加快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和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激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质量,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进而促进全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