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国地图像一只雄鸡,那么“鸡”的嘴尖在哪?估计很多人答不上来,那就是吉林防川。
防川是中俄朝鼎足之地,从古至今都被称为“东方第一村”。在这里,您可以体验到“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花开香四邻,笑语传三邦”的奇妙情感。
优越的地质景观
防川位于吉林省珲春市东南,距市区近70公里,离敬信镇约30公里,到图们江入海口仅15公里,是我国唯一位于中、朝、俄三国交界处的朝鲜族村庄。
珲春在满语里边的意思是“边地”,而防川则是“边地”之边。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这里是中国到俄罗斯、朝鲜东海岸、日本西海岸以及北美最近的地方。从防川村沿图们江出海到俄罗斯的波谢特港仅16公里,到海参崴港180公里,到日本的新泻港800公里,到韩国釜山港850公里。
防川境内有图们江流过,离日本海也近在咫尺,因此其地质景观的形成与河流与海洋具有密切关系。
(1)沙丘
防川的沙丘分布广泛,随处可见,大致为南北走向,沿图们江呈带状分布。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沙丘公园中的沙丘。该沙丘西临图们江,南靠张鼓峰,东临张鼓峰湖,总面积119万多平方米。远远望去,金色的沙丘掩映在一片青山绿水之中,恍若“绿洲中的沙漠”。这里的沙质细腻柔滑,沙上娱乐项目另有一番情趣,且对皮肤病、儿童厌食症等有神奇功效。
根据相关研究,防川沙丘中的沙来自河流沉积,兼有海滩沉积特点,其年龄为5.82±0.45 ka BP。这一时期刚好为第四纪全新世持续时间最长暖期的高峰期,也是日本海处于海平面最高的时期。当时,海水沿地势较低的图们江河口侵入,与河水交汇,河流中大量的泥沙与少量海水携带物混在一起,在图们江入海口处沉积。短暂的海侵后,海水退去,留下了以河流沉积物为主夹带滨海沉积物的沙丘,经后期风力作用,形成现今的沙丘。
图们江红莲
(2)湖泊
防川比较有代表性的湖泊是莲花湖。它位于防川村沙草峰东南,东依群山,三面环林。水域面积48万平方米,东西宽480米,南北最长处可达1000米。每年7至9月,具有1.35亿年历史的“图们江红莲”竞相开放,花色美不胜收。清末诗人韩文泉曾以“幽谷如临君子国,深山得睹美人仙”盛赞此景。
有关图们江红莲优美的传说,使其更带有一层神秘色彩。相传唐代渤海国时期,莲花湖曾出现荷仙显圣景象。某天清晨,湖中数名姿态优雅的红衣仙女乘绿舟,和管弦,吟古曲。又传说庚子之乱的前一年(即1899年),湖中荷花尽数凋零,待战乱平息(三年后),荷花恢复如故。人们传言,这是荷仙“遇乱避难,盛世再现”。当地人视荷花为吉祥物,至今流传着每年看一次荷花,可保全家平安的说法。
根据有关研究,防川地区湖泊为河成湖。该河成湖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包括地层、沉积物组合和构造条件。其中:地层条件为古近系古新统—渐新统珲春组和新近系中新统土门子组;沉积物组合条件为下部隔水、上部渗水的特殊沉积物组合;构造条件包括特殊的大地构造背景、控制湿地基底的向斜构造和由此导致的顺构造地貌、控制河流改道和湿地形成的晚更新世差异性抬升断裂构造。
(3)河漫滩
河漫滩的形成与河流的侧向侵蚀作用有关。初始阶段河流在凸岸只形成水下浅滩,随着侧向侵蚀进一步发展,河床继续向凹岸移动,凹岸侵蚀物则被不断堆积到凸岸,凸岸的水下浅滩规模随之不断扩大,以至平水期大部分露出水面,形成滨河床浅滩,也称雏形河漫滩。如河谷继续展宽,滨河床浅滩也随之扩大,洪水期时滨河床浅滩处水浅,流速慢,无力搬运粗大颗粒,只能搬运一些粉砂和粘土物质,这些物质覆盖在颗粒粗大的河床相冲积物上,平水期完全露出水面,从而形成河漫滩。
独特的边境景观
防川处于中俄朝三国交界之地,因此具有独特的边境景观特色。
(1)一眼望三国
从防川村沿图们江顺着江水流向向前,左边是俄罗斯,右边江对岸是朝鲜,江上是俄朝铁路大桥。这就是“一眼望三国”,全世界恐怕没有几处。
(2)土字牌
土字牌位于防川村中俄边界的起点处,于1886年中俄双方重勘珲春东部边界谈判后重立。碑高1.44米,宽0.5米,厚0.22米,为花岗岩石碑。碑正面竖刻有“土字碑”三字,其左竖刻有“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八个小字,与俄方设立的界碑并列。由中方勘界代表吴大澂等会同俄国代表共同监立。
一眼望三国
可以说,土字牌见证了中国争回图们江出海权以及其它权利的过程,这对于宣示领土主权以及巩固和稳定边境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龙虎阁
其主体建筑底部为堡垒式设计,体现国之边关,顶部为仿古式建筑,体现中华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寓意边关堡垒坚不可摧。龙虎阁共13层,总高64.8米。一楼为防川历史展览馆,二楼为防川自然环境馆,三至十二楼为服务功能区和观光功能区。站在观景台上可以饱览三国边境风光,是“一眼望三国”的最佳观赏点。
(4)洋馆坪大堤
被誉为“天下第一堤”的洋馆坪路堤,坐落在敬信镇通住防川村的公路上。路堤路面宽仅8米,长888米。路的左侧属于俄罗斯领土,右侧是中朝界江图们江。1957年洋馆坪路堤被图们江水完全冲断,防川由此成了一片中国的飞地。中国人进出防川只得借道俄罗斯。1992年洋馆坪路堤重修通车,防川才复有自己的通道。
厚重的人文景观
防川的人文景观也是别具特色,最典型的莫过于与吴大瀓有关的景观。正是这位清朝会办北洋事宜大臣在与俄国重勘东部边界谈判过程中寸土必争,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龙虎石刻
位于防川景区“龙虎阁”一楼西门厅。石刻“龙虎”二字为清末金石学家吴大瀓,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勘界代表所书。石刻为花岗岩质,高1.40米、宽1.38米、厚1米。“龙虎”二字是“龙蟠虎踞”、“龙骧虎视”的缩写,意在表明中华民族作为龙的传人,龙虎生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
(2)吴大澂塑像
位于防川景区沙丘公园北侧。吴大澂雕像用花岗岩雕成,高约9米、宽11米、厚6米,下方刻有吴大澂生平和事迹。前面也提到,正是吴大澂的据理力争,“土字牌”才被重新设立,并在中俄签订的条约中约定:中国船只可以自由出入图们江口, 俄国“不得拦阻”。至此,中国最终恢复了由图们江东出日本海的权利。□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力学研究所)